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月落长安云归阙 > 第七十二章 江夏府城

第七十二章 江夏府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月落长安云归阙!

自打赫连欢从一品居回来就魂不守舍的,染儿猜得到缘故,但也没办法,只能想办法转移赫连欢的注意力:“郡主,江夏府那边已经准备好了,周帝也催我们启程了,我们明日就出发吧。”

赫连欢把玩着手中的九节鞭,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

染儿只好继续道:“那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了,郡主也早做准备吧。”

赫连欢放下手中的九节鞭,忽然叫住了染儿:“染儿,你说我若带着父侯去大梁,会怎么样?”

染儿一惊,顾不得去收拾了,问道:“郡主,你在说什么?!”

“我弟弟已经不在了,我不知道自己还留在这儿做什么……难不成真要做长安王妃吗?”

染儿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什么了,沉默了一会儿才道:“郡主,你的根在大周,不在大梁。纵然带得走侯爷,带得走北城府大军吗?”

赫连欢嗤笑了一声,起身去了房间,边走边道:“我知道,随便一说而已。你应该知道,我昨日去一品居,就是为了劝他走。”

“那……他走了吗?”

“走了。他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所以才愿意见我一面,才愿意走。我这么说你懂吗?”染儿迷茫地看着赫连欢,很显然并不明白她的话。

赫连欢也没有再解释,而是转身进了房间,临关门之时,对染儿道:“通知卫将军和赤缇,让他们不必守着商城了,快马加鞭带人来江夏府。”

“什么?!那昭毅伯和那个商城长史怎么办?”

赫连欢顿了顿,还是决定将实情告知染儿:“不用管他们了,萧琮说,他们已经死了。所以赤缇和卫将军看到的人,不过是萧琮使的障眼法,掩人耳目罢了。”

“什么?!他们真的……死了?”

“是……”染儿还欲细问,但赫连欢已经关上了房门,很明显不想继续谈这个话题。

染儿听赫连欢说起萧琮,便猜到这事多半就是他的手笔,一时间心情复杂。萧琮对赫连欢的在乎,如川河湖海,面上波澜不惊,底下波涛汹涌,温柔宁静到极致,却太过隐忍而克制。

城外,洛九天喜欢骑马,慢悠悠地跟在马车后头出城门,忽然挑开帘子,问萧琮:“怎么,我几次三番劝你都不走,她随随便便跟你聊了几句就这么管用吗?”

“我不离开京城,她不会放心的。”洛九天嘲笑他像个情痴,但心里还是感激赫连欢,毕竟萧琮的身份太特殊,万一被周帝察觉,想走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了。

萧琮离开三日后,赫连欢也出了京城,率领着护卫军直奔江夏府而去。周帝亲自送行,众臣随行左右,望着护卫军军旗迎风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护卫军已经过五千,且皆是以一敌十的精锐,再加上江夏府原有的驻军,众人都觉得此次临安城必败,殊不知他们即将面对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危局……

自从临安城闹了起来,江夏府长史的头发都要愁白了,临安城军队本不算多,但手里握着长安王,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听说京城派来了精锐的护卫军,终于觉得头顶的乌云要散开了,于是听见京城护卫军即将入城的消息,原本打算就寝,这下子连衣衫官服都来不及整,一边拖着官帽一边往外走。

赫连欢站在江夏府府都城门前,琢磨着人也该到了,于是一改先前的漫不经心,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下马抹了把灰涂在脸上,看得染儿目瞪口呆。

城门慢慢打开,长史杨大人从城中跌跌撞撞地出来,见到赫连欢就像是见到了活菩萨,正想大倒苦水,就被赫连欢一句“回去再说”给堵回去了。城门大开,护卫军乘着夜色入了城。

江夏长史府。

刚进门,杨大人又要扑过来痛哭流涕,结果赫连欢又是一句:“今日天色已晚,我军人困马乏,有事明日再议吧。”噎得杨大人差点喘不过气。但赫连欢所言确实在理,于是也只能先压下满腹心事,交代好守城将士妥善安置京城护卫军,又叫府里管家,将赫连欢带去歇息。

等那管家离开,染儿才凑过来对赫连欢道:“郡主,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我们初来乍到,暂时不要轻举妄动,等我们的人到了再说。”

“可看那杨长史的样子,他可等不及了。”

“那也没办法,现在只能拖。等赤缇回来,咱们的计划才能往下走……”

于是一连几日,赫连欢都不得不用各种说辞推脱,就是拒不出兵,一会说要休养生息,一会又说士兵们水土不服。一开始杨长史还真的信了,到后来却越来越怀疑,但也只是想,果然还是个娇滴滴的女儿家,这么左推右拒,肯定是没那个胆量。

而再到后来,他亲眼看到赫连欢在晨起操练时的姿态,身形利落,手段凌厉,即便是江夏府驻军将士也有很多不是她的对手,杨长史这才真正开始怀疑起赫连欢此行的动机,然而又没等他找出实证,赫连欢突然宣布要出兵了,让他完全措手不及,转而怀疑起自己是不是误会这位云阳郡主了。

赫连欢可不管他怎么想,安排好江夏府的事,便与他商量着要出发了。杨大人只好先收回自己的怀疑,配合着调兵遣将直奔临安城。

月下的临安城,出人意料的祥和,苏临安与云初霁对坐,只谈当下,谁都未提当初,也不谈将来。但是总有煞风景的人。

宇文懿听说他们二人在院中赏月,觉得是个好机会,有些事还是要跟他们俩商量好。于是来到后院凉亭,问道:“赫连欢不日就将抵达临安城,到那时你们便可功成身退了,但大周绝对是待不下去了,想过以后怎么办吗?”

