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逆转三百年 > 第67章 楚问天的来历

第67章 楚问天的来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逆转三百年!

引诱刺杀楚问天失败后,三爷党暂时沉寂了,等待着楚问天家乡的调查和仇家的信息。

半月后,负责调查的人员返回京城,带回了李正耀期待已久的消息!

据查,楚问天,原名楚天佑,湖北天门人氏,书香世家,在当地颇有威望!当地百姓产生纠纷,不会选择去县衙,而是求助楚家!

楚府每天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好生热闹!知道的,都明白,这是当地第一大户,楚家!不知道的,肯定认为,这是某位高官府邸!

如此一来,天门县令倒是清闲了,除了正常的公务外,基本上没什么事干!

然,每年吏部考核官员,诉讼、治安皆在考核范围之内。当地百姓都去楚府寻求对策,县令的考核,就不达标!

正因如此,但凡担任天门县令者,基本上都是平调,没有升迁者!所以,历任县令,都对楚家怀恨在心!

大秦的官员,开国已经接近三十年,每三年调任一次。如今算来,在天门担任过县令的官员,接近十位了!

这十位县令,职位最高者,升任刑部侍郎,就到头了!不过,按照他的能力,升到尚书、内阁大学士、议政殿大臣,亦未可知!

其他九位县令,有两位升任巡抚,有三位升任知府,有四位还在担任县令!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县令们都是万里挑一的进士,他们悬梁刺股,呕心沥血,参加科举,为了什么?为了吃饱饭,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家族的命运!

可是,因为楚家,他们职业生涯有了污点,不能高升了!他们的损失,谁来补偿?肯定是楚家!

为了复仇,九位曾经的县令,和现任县令全部投靠了三皇子。在三皇子的指示下,他们制造了这起冤案!他们买通了楚府的下人,偷盗了一些楚问天父亲所作的诗文,仔细查究。

细查之下,他们发现,楚问天的父亲,楚文,有叛逆倾向!他的大部分诗文,都有歌颂前明王朝,诋毁大秦朝的意思!

于是,他们将所有诗文,快马加鞭送到刑部侍郎手上。时任刑部侍郎名叫冯库,大秦第一任天门县令,最有希望登顶内阁或议政殿的一位!

此次联合,就是冯库牵头,其他八位辅助,现任县令尤高负责具体执行。

冯库收到诗文后,命高手仿照楚文的笔迹,写作了一些更加反动的诗文!他将仿造的诗文,递交到皇帝手上,希望借皇帝之手灭了楚问天九族!

不明所以的李成义,见到诗文后大怒,随即下令,诛灭楚文九族!楚文的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尽数诛灭!所有这是大秦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桩冤案!

当时,楚问天不在家乡,躲过一劫!为了逃脱官府的追查,他易容改名,寻找复仇的机会!

经过一年的辗转,他来到了京城,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只有这里,天子脚下,高官云集的地方,才能助他复仇!

初到京城的他,没有盘缠了,不知道投靠谁,只能化身乞丐!一边乞讨,一边寻找明主!

半年的时间,他转变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皇帝的每位皇子的府邸,内阁大臣的府邸,议政大臣的府邸,六部尚书的府邸…他全部了然于胸!

每次皇子们出行或者高官出门时,楚问天都躲在暗处观察,看看哪些人,值得自己辅佐,可以为自己复仇!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四皇子目光如炬,气定神闲,眼神之中透漏出雄霸天下的野心,将来必成大事!

楚问天认定了四皇子后,便开始制造机会,接近四皇子!

一天早晨,李正柱出门办事,正要上轿。楚问天突然从石狮子后面窜出来,跪在李正柱的面前,侍卫们还以为是刺客,差点杀了他!

幸亏李正柱擅长识人、阅人,他及时拦住了侍卫!李正柱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人,怎么看都不像乞丐,应该是有故事!

“你,拦住我的轿子,有什么事吗?”“在下,听闻四皇子,礼贤下士,招揽四海英才,故前来投靠!”

“投靠我,需要真本事!”“四皇子,我与三皇子有不共戴天之仇,可助你一臂之力!”“我现在有要事,你暂且跟随下人进入府中洗漱一下,换身衣服,等我回来!”“多谢四皇子!”

酉时三刻,李正柱回府了!回府后,他匆匆吃了几口饭,便让下人招来楚问天。整理完后,楚问天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不再是邋里邋遢的乞丐!

“不错!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并非池中之物!”“四皇子,您过奖了!这句话,应该是小人对您说的!”

“哦?你是说我,并非池中之物?”“正是!在下来京一年多,观察了所有的皇子,唯有四皇子您,有天子之相!”

“先生还会看相?”“不算太精通,略知一二而已!”“有没有天子之命,还要先生辅佐才是!”“愿为四皇子效劳!”

“好!眼下,我真有一件棘手的事情,始终难以定夺,请先生为我解惑!”“四皇子,请讲!”

“今日,父皇召我入宫,聊起了明太宗朱棣!”“哦?皇上说些什么?”“父皇说,朱棣雄才大略,不输明太祖!只是,朱棣性情过于残暴,没有仁君风范!”

“您是如何回答?”“我顺着父皇的意思,赞扬了朱棣的功绩,否定了朱棣残暴的一面!”

“皇上是何表情?”“父皇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让我跪在太庙里一整天!”

“朱棣是明太宗,皇上与您聊起此事,说明有意传位于您!”“哦?何以见得?”“朱元璋与朱棣是父子,一个太祖,一个太宗!你们父子二人,单独聊起此事,是不是有点像他们二人?”

“有点牵强附会!”“若不是如此,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哪种可能?”“皇上已经有中意的皇子,作为继位人!今天,借朱棣的事情,敲打于您,让您收敛一些,不要做朱棣!”

“嗯!这倒有可能!不过,我差在哪里?父皇为何不传位于我?”“四皇子,不要着急,我们需要徐徐图之!”“好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