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红楼翻云覆雨 >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吃人啦

第二百三十二章 吃人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红楼翻云覆雨!

第234章 吃人啦!!!

对于赢锂的论调,太上皇没有过多的评价。

反而岔开话题道:“朕知道,前几日你父皇,因为贾环和贾家的缘故,从重处罚了你六叔和六弟,所以你心里有点想法。”

“但是你也不反过来想想,就他们做的那些个破事儿,换成其他人的话,还有命活着吗?”

太上皇毕竟老道一些,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了,些许小事一眼就能看透。

处罚什么的,只是个面子工程。

而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最不值钱的,有时候恰好就是面子。

闭门读书,罢官去爵。

听起来好像很严重,但是实际上也就是个形势。

至于流放就更扯淡了。

只是不在京城里碍眼了,真论起吃苦的话,一般官员到外省上任,都特么的比这辛苦。

皇子流放,更像是一种旅行。

等事情过去了,随便找个由头,爵位升上来,人再召回来就是了。

“可是孙儿始终觉得,皇家就该有皇家的威严,贾家归根到底就是个臣子,何德何能让皇家低头。”

太上皇还是低估了年轻人对于面子的重视程度。

尤其是赢锂这种,几乎打小就当成是太子培养起来的人。

孤傲是难免的。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除了四皇子,和可能的太子,这层身份之外,赢锂的孤傲,几乎没有任何的实力支撑。

雍治肯定吸取了太上皇的教训。

朝堂之上,即便是雍治本人,都没有彻底站稳脚跟,更何况是赢锂。

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

“你以为咱们家,天生就是皇族吗?”

“你以为太祖高皇帝,就从来都没有低过头吗?”

太上皇只是反问了两句。

教皇子这种事情,太上皇已经没有啥心力了。

当然,可能跟教学水平不咋滴也有一定的关系。

先太子是太上皇最成功的教学成果,可惜反了,或者说被造反了。

至于雍治,太上皇之前压根就没怎么用心教过。

也是考虑到,兄弟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有了太子之后,其他皇子的教育,太上皇还刻意压了一压。

就不想看到手足相残的局面发生。

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

太孙,太上皇已经没了兴趣。

交给他亲爹去管教吧。

只是希望这些话,不要被贾环听到,会寒心的。

转头对梁九功吩咐了一句:“屋里说的话,敢透出去一个字,立刻打死!”

能贴身伺候的,肯定都是信得过的人。

太上皇补充了这么一句,也是在提醒雍治。

“喳。”

梁九功应道。

面色不变,心里却已经开始打小算盘了。

要是这话透给贾环的话,得是多大的一份人情。

风浪越大鱼越贵。

消息越是要求保密,就越是值钱。

都是同样的道理。

四皇子可不只是个皇子那么简单,很大可能将来会是下一任的皇帝。

对贾家的观感不好的话,可不是件小事儿。

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贾家的命运走向。

可是屋里的人都仿佛忘记了,江南春可是贾环的地盘。

又是太上皇经常出入的地方,贾环怎么可能没有准备先手。

压根就不用人通风报信。

很快第一个时辰的最终报价新鲜出炉了。

每股十两银子。

整整翻了十倍。

贾环带着消息就直接奔后院来了。

“十倍?”

雍治有点不敢相信。

一万股,十两银子,总价就在十万。

交易所算是开了个好头。

皇家第一贸易商号的流通股总数,贾环准备控制在四分之一,也就是五百万股。

如果都能按照这个价格成交的话,那就是五千万两银子。

当然,大家都是按照比例稀释的股权。

到了这个阶段,就不存在皇家特权了,其价值在一开始计算股份的时候,已经折现进去了。

“确实是十两银子一股。”

贾环从前厅到后院,已经让自己镇定下来了。

“能不能再多卖出一些,直隶地区发生了水灾,朝廷需要银子来赈灾?”

