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蛰不住鸣 > 壹.世子爷回来了

壹.世子爷回来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蛰不住鸣!

丑时,鸡鸣三声,董淑慎擦了擦额上的薄汗,唤了身边的婢女进来侍候梳妆。

打嫁进这荣亲王府中来,日日需晨昏定省,她自认为事事周全,并无不妥。

凌霜从外间打了帘子,几个婢女鱼贯而入,端着银盆,捧着帕子香膏妆奁盒侍候着。

于董淑慎而言,面部保养却不是最为紧要,一双白净柔嫩的手才是要紧。

先前她是绣娘,又不是做一般的针黹,师从她姨母,那可是文绣苑的头等娘子,学的是汴绣,所绣皆为贡品,文人大家的画作,宫廷皇族的衣物刺绣。

齐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只是如今嫁为人妇,圈在这一方小天地里。

如雪给自家夫人挽发,边挽发边望着铜镜里的人发愣微叹。

“娘子,真真是可惜了您的样貌。”

董淑慎模样不同于齐人对女子的偏好。

齐人尚雅致,偏爱身量单薄,长相清丽如莲,未着雕饰的出水芙蓉。

她像洛都牡丹,有倾国之貌,艳而不俗,举手投足间自带几分媚色,一瓣一瓣盛开,夺人摄魄。

人群之中,总是第一眼,被其吸引。

若是盛世,当被欣赏歌颂,如今在这临安,却把她这盛唐牡丹,摘瓣换颜,强作含苞玉莲。

董淑慎浅浅的笑了笑,凌霜有些看呆,拿了妆奁的素色发饰交给如雪,“若不是世子爷,咱们家娘子也不用日日装扮这般寡淡。”

三个月前,赵朗驻扎的营地传来消息,剿匪的时候被箭射中,又逢蜀地石洪,他带的那一支队伍尽数覆灭。

等了三年,没想到到头来丈夫死了。

董淑慎看了她一眼,凌霜抿唇不语,董淑慎又嘱咐,“有些话休要胡说,让人拿了把柄去。”

在自家院子也就罢了,出去叫人听见了,该如何编排。

纵使她对赵朗没有半分情意,可到底如今在王府里,老夫人还在,不好让老人家听了糟心。

拾掇完毕,董淑慎站起身来打了打荼白褙子,纤细的手把带子系好,照了照镜子,并无不妥才去福寿堂给窦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窦氏年纪大了,倒也不是日日早起受这些孙辈子侄的请安,只是王府规矩多,她作为嫡系儿媳,自然得日日来请安问好。

今日窦老夫人倒是起身了,还在梳妆,董淑慎进去见了,行礼过后,从嬷嬷手里接过木梳给老夫人梳头。

窦老夫人半眯着眼,手里盘着佛珠,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看董淑慎一眼,任由她侍候着。

常嬷嬷拿着簪花问,“老夫人,今日见客,可要戴这绒花?”

窦老夫人瞥了一眼,又皱眉闷哼一声,董淑慎赶忙停手,面带歉疚,“母亲,可是弄疼您了?”

“戴什么花?我儿如今尸骨未寒,哪来的心思,老身年纪大了,可不比双十年华之人,正是活泛时候。”

这话虽是对着常嬷嬷说的,董淑慎垂眸,心里冷笑,可不就是对她说的。

赵朗三年不在,这个王府到底是靠着谁撑着的?她倒还好意思指摘。

她日日行礼只是不想被人拿了把柄,揪了错处,不想跟董家再扯上太多干系,麻烦家里人。

可她也不是任人拿捏摆布的,她脾气不好,从前更是性子泼辣,最是受不了这些闲气的人。

把手里的木梳放下,端看着窦氏,“母亲,常言道人死不能复生,活着的人还需好好的走下去才是,您这样,世子知道了亦会担心。”

她这话一刀扎进老太太心里去,窦老夫人心梗住,谁家会见天被自己儿媳戳心窝子。

窦老夫人不是赵朗生母,是侧妃抬成的平妻,只不过赵朗生母去的早,一直在她膝下抚养长大。

手指颤巍巍的指着董淑慎,“……你,你。”

董淑慎福身,“母亲,儿媳来给您问安,母亲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府里杂事多,儿媳就告退了。”

她又福身行礼退后几步才离开堂屋。

只留下常嬷嬷给窦老夫人顺气,宽慰着,“您老别常给世子妃眼色瞧,这三年来里里外外,哪样不是世子妃在操持,数月前,若不是世子妃,三房那厢……”

