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 第63章 书法

第63章 书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义净传:飘着飘着到印度!

坐夏的日子简单而充实,三个月眨眼便过去了。

八月十五日,道场寺对这次坐夏进行了一番总结。经过三个月的安居,大家各有进益,义净也逐渐感受到了静修对于般若智慧提升的重要性,更渐渐发现了佛教戒律执行的重要性。尽管在道场寺内,所有的僧众都在相互提醒和约束下,尽量在参禅静修,但是,义净还是看到了每一个人静修的状态完全不同。玄逵律师在这次道场寺修禅中,表现极为突出,他几乎是一丝不苟地按照佛教规定在践行。只是,他的践行,并不是完全符合中土大唐僧众的规定,而每一个看似标新立异的举动都有经典作为依据。义净对玄逵律师这种坚持很佩服。

八月十六日,寺僧将这一段时间收到的信件分发给各处,义净、玄逵和善行都收到了一些信件。当然,义净的信件最多,玄逵的也有几封,善行的相对较少,但他还是很开心,因为他寄往家乡的信件有了回音,寄往洛阳的信件,也已得到了回信。

大家都忙着写回信。

善行看了看玄逵信件上隶书的厚重,再看看义净信件上楷书的严整,再看看自己的字,忍不住嘟哝了一句:“你们的字怎么都写得这么好啊?”

义净看了看善行,笑着说:“别急,专心就好。”

玄逵也笑着说:“写字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窍门,用心就好。”

“怎么说?”善行追问道。

“我说说我的经验吧。”玄逵看善行是真正想学,而且,善行比他还要大一些,于是,很认真地搁下笔,对他说道,“我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是对着古帖临摹的。可是,临摹来临摹去,纸张费了不少,字却写得并不好,仅仅是形状有点像罢了。后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字。于是,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练字了,总是拿着字帖看,不断看,看到我自己最终能将那个字牢牢记在心里,在心里能够想出那些笔划该如何写、仿佛自己正用笔在纸上写出那个字为止。再后来,我就更是每一个篇章在落笔之前已渐渐开始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错落,几乎在写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整幅作品。”

“哇,还有这样的呀?”善行忍不住惊叹。

“当然。”玄逵说,“其实,在我写文章的时候,也几乎是在落笔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文章的布局谋篇。”

“这么说来,你不是每次写书法或者写文章的时候,都很消耗心力?”善行问道。

“是的。在做这些的时候酣畅淋漓,但完成之后,确实有时会感觉体力透支。”玄逵道。

“看来,玄逵律师已经达到了随时随事在心上学的境界了,怪不得文章写得如此精妙,书法写得如此精彩。”义净感慨道,“人,如果能一心清明,何事不成?”

“义净师谬赞了。玄逵这只是小道而已。”玄逵谦虚地说道。

尽管义净从来只夸善遇法师和慧智禅师的字写得好,但玄逵早就发现,义净的字也是曾经不断揣摩学习过不少名人书法的。

“师父,你的字写得这么好,肯定也有秘诀吧?”善行转向义净。

“我想,一般书法家都经历了三个阶段。”义净笑着道,“可以用三个模字来说明。”

“哪三个模?”善行追问道。

“琢磨、揣摩、着魔。”义净说道。“在看帖的时候,不断用大脑去思考,这些字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好,这叫琢磨。大脑思考之后,就到了玄逵律师的那个境界了,需要不断耗费心神去化他人的为己有,这叫揣摩。等到揣摩之后,就实现了玄逵律师那种状态,因为这种状态像是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很多人认为那时候的人已经出离,进入了疯魔的境地,因此,一般会说他们着魔了。”

“妙啊。”玄逵突然感慨,“以前只听说琅琊逸少《兰亭序》的精妙,即使他自己后来也承认,再也写不出那样的字来,原来,他写《兰亭序》的时候,已进入了无我两忘的境界了。”

“应该是吧?”义净笑着说。

“真好,那我也试试。”善行说着,拿着玄逵的信,看着信封上的字,用心揣摩起来。

“你学错了。”玄逵看着善行,笑笑,递给他一个晋朝书帖,说,“去揣摩这个吧,我可不能耽误了你。”

“哇,琅琊子敬的书法真迹!”善行叹道,“玄逵师将这拿在手里,不怕弄坏了?”

“没什么,家里二王的书帖有几帖,我拿了一帖出来研习,学好了再送回去。”玄逵笑着说。确实,他家什么都不缺,尽管不知道如何得到二王的书帖的,但想来与隋末动乱之际山东不少大族南下避难有关。

就在他们讨论的时候,一位沙弥拿着一封书信,递给了玄逵。玄逵一看,向义净辞行道:“看来,咱们还要分开一段时间,我得回江宁一趟,然后前往广州与你们会合。”

“那这书帖?”善行马上拿着那书帖,递向玄逵。

“你先拿着学习吧,我们还要见面的,到时候还给我不迟。”玄逵笑着道。说罢,背起行囊,告别道场寺众僧,匆匆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