雍治有点迫不及待。

在太上皇和雍治两代帝王的统治下,几乎已经几十年没有打过大仗了,最后一役还是太上皇御驾亲征,出兵西北抵御鞑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算是国泰民安了。

按道理来讲,朝廷的财政状况,应该不至于这么脆弱才是。

“恐怕不行。”

贾环拒绝的也比较果断。

眼下大规模抛售,很容易引起价格震荡下跌,不是利益最大化的良方。

更重要的是,贾环不想开这个先例。

一直以来,票号也好,商号也罢,太上皇都是完全托管给了贾环。

基本上属于啥事儿都不插手的类型。

大股东的权利什么的,也是一点都不关心。

只要贾环能搞来银子就行。

当然贾环也很争气,账面上的资产,也的确在一直增值。

被当众当面拒绝,雍治倒还能坐得住,赢锂坐不住了。

面带讥笑道:“贾环,贾大人,你知不知道是谁在跟你说话,难道你想抗旨不尊不成?”

大帽子直接就扣上了。

赢锂一顿操作很流畅,确实是个当政客的好苗子。

不要脸这一关,按照贾环的标准,肯定是高分通过了。

贾环看赢锂就像是看傻子一样,都没说话,只是看了一会儿之后,又看向雍治。

仿佛在说,你要不要管管你家的熊孩子。

不过雍治也想看看贾环怎么应对。

“朝廷赈灾自然有其规制,岂是我等臣子能够随便妄议的。”

“再说了,商号是商号,朝廷是朝廷,万不可混为一谈。”

有些话,贾环不好意思说的太直白。

基本上等同于当着面骂雍治无能了。

没有这笔银子,朝廷就不赈灾了?

那还当个什么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商号怎么就不是朝廷的了?”

“莫非贾大人还有其他的想法?”

刚才的帽子还没摘掉,赢锂一个造反的大帽子又扣了过来。

贾环干脆不接招了。

直接比了个大拇指,道:“要不还得是四皇子你牛!”

接着转头看了一眼雍治和太上皇,还没有开口的意思,一直就在吃瓜。

贾环索性也不装了,面带微笑道:“要你这样吧,我把银子和商号都交给您来打理,还有票号,到时候您想要多少银子,就有多少银子。”

“别说是赈灾了,就算是再修一道长城都够了。”

不管是哪里,都难免会有杠精出现。

贾环也知道,上次驳了赢锂的面子,这不报应就来了。

熊孩子是哄不好的,只能上七匹狼,才是正确解决问题的方式。

反正摊子已经铺的够大了,贾环也不介意这时候把烫手的山芋丢出去让其他人感受一下。

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理解自己的不容易。

赢锂刚想开口接下来。

就被太上皇打断道:“商号的事情不能乱,赈灾的事情也不能不办,银子朕出了,户部那边是什么个章程?”

太上皇银子肯定有一些。

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了,小金库什么的,随便搞搞,百八十万两不在话下。

更何况退位之后,又不是彻底凉了,以前提拔的那些官员,也都走上高位了,每次写请安折子的时候,都少不了往里面夹带一些个银票什么的。

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封疆大吏嘛~

少了也拿不出手。

银子得来的还算是容易,往出拿的时候,还是难免肉疼。

要不是为了制止赢锂和贾环继续争吵下去,太上皇也不会出这个头。

“户部的意思是,拨出银两之后,从江南采买粮食,直接运抵灾区。”

“直隶受灾,周边几个省份的情况也不乐观,掉粮食几乎已经不太可能。”

都不过只是雍治的说辞罢了。

太上皇还是懂里面猫腻的。

什么调不出来粮食,恐怕是没有粮食可以调了。

眼下还不是查这个的时候。

案子一掀开,肯定就是人头滚滚。

雍治和太上皇还在掰扯着,贾环却已经开始神游物外了。

眼神逐渐模糊,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段子。

说是一伙劫匪,抢劫银行的时候,上来就说一句至理名言:“统统不许动,钱是国家的,命是自己的!”大家一声都不吭,躺倒在地上。

这叫什么,这叫观念转化!

