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后世来者在古代被迫种田 > 第127章 春种忙

第127章 春种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后世来者在古代被迫种田!

接下来的日子,温慕清忙得像个陀螺,除了要去福临庄园,还要跑刘家村。

桃花村开始犁田、育水稻、南瓜、辣椒、番茄苗,温慕清把这些种子给了刘家村的人,总之桃花村做什么,温慕清就督促刘家村和庄园做什么。

在水稻育苗后的几天,赵鹿儿的人还带来了好几车桑树苗。

刘家村的人按每户报上来的旱地亩数领了相应的树苗,同时也签下了契约。

桑树苗的银子还是得出的,只不过等她们有了收入后,慢慢的收回,这也减轻了刘家村妇们的压力。

温慕清仔细回想了前世的一些步骤,让她们照着做,“桑树苗领回去后不着急种下去,先把树苗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每天撒些水,两天后,把树苗放在和好的泥浆里,确保每棵树苗的根部都裹上,再种到地里面。”

“种的时候,每棵树苗之间的间距也要做好,两棵之间差不多一尺的距离,为的是以后每年砍伐后,长出来的苗有生长空间。”

“慕清,我地里的桑树苗长了好多出来,现在也有半尺高了,这蚕种大概什么来?”周春花想借这次机会,好好养蚕,改善她们的生活。

“蚕种也快来了,那个桑树等会就要去间苗,然后要追肥了。”这桑树也种了几年,一直没有施过肥,要想以后桑叶足够蚕吃,桑树的生长也得重视。

“好,那等下就辛苦你到地里一趟,教我怎么间苗。”要她自己来,还真的哪棵苗都舍不得摘掉。

几人说干就干,留下里正爷爷在这里发桑树苗和监督农户们签订协议,温慕清和赵鹿儿就随周春花一起去了地里。

因为是第一次砍伐,原本的树苗除了主干,还有不少侧边长出来的树枝,如今主干、枝干上都长了好多的新苗,不同的是有的比较粗,有的比较细。

温慕清拿了一双沈母新制的手套,蹲在桑树前,把一些纤细的旁支摘除,只留那些又粗又直的苗,这样下来,一个树庄上就只留了3棵粗的、不同方向的苗。

“你们就按这个标准间苗,别心疼,要是留的太多,会抢了营养,到时候桑树长不高、桑叶也会很小的,摘起来又慢又费力。”

周春花看着一地被摘下来的树苗,有些心疼,但确实是树苗多了会抢肥,像人一样,家里人多了费粮,还没人能吃饱,想要吃饱就要有很多的粮食。

如今她们家沤的肥确实不多,首要的还是顾着水田,这树苗是必须要舍去一些不好的。

看着周春花一脸肉疼的摘着树苗,但做出来的,却也是很合理的,温慕清才放心的回去了。

又过了十天,赵鹿儿的人送来了蚕种,就是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蚕卵,因为如今刘家村只有一家开始养,桑叶也不是很多,蚕种给的也不多。

跟着来的,还有一个养蚕高手,是来教周春花怎么孵蚕卵、每阶段怎么喂养、该怎么用石灰消毒等,总之都要手把手的教,因此还要在刘家村住上一段时间。

原本打算自己凭理论知识教她们的,现在有现成的师傅,倒也省了温慕清不少事。

今年,天暖得快福临庄园的第一季水稻育苗要比去年还早了10日,现在稻秧已经可以下田了。

离全部种植完所有的水田还有好几天,温慕清再次去了难民村。

这次过来,温慕清发现难民村的人少了很多,总共剩下不到500人,100户的样子。

从年后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县衙给愿意在临城安家落户的难民,安排到地多人少的村落。

正式落户后,可以接管无人耕种的田地,第二年开始,就要上缴税负。

现在住在难民村的,也有一部分是落户下来的,今年春季已经开始打理丢荒的田地。

剩下的,只有少部分的老人,有落叶归根的情节,还是想着以难民的身份继续住下去,等南丰国收回失地,他们就举家搬迁回去。

不过朝廷也出了最新的政策,继续以难民身份住下去的人,今年不再享受朝廷的救济,开荒出来的田地,第二年也得出粮税。

要是以后离开,良田和旱地依然可以按市价出售。

回到原籍的,享有原籍居住宅基地,有田地契书的,可以继续耕种,朝廷不收任何费用。

这个政策一出,很快就得了难民们的认可,在这里安家落户的,今年开始耕种,明年缴税,还有一年的喘息时间,再加上这里推行二季稻种植,也吸引了不少的难民。

至于执意在战事平息后回到原籍的,现在开垦、护理出来的无主的田地,以后离开还可以作为资产售卖,回到原籍还能继续享受原有的,这也是很不错的了。

这临城的气候很好,一直都是种粮的好地方,只不过人口不多,还有很多田荒着,鼓励难民落户,也是为了以后的粮食生产!

