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曲戏之王 > 第二十一章 赶三儿

第二十一章 赶三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曲戏之王!

咸丰七年,夏。

京城街头,最有特点便是各种吆喝叫卖声。

卖糖人的,卖包子的,卖首饰的,用各色腔调唱出打趣儿的词。

除了商贩,当然还有干活的力工。

京城物价高,工钱也高,机会比小县城多上不少。

因此,尽管在那个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依旧有北漂族。

于承艺坐在街头,很惊讶地发现,自己现在的身份并不是一个艺人,而是一名力工。

身体主人名叫王狗儿,是个拉货的。

工作内容是,根据饭馆的订单,用板车将原料从菜市场拉过去。

不过,王狗儿却很喜欢听戏。

当然,他没有那个闲钱,园子他是一次也没有进过。

可穷也有穷办法,虽然进不去,但真正好的戏子,他的唱腔就算隔了几堵墙,依旧能传入听者的耳朵。

王狗儿便一得闲,就蹲在园子门口,听一听这二手戏。

的确是落魄了点,但他却知足了。

王狗儿最大的愿望,是能和那些名角学段戏。

到后来,也成了他的遗憾。

京城的工钱多,但也更辛苦,穷人唯一的本钱就是身体,就全是王狗儿这般强壮的,在此之后没能挺过十年。

而王狗儿最喜欢的角儿,叫做刘保山。

不为别的,只因他和刘保山说过话,甚至说得上认识。

刘保山有个外号,叫做赶三儿,原因便是他经常在一天之内,赶三场戏。

不过,刘保山对这个讽称并不介意,每每有人叫他,他都笑着答应。

正因经常要赶三个不同的戏班,仅靠腿脚,就有些吃力了。

有次,正巧看见坐在地上、靠着板车的王狗儿,便请他拉自己一趟。

王狗儿崇拜这些戏子,当即应允,并将刘赶三按时送到目的地。

此后,王狗儿便经常在园子外等候刘赶三,都快成为他的专车司机了。

其实,他也有私心。

刘赶三偶尔会和王狗儿扯扯皮,偶尔也会独自哼上几段唱词。

王狗儿便仔细聆听,默默记在心里。

等在无人的时候,自己偷偷练习。

还别说,王狗儿的天赋极高,有过耳不忘的本领,无论哪一段戏,听一遍就会。

要是他生在梨园世家,保证能成为一代名家。

现在,他也正在等待刘赶三出来。

于承艺觉得,要想替王狗儿完成遗憾,当然是向刘保山学戏最好,毕竟刘保山就是如今在出色的丑角之一,且王刘二人相熟。

只是如何开口,需要一个契机。

望望天色,奇怪,今天刘保山出来的时间,比平时要晚些。

他因为要赶到下一场戏的园子里去,所以会一刻不停地跑出来,有时候连妆都来不及洗,现在这个情况,的确有些反常了。

又等了一会儿,于承艺终于见到了刘赶三本尊了。

身材矮小消瘦,嘿,完全没有名人大家的范儿。

他一看到于承艺和那辆板车,二话不说,就跳到板车上,翘个二两腿躺下:

“春台班。”

于承艺便拉起车,朝春台班走去。

为了找到向刘赶三求艺的契机,于承艺觉得必须先闲谈几句,找个话头。

“赶公,今天怎么要比平时晚些?”

“嗨,园子的琴师突然不见了,搞得戏开不了,只得临时找人顶替,这才耽误了时辰,所以劳驾今天快几步,我怕赶不上了。”

“得嘞,”于承艺应道,“不过,好好的活人,怎么会突然不见了呢?”

“哼,”刘赶三讥笑一声,“八成,是那个卢台子干的好事。”

“卢台子?”

于承艺心想,怎么又是他。

“嗨,你不是这行你不知道,这卢台子虽然才华横溢,却有些小癖好,专好女琴师,京城戏班里的琴师,哪个都逃不出他的五指山,都传出‘夜防盗戏贼,日防卢台子’的顺口溜了,可见人人对他的深恶痛绝,各大班主没有办法,听说都在商量要不要把琴师全换成男人,可就怕换了也……哎,不好说。”

两人谈话间,到了春台班。

刘赶三入内演出,而于承艺则在院子外等候。

等他再次出来,依旧熟络地跳上车:“回家吧,没戏了。”

于承艺点点头,往刘赶三的家里跑去。

于承艺开玩笑道:“春台班的琴师跑了没?”

“所幸,还在,”刘赶三说,“我以为你都走了,没想到还在等我。”

“拉你拉习惯了,都快成为你的专用车夫了。”

“车夫?”刘赶三语气疑惑,“嗯,这个称呼倒是贴切,你个狗儿,还挺会取名字的啊。”

于承艺闻言,满脸诧异,“车夫”不就是一个职业吗,怎么变成自己造的词了。

突然,他恍然大悟,现在是咸丰七年,也就是说,黄包车还没有传入东方,车夫这个职业还没有兴起。

转而又觉得悲哀,王狗儿干的是车夫的活儿,拉了一辈子刘赶三,却从未以一名“车夫”的身份拉过对方。

好在王狗儿死的早,不知有车夫这个职业,否则,这一定会成为他的另一个遗憾的。

想到这,于承艺有个冲动,想要让王狗儿当一次真正的车夫。

便问刘赶三:“赶公,你信不信,十几年后,京城遍地都是车夫。”

刘赶三想了想:“我信。有你代步,我轻松了不少,想必也有其他与我同需求的人,那这个职业必然出现。”

于承艺说:“那我就让你做第一个坐黄包车的人。”

“黄包车?”

于承艺笑而不语,想要卖个关子。

很快,到了刘宅。

刘赶三下车,拱手道:“怎么样,要不要进来喝两杯。”

他喜欢喝酒,每天晚上少一点都不自在,甚至还做诗云:

二两白干七分醉,三生不悔一世人。

于承艺当然明白,进入他家就有机会开口学戏,但于承艺觉得还是太突兀了,得先准备一番,于是拒绝了他的邀请。

回到王狗儿家中,不得不说,比起人家刘宅,这房子真是破得不成样子。

别说院子了,就是连砖墙都没有,就一栋茅草屋子。

屋子里堆着无数看起来没有任何用处的杂物,但对王狗儿这样的乡下来的穷苦人来说,这些就是自己的家当。

不过,在此时于承艺眼中,他们却是重要的材料。

因为他打算自己做一辆黄包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