改变了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

劫匪转头看了一眼穿着裙子,躺在地上,呈大字型的出纳小姐,说:“请你躺文明一些!这是劫财!不是劫色!”

这叫什么,这叫坚持职业操守!

集中精力干大事,不该干的事情,绝对不干!

抢劫成功回去之后,其中一个新来的年轻劫匪(硕士学历)说道:“老大,我们抢了多少钱,得赶紧数一下吧?”

老劫匪(小学学历)说:“你特么是不是傻?那么多钱,得数到什么时候去,等回头看新闻怎么说不就知道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工作经验!

有时候工作经验,比学历要重要的多!

等劫匪走了以后,行长说,赶紧报案!主任正要出去,行长又补充了一句,把我们上次挪用的八千万也加上去!

这就叫危机预案。

化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

第二天新闻报道银行被抢了一个亿,可劫匪数来数去,只数了两千万。

老大大骂道:“妈的,老子拼了性命才抢了两千万,英航行长只是动动手指,就赚了八千万,看来这年头还是得多读书啊!”

这是什么,这是知识可以转化为金钱的明证!

以前贾环只觉得这是讽刺,没想到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一场直隶水灾,不知道有多少烂账,会随着洪水,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贾环,你怎么看?”

正在梦游的贾环,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也回过神来。

我怎么看?

我特么能怎么看,当然是坐着看了。

站着多累。

一群王八蛋,整出来一堆烂事儿。

收不了场了,开始惦记起老子的银子来了。

“启禀太上皇,微臣以为,最重要的还是粮食和药材。”

“粮食需求大就不用说了,药材,尤其是防疫的药材,必须要准备充分。”

“都说大灾过后必有大疫,朝廷不得不防。”

银子贾环肯定是不会出的,最起码不会接受被逼着出银子。

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

“朕问的就是怎么筹集粮食和药材。”

工作经验什么的,太上皇还是有的,也处理过不少的天灾人祸。

“直隶的数百万灾民还都等着粮下锅,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只要有道理,朕无不允准。”

相较于赢镒硬刚的做法,太上皇的手段,明显强上许多。

也委婉了一些,开始搞起了道德绑架。

“朝廷没有银子,想从商号里拿银子赈灾,微臣可以理解。”

“但是臣不能接受,朝廷治国讲究的就是个名正言顺,不能总想着这邪门歪道才是。”

薅羊毛这种事情,不是特么的打折薅羊毛那种。

而是实实在在的转移支付。

贾环肯定不能开这个口子。

不然的话,今天赈灾搞个两百万两银子,明天大战,再搞个三百万两银子。

要不了多久,商号和票号,就都得破产。

皇帝可以赖账,但贾环可就跑不了了。

没有商号和票号,贾环以及贾家的最大价值,也就消失了。

如果不能及时找到其他的出路,很快贾家就会走下历史舞台。

罢官,抄家,家破人亡就在眼前。

“那你说说,什么才是正道?”雍治也比较感兴趣,贾环能有什么新鲜的观点。

百姓遭灾,朝廷赈灾,自古如此。

“朝廷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所有的负担都放到了自己的肩膀上,当然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对,只是效率上会有一些问题。”

“百姓遭灾了,最痛苦的莫过于百姓,但是这些都跟地方上的官员没有关系。”

“毕竟他们也控制不了受灾还是不受灾。”

“而最高兴的,莫过于当地的士绅地主了,毕竟百姓没存粮就活不下去。”

“要是他们掌握了粮食的话,就可以趁机压低地价,把百姓的田地全都吃掉。”

“掌握朝廷赈灾粮食的,就是地方官员。”

“他们最关心的就是头顶上的乌纱帽,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其中一条,就是赋税的征收缴纳。”

“至于土地是归百姓所有,还是归乡绅地主所有,跟地方官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甚至有可能,土地归了乡绅地主,征收税赋的时候,反而更加容易一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