云初霁笑了笑,又叹了一声,回道:“殿下,是瞧着我们二人情深意笃,故意来让我们闹心的吗?”

宇文懿听罢也笑了,坐在二人对面:“是,是我嫉妒了。”

云初霁接着道:“可我听说云阳郡主与你已有婚约,等她来了王爷就不会形单影只了。”

宇文懿却道:“我与她可比不得你们,有的也只是那道旨意罢了。”

云初霁原先还真当他们二人情投意合,没想到宇文懿会这么说,她想追问那二人为何会定下婚约,但宇文懿却转开了话题:“临安城里头的歌谣和流言,马上就能传到江夏府府都去了,赫连欢离开江夏府之前已经安排好了。”

苏临安不经意地看向云初霁,而后问道:“当年临安城的大火,当真是周后命人放的吗?”宇文懿没有回答,他看向了云初霁,苏临安便也扭头望着她。云初霁挣扎了一会,忽然抬头看向宇文懿,才明白他之前的话。方才宇文懿特意强调苏临安在大周必定待不下去了,就是为了告诉她,以前的事再瞒着也没有必要了。

“是,是周后。”说出这句话,她突然觉得心头一松。苏临安忽然眼眶发热,红着眼睛问她:“为什么,你要现在才告诉我……”可不用云初霁回答,苏临安紧紧抱着她,一边埋怨她的隐瞒,一边又恨自己的迟钝。

宇文懿这才起身离开,不逼他们一把,只怕他们二人永远都要陷在那一段过去里。只是他独身离开的背影,却于月下更显萧索。

等到赫连欢与江夏府兵到了临安城的时候,府都那边的谣言已经满天飞了。杨大人怎么都没想到,他前脚走,后脚府都就闹开了。据传回来的消息说,临安城此番反叛乃是因为查明了当年大火吞城的真相,所以要周帝给个说法,矛头直指当朝中宫皇后。

赫连欢吩咐人安营扎寨,一边连忙叫杨长史过来商议。装模作样地摆出一脸愁容,在营帐里等那杨长史。“郡主,现在可怎么办呢?咱们前脚出了府都,后脚就有人造谣,看来是有人早就算计好了啊!”

算计好了的某人一脸沉痛,叹道:“是啊,原本还打算趁临安城那边不注意,先把长安王救出来。可现在看来,咱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掌握之中啊!唉……我们要如何跟陛下交代呢?”

杨长史也是无可奈何,只等着赫连欢说解决的办法。谁知道等来等去,赫连欢还是一句:“不然就先等着吧,反正护卫军也暴露了,现在与临安城硬碰硬实在划不来,况且还有长安王呢!本郡主会向陛下请旨,等陛下圣裁吧。”又是等着,杨长史实在是等不起了。见他欲言又止,赫连欢便问:“那依杨长史之见,我们现在要如何呢?”

杨长史彻底没声儿了,他但凡说了什么,后面出了什么事便都是他的过错,这种时候哪里敢乱说话,最后只好道:“郡主说的有理,就按郡主说的办吧。”

杨长史回去后,左思右想觉得不妥,于是决定亲自上书周帝。赫连欢这边也写了封奏表,将江夏府的情况如实禀报,只是隐去自己在江夏府府都散播谣言的事,一句“妖言惑众者尚未查明”草草带过。

然而,不等这两封奏章传入京城,周帝就知道知晓了这谣言。原因很简单,京城也出了这等谣言,还越发绘声绘色,就像是有人亲眼所见一般。周帝这才真正重视起来,勒令下头的官员严查此事,一边催促着赫连欢赶紧救出宇文懿。

再等周帝的批复到赫连欢与杨长史手中的时候,已经正式入了夏。这年夏天,大周格外不平静。江夏府临安城闹了乱子,再加上周后放火烧临安城的谣言愈演愈烈,江夏府的百姓人心惶惶,都怕临安城那边出兵报仇。

这么久了,连京城的军队都压制不住,他们又怎么敢指望江夏府的驻兵呢?又过了几日,京城那边催促他们出兵的旨意纷至沓来,杨长史终于坐不住了,捏着厚厚的京城密函冲入赫连欢的营帐,却没在里面找到人,一问才知,原来这位云阳郡主去游湖了,可把他气得够呛。

此刻的赫连欢正捧着西瓜坐在江夏府特有的凉席上赏景,十分惬意,对染儿道:“周帝那边查谣言查得怎么样了?有没有查到春风楼?”

“查了这么久了,肯定心里也有数了,只是还没有实证。”染儿帮赫连欢放下亭子旁的风帘,接着说道:“咱们在这磋磨了快一月了,周帝那边也下了旨,再拖下去只怕周帝会怀疑了。”

赫连欢坐了起来,回道:“再等等……”

“等什么?”

“等天时地利人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