窦老夫人瞪了她一眼,“就你明白,瞧瞧那董淑慎,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我作为母亲的还不能管教管教。”

“自然能,只是世子妃并无甚错处,您说多了,难免伤了二人情分。”

荣亲王过世的早,世子三年又在外带兵剿匪,这么大一个王府,上上下下全都仰仗着世子妃。

虽说世子妃脾气是差了些但一般不会乱发,管家办事的能力,丫鬟小厮们谁敢说个不字。

对窦老夫人也是没话说,好吃好喝的紧着供着,卧病就衣不解带的侍候,待那些妾室王爷儿女也极好,管理井井有条。

常嬷嬷是先前王妃留下侍候窦老夫人的老人,有些事情看的要比她远些。

窦老夫人轻哼一声,不语,她就是看不惯董淑慎那副样子,无法无天,仗着董家没人能管得了她了是吗?

*

这厢,窦沂和弟弟来向老夫人问安,见了董淑慎规矩行礼。

拱手都唤一句,“表嫂。”

董淑慎亦回礼,“两位弟弟安。”

窦沂和窦洵是窦老夫人的子侄,除了自家孙子孙女,也就是这两位了。

行完礼后,二人侧身让董淑慎先过,窦沂低头不敢直视,只是窦洵却未曾低头,反而是盯着董淑慎的身段儿多瞧了一会儿。

回了栖鹤院,董淑慎看着管家捧来的一摞账本有些头疼,她自小跟着姨母学刺绣,对这些珠算什么的不算精通。

只是如今不得不逼着自己去看去学,每一笔她都得做到心中有数。

打了一会子算盘,只是这速度实在有些慢,无奈没人帮衬,她亦不能露怯。

如雪打了帘子进来,端了一杯茶,捧给她,“娘子,歇歇吧。”

董淑慎刚端起来,凌霜就进来,“娘子,小少爷来了。”

赵谏刚三岁,年纪虽小却已然请了先生来教,勤学苦读倒像那么回事。

一月前,赵朗死讯确定,家中三叔就开始蠢蠢欲动。

在王府底下的庄子,铺子里动手脚。

荣亲王死后,弟弟亦想承袭爵,无奈赵朗是官家下旨封的世子,赵松无法,只是不甘心至极。

赵朗如今死了,他虽说自己已然没了希望,可却希望自己的血脉能承袭爵位。

窦老夫人家族虽小,她自己野心可大,因着自己如今是王府老夫人,接了不少亲戚入内团聚。

这些人也有不省心的,欠了赌债,惹了人命官司缠到了窦老夫人头上。

赵松借机挑起事端,董淑慎忙前忙后帮窦老夫人摆平,却因为赵松处处受阻。

他的条件是,要把自己孙儿过继给董淑慎,日后承爵。

窦老夫人大怒,这如何使得,她儿子尸骨未寒,赵松这是要干什么?

董淑慎却也在思量,赵朗是有儿子,可是却是个天生的痴傻儿,小小年纪在娘胎里受了惊吓,因而难以承袭大统。

王府如今摇摇欲坠,谁不想掺和一脚,与其到时候被别家硬塞一个过继,或是官家另做打算,直接便宜了三房,怎么都不合算。

倒不如趁着官家对赵朗还有抚恤愧疚之心,过继一个赵松的孙儿,白得一个孩子,于她而言,亦是倚仗。

主动权还能在她手里,不至于届时官家把赵朗忘了,什么都捞不到。

孩子才一丁点儿大,当时可是做了约定,官家亲自颁了旨意,赵松再不可见赵谏一面。

自此,赵谏就是董淑慎的儿子。

赵谏跪下给母亲磕头请安,董淑慎看着还算欣慰,这孩子聪明也乖巧懂事。

“谏儿,来,帮娘亲算数。”

“是。”

垂髫小儿长相很可爱,印着福字的上衣,小短腿颠颠的跑到自家娘亲身边爬上椅子,帮娘亲算账。

董淑慎摸摸儿子的头,省心多了,即便为了这小子,她今后可能再不能生育。

赵谏的亲娘,是丫鬟出生,地位卑微,赵松为了把孩子过继给正房,赐给她三尺白绫。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为了儿子的前途,她狠得下心来,但却对董淑慎动了手脚。

她需要董淑慎一辈子,只能有谏儿一个孩子,她才能真的放心离开。

母子二人算账速度加快不少,门外小厮却急匆匆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世子妃,世子妃。”

凌霜瞪了他一眼,“没规矩的东西。”

那小厮扑倒地上,紧赶慢赶,“姐姐恕罪。”

“娘子,世子爷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