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 第27章 征收商税,取消农税

第27章 征收商税,取消农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辽东欠饷多年,很多士兵苦不堪言,再这么下去恐怕要出事啊,众卿可有解决之策?”

温体仁附议:“臣推荐加税。如今税收三十抽一,而我们只需要再加二分即可无忧。”

也就是多加两成。

朱由检知道温体仁说的于情于理。

因为三十抽一确实不多。

根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谷物篇记载。

崇祯元年大明最次的良田也能亩产一石(一百多斤。)

好的良田能亩产三石到五石。

三十抽一 三百斤的粮食才上交十斤。

哪怕抽三,也就三十斤。

老百姓除了肉疼一下,并不敢不从。

因为到了崇祯后期,都十抽一。

“不可,陛下,温体仁纯属胡说八道,税收乃国策,岂可乱改。”

“辽东年年打仗,难道年年加税”

温体仁手一瘫:“我是胡说八道,但最起码我提议了,不像某人在其位不谋其事。”

朱由检这时候制止了他们。

“朕倒有一个方法,不知道可行不。”

“开通杭州,广州港口,解除海禁。”

此话一出,在场人顿时警觉起来。

尤其钱谦益和温体仁。

他们都是东林党。

听到朱由检解除海禁自然明白啥意思。

难道朝中大臣不知道解除海禁是好事?

当然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封禁。

因为封禁了才有利益。

现在的沿海地区基本都在偷偷摸摸。

那些出海的商人为了赚钱。

会拿出不少金银珠宝来消灾。

如果解除海禁。

那就等于这群商人不用破财消灾了。

可以光明正大的解决问题了。

那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而皇帝为什么要解除海禁呢?

难道是???

果然,朱由检龙音响起

“自古士农工商,朕觉得不合理。”

“这些人中,最重的负担却给了农民。”

“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却连家人都养不活,这如何能行。”

“而商人的辛苦量要轻一点。”

“家中的资产不计其数却分文不交。”

“陛下,万万不可啊。”

钱谦益制止了朱由检的话,立刻跪了下来。

“有何不可?”

“陛下,不收商税乃太祖规定,万万不可违了祖制啊。”

“商人乃贱籍,陛下莫要被黄白之物蒙了眼睛啊。”

“臣建议加收农税,巩固辽东。”

好家伙。

这老家伙一听收商税,立刻变脸了。

不愧是东林党魁。

这变脸速度,四川变脸也要退避三舍。

“商人是贱籍啊。”

温体仁和钱谦益几乎同时开口:“是啊陛下。”

朱由检思考了下:“那取消不就得了。”

“即日起,取消天下贱籍。”

贱籍有很多,商,奴,妓,某些大臣的后代。

钱谦益和温体仁差点哭晕在房中。

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这个位置。

这要是收商税成功了。

那他们两个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

“朕意已决,后续由杨嗣昌负责。”

杨嗣昌连忙领命:“臣遵旨。”

他是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自己和老爹在天启五年被打压辞职。

如今刚回来肯定要好好卖力。

商人的奸诈早在他的脑海中了。

尤其是山西那二十多家粮商。

又接着处理了一些问题。

年度总结会议才圆满结束了。

五省免税,军屯免税。

解除海禁,征收商税。

补发军饷,取消贱籍。

朱由检知道这六项开展后,肯定会引起一波好感。

也算登基第一年对百姓的回馈吧。

天气越来越冷,即使屋子里有炭火也抵挡不住那刺骨的寒。

“今天是什么日子。”

王承恩立刻回复:“回皇爷,今天腊八了,奴婢正在让御膳房准备腊八粥呢。”

“腊八啦,快过年了。”

朱由检看向殿外:“天这么冷,通知光禄寺。”

“准备百口大锅,日夜熬煮,要求筷立不倒。”

“朕要请全京师的百姓喝腊八粥。”

王承恩领命:“遵旨。”

“等一下。”

朱由检叹了口气:“多加点糖,百姓太苦了。”

……

公元1628年,朱由检改国号崇祯。

从此告别了天启,迎接一个新的时代。

而年后的第一道圣旨。

是宣布全国藩王可以自由活动。

解除驻地。

因为在大明,藩王是不能离开驻地的。

一辈子只能呆在那里。

而且还不能做别的生意。

只能做个吉祥物。

这也是朱元璋的美好想法。

他认为每年给藩王的金银财宝食物土地在全国面前不值一提。

可忽略了人类是会繁衍的。

等到了明末,藩王不但拿着朝廷的俸禄。

还兼并百姓的土地。

可这不代表藩王就家产万贯,衣食无忧。

很多藩王的后代饿死在家中多的是。

他们不能做任何事情。

如果没有俸禄就只能等死。

这也是朱由检的一个计划。

藩王自由活动无所谓。

他的背后用意不是闲着没事干取消这些。

而是摊丁入亩。

先把宗室的活路打开。

免得摊丁入亩时,他们闹的死去活来。

摊丁入亩也是清朝的巅峰改革。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中华自古以来就是收取人头税。

就是你家有多少人交多少税。

你叫丁老头,家里八口人,意味着你需要交九个人的税。

可你只有五亩地。

自己吃都不够,还要交这么税。

而你们县的大地主是个举人。

他家里有五口人,却有两千亩地。

却一粒米都不交。

而且不光他不交,他的佣人,奴仆,甚至看门的都不用交。

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

一是把你的五亩地挂在他家名下。

从此你成为他家的佣户。

二是做个良好市民,主动交税,饿死全家。

估计都不用想也是选一。

从明朝后期来看,土地兼并极其严重。

两亿多人有一亿多人不用交税。

剩下那一亿多人正在成为流民的路上。

甚至还有更恐怖的就是卖掉家人,溺死婴童。

为的就是少一个人头,少交一个税。

这混蛋的人头税只有摊丁入亩才能摆平。

因为我是按地收税,你家有多少地我就收多少税。

没有地,对不起分文不取。

不过想要实施下去,难上加难。

需要一场大的战争或者改革换代。

死掉一大批人,有了空闲的土地才能顺利实施下去。

而雍正有田文镜和李卫。

朕有谁呢?

这时候脑海中慢慢浮现出几个明末悲歌人士。

张春,宋一鹤,孙元化,陈行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