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巧织夏 > 第428章 英雄出少年

第428章 英雄出少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巧织夏!

随从和副将却发现,那个小分队的人他们一个都不认得。

“将军,那个小分队带队的是一个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他和他的人武功了得,刀刀见血。”

“好啊好啊,天助我也,兄弟们,上,杀那狗日的倭寇,杀个片甲不留。”

没有人知道,戚将军才从江南回到沿海,还没等他正式接手倭寇就打来了。

真正是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而之前接替他的那位是个自私狭隘的窝囊废,没本事防御却有本事防人,将戚家军的十多个有本事的将领都撤换掉了。

他用了近十年时间布下的铜墙铁壁倭寇攻不破,却被自己人瓦解。

倭寇拿他没办法,在得知他调任江南后就大举进犯。

果然,不到三天时间让沿海成了炼狱现场,大量的将士死亡,没能守住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很快就攻破了。

他匆匆赶来布的第三道防线正面临着被撕开一个口子。

眼看就要扛不住了,没想到天降一个小将来助他一臂之力。

要知道,这道口子一撕开就是沿海千千万万父老乡亲的灾难。

他们好不容易才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差点就要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为了护住我们的父老乡亲,为了护住我们的妻儿老小,兄弟们,冲啊!”

“打倭寇,杀鬼子,送他们见阎王。”

嗷嗷大叫的戚家军冲了进去,大刀砍向了那些鬼子。

“公子,你小心点。”

“别废话,赶紧的杀,我都杀了七个了。”

“这些倭寇还是不经打。”

有护卫正想说大话,一把大刀就从他左边砍来了。

六牛一把拉过他,同时长剑削了过去。

“当”的一声响,大刀削断,六牛一剑刺中他的胸口。

“公子!”

被救的护卫一脸的煞白。

是他大意了!

“赶紧的吧,敌人还这么多,战场上一个疏忽就会要了小命。”

六牛又冲到别处去帮助那些士兵了。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六牛他们这样的身手,更多的士兵全凭体力和运气在战斗。

拼得过,活了;拼得过,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六牛一出手,就救了那几位士兵。

那些士兵发现天降救星,自发的跟在他身边冲锋。

就觉得如果自己有危险,那位小将一定会救自己,更安全一些。

事实正如他们所想,一行人所到之处,基本上他们都被护在了后方,凶残的都被小将等人解决了。

这样的厮杀持续了两个时辰之后,倭寇发现情况不对要撤退。

“公子,他们叽哩呱啦在说什么?”

“鸣金收兵,他们想撤退。”

六牛并不熟悉倭寇的鸟语,不过对于熟读了兵法见多识广的他来说,此时撤退是敌人唯一的选择。

“公子?”

“别让他们走了,既然敢来犯我大周,一个都别想走。”

“冲啊,杀光他们!”

“别放走他们。”

浴血奋战满身血污,甚至身上还有伤的将士们都只有这个念头。

不打痛,倭寇永远觉得大周好欺负。

杀红了眼的将士们又持续战斗了两个时辰,最后尸横遍野,清扫战场。

“公子,这儿有一个活口。”

一个护卫用剑指着一个带伤的倭寇,那倭寇举起了双手,满眼的恐惧。

“别让他们活!”

六牛冷声道:“给我记住了,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倭寇最会装弱,表面上对你点头哈腰,心里恨不能杀你万刀,”

“是,公子。”

护卫一剑接过了那伤兵。

“说得好。”人群中大步走来的戚将军看着六牛:“不知这位公子怎么称呼?”

他看出来了,这不是他的兵,更不是那位的兵,而是路见战争一声吼加入战斗的大周子民。

“您是?”

“这位公子,此乃我大周沿海守将戚将军。”

副将连忙解释。

“戚将军,您真的是戚将军?”

“正是。”

“学生夏子庆见过将军。”

学生?

在大周朝,只有书生秀才会自称学生。

也就是说,这位是读书人。

“夏公子,能文能武,好样的”戚将军惊讶不已:“夏公子若是不嫌弃,请到营帐一叙。”

“学生求之不得。”

他此行就是来沿海拜访戚将军的。

因为在游学过程中听闻戚将军每年都会设擂台招揽有志之士共守沿海,六牛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要是自己能被戚将军看中留在麾下,那就从军了,再也不用回去读那劳什子书。

没错,相对读书他更喜欢学武功。

在这几年的游学中,将身边护卫的武功都学了一个精通。

满腔的报国热情却投奔无门。

戚将军这种独特的招揽方式让他大感兴趣就跑来了。

谁也没想到,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一来就遇上了这么个阎罗现场。

营帐前众人都是一身血污。

“来人,请夏公子和几位义士先去换洗,让人准备酒菜,本将军要与夏公子和几位义士不醉不归。”

在戚将军看来,夏子余一行能抵他几百个将士。

若不是有他们拔刀相助,这一场战斗未必会这么顺利。

六牛也没有推辞跟着侍者去洗漱一番,穿了他们为客人准备的衣服然后带到了营帐里。

“看面相,夏公子年纪不大?”

“学生今年十五。”虽然还有三个月才十五岁,先按这个岁数说。

“英雄出少年,夏公子真是让本将军刮目相看。”

戚将军感慨当年自己参加武举,一举成名天下闻,当年也是二十岁了。

而这位夏公子,年纪轻轻武功并不差,如果去参加武举,肯定也是状元之材。

“不知夏公子祖籍是哪儿人士?”

“昌州昌元县。”

“昌州是个好地方。”

戚将军很是惊讶:“只是离这儿有点远,夏公子怎么会?”

“学生跟着先生游学,先生在此地会旧友去了,学生就随意溜跶,四处走走看看,没想到遇上了倭寇来犯。”

旁边坐着的两个护卫相视一眼,啧,原来六公子说起谎来都是一本正经的。

就很好奇,他怎么不敢说是特意来投奔戚将军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