至于维护以后回去的难民,也是有原因的,另外两个城池收复后,也是需要人生产的,因此朝廷对这些人也比较优待。

这次来,村子前面的荒田已经被开垦出来了一些,之前这个田不知道荒了多久,里面都长了不少树木,因此花的功夫也不少。

别说马上种植一季稻了,能顺利赶上二季稻就已经很不错的,毕竟现在他们才一边开荒、一边沤肥,还有兼顾葛粉生意。

这吃的每天都得挣,这地还得整,又多是老人和妇女,因此进度是比不上福临庄园和桃花村的。

目前大家都在忙春耕,难民村的沤肥和蚯蚓养殖,只能温慕清亲自出马了。

前前后后花了12天,总算把技术都教了出去。

一身轻松的温慕清,又带着赵鹿儿赶回庄园,这里还有她未完成的事。

再次来到庄园,庄园内的水田已经种植完毕,最早种植的也有半个多月了,水稻已经开始返青。

今年草药种植也已经开始,这个草药种植温慕清不了解,全权交给了李老头,山地已经开荒、平整完毕,接下来的,就靠李老头了。

“沈夫人,庄园里的水稻如今已经种植完了,您上次说的那个莲藕,是不是也可以开始种植了。”

李全福一见她们来了庄园,就赶紧过来问,他也想趁现在有空就把事干完。

“对,现在你育的莲子,苗还小,先把上次那块地里的莲藕挖出来,种在湖边的潜水区,至于今年新育的苗,等再大一些再种植。”

“而且现在把那个老的莲藕种植下去,6月的时候就可以收货一批莲藕了,这个生长的会比新育苗的快很多。”

温慕清记得以前人们收了莲藕后,会留下一些做种,一月份种植下去,六月份就能收货。

这里水稻种植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莲藕,能在二月份种下去,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这个只能作为一个新的菜式,没有粮食来的要紧。

李全福听了,点点头,“好,那个莲藕地不大,这两天,我找几个人把那些莲藕都挖了,移栽到湖中。”

温慕清想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把藕田里面的全部挖出来,“那个藕田里面的,全部都挖了移栽,今年新育苗的莲子也不多,刚好可以种到那块田里,也不怕发大水的时候冲走。”

“好,等他们吃过了午饭,我们就去给藕田加水,现在天不热,正是干活的好时候!”

李全福正想着喊那10个巡视庄子的人一道去,两天也挖得完。

温慕清想了想,“那你看着找几个人吧,我给你们30文钱一天的工钱。”

“沈夫人,要什么工钱,也就两天的活儿,我们跟着您,每个月还有几百文钱的收入,平时也就巡视一下庄园,这点活儿要是还拿您的工钱,我们可能做不出来。”李全福摆摆手,面上很是认真。

“那就辛苦你们了。”想着到时候分些莲藕给他们尝尝就是了。

至于以后,也没指着这个莲藕赚钱,到时收获了,给庄园里的佃户都分些,适当的给点好处,收拢一下人心。

第二天早上,温慕清和赵鹿儿来到藕田边的时候,田里面的11个人已经开始劳作了。

现在是二月份,天气是比较暖了,可赤着脚在藕田里面,还是有些冷,不过汉子们一劳作起来,这点冷就算不得什么了。

温慕清看着出土的莲藕,都很肥,只是比之前挖的稍微老了一点,就算食用也是不错的,这时候的莲藕比较粉。

汉子们每人带了一个背篓,挖满后,就背着带泥的莲藕,直接来到湖边。

这个季节,湖水也没有见少,只是比丰水期矮了些。

温慕清蹲在湖边,把手伸进水中,很冷。

汉子们好像完全不觉得冷一般,穿着衣服就下了水,拿着莲藕往淤泥里栽种。

湖水最浅的地方到他们的大腿处,再往里一点也要到腰部,再深的地方,温慕清不允许他们过去。

挖藕、栽种,每人一背篓,一个早上,就过去了。

温慕清回来做午饭的时候,安排了一个护院去附近的镇上买十几坛酒和半边猪肉。

下午,温慕清没有去看,在家分肉,待他们下午回来的时候,把酒和肉给了他们。

“沈夫人,您不用破费的,每次我们来做事,您都给了酒肉,我们实在是不好意思。”李全福和那10个人都摆手拒绝。

这个情况和温慕清预想的一样,她满意的点点头,“要是今日,我没去湖边,或许我就不会买这酒肉了。这湖水还是很冷的,你们一天下了两次湖,这酒是给你们驱寒的,至于这肉,不过是些下酒菜罢了。”

“今天你们就都收下,明天还有一天的活儿,我可没准别的东西。”温慕清开玩笑的和他们说着,顺手把东西递给他们。

几人也不好在推迟,接过东西,道了谢,就回去了。

第二天,他们每人又在湖中种了两背篓,还剩下4个背篓的莲藕,要是继续种,就必须进到深水区。

温慕清看着种的也不少了,况且莲藕后期会自己往周边长,没必要冒险往深水区种。

叫他们把剩下的莲藕都洗干净,每人分开一些,剩下的装了两筐,带回了桃花村。

温氏几家、里正爷爷家、马家都分了一些,至于李家,如今他们的鱼塘里也长出来莲藕,就没有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