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 第3423章 说俺们穷,俺们认,但要说俺们没素质,俺们不服

第3423章 说俺们穷,俺们认,但要说俺们没素质,俺们不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成为超级财阀!

这会儿还听什么故事啊,听故事哪里有去赶集来的好玩儿啊。

唐天成和唐天恩,立马就跳了起来,丢下唐伟东,跑到唐建国的身边喊道:“去,去,爷爷带我去赶集,......”

唐婷婷也起身说道:“大爷,我也想去!”

“好,好,去,咱们一起都去”,唐建国哈哈大笑着挥手说道。

对小孩儿们来说,赶集就跟去游乐场似的,主打就是一个热闹。

尤其是年根子地下的年集,那家伙,用摩肩接踵来形容都感觉差点事儿,有时候集上的人流,挤得都迈不动步。

小孩子走在里面,根本都不敢让他们落地,就是怕被人家给踩着,一般就是让他们骑在肩膀上扛着的多。

明知道是这样的场景,唐伟东可不敢让自己老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去集上,一个人根本就照顾不过来。

这次不止他跟着一起去了,就连陈秀娥也不放心,跟着他们爷俩儿一起去了。

一家人开了两辆车,到了城乡结合部的大集上,唐建国和唐伟东父子,一人扛了一个孩子,陈秀娥则是紧紧的抓着侄女唐婷婷的手,一刻也不敢放开。

过年穿的新衣服、肉菜鱼蛋之类的东西,早都准备好了,也不用跑到集上来买。

唐建国这次过来,就是想买点“零碎”的小玩意儿,比如鲜花、绿植、烟花爆竹等等之类的东西。

既然带着孩子过来了,一些零食、玩具之类的东西,肯定是少不了要“置办”一些回去的。

虽说青山的经济,这些年来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但大多数人,还是改不了过年赶会、赶年集的“老习惯”。

可能什么都不会买,也用不到到集上来买,哪怕就是简单来感受一下过年的这个气氛,和凑一凑热闹,很多人没事也会跑来溜达一圈儿的。

以前的集上,主要是吃的、穿的、农具等实用的东西为主,现在的大集早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唐伟东打眼望去,好家伙,甚至连电视、洗衣机等家电,还有摩托车什么的都摆了出来。

看来青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确实是提高了,也富裕了。

看到这幕场景,唐伟东忽然想起来后来的,铁路员工说鲁村的人穷、没素质,只能坐绿皮车的新闻来了。

他立时就忍不住笑出了声,那啥,别人要说鲁村人穷,这个咱不跟人家反驳,甚至还有可能跟人家一起说,就跟吐槽鲁村电视台“土”似的。

但是吧,要是有人说鲁村人没素质,这个不光鲁村人不服,甚至还有很多其他省市的人,都站出来替鲁村鸣不平。

不信的大家可以想一下,不管国内哪里有灾有难的,是不是每次第一个出现的、支援的,一定会是来自鲁村的物资和人员?

而且,每次还都是那种“搬家”似的支援,要物资给物资,要人力出人力,只要鲁村有的,那真是要啥给啥。

五一年朝战,鲁村捐款两千多亿元,这些钱在当时的购买力,能买到将近两百架战斗机。

七六年冀村大地震,来自鲁村的救援队,第一个抵达灾区省外救援队。

鲁村本来自己就不富裕,就像铁路员工说的似的,还很穷,可依然还是勒紧裤腰带,帮助“咱妈”去支援、扶助川渝鄂藏疆等地。

零叁年,那啥期间,鲁村人一听咱妈有需要,立马撸胳膊挽袖子,捐出了超过五十万毫升血液,超过了全国支援用血量的一半以上。

这就是拿命在付出啊,没素质的人,能干出这种事来?

零捌年,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自带干粮,开着农用三轮冲进救灾第一线的那几位“鲁村村民”吗?

当时老汉所在的这里,相关单位自发组织突击队,奔赴灾区,同样奋战在第一线。

他们去的时候,一个个都是精神抖擞,待了一段时间后,发回来的照片,一个个就跟街边的乞丐、山林里的野人似的。

又黑、又瘦、头发愣长、胡子拉碴,身上穿的迷彩服又脏又破,当时余震不断,他们真的是拿着命在拼。

回来后的“奖励”,嗯,一人给了一部手机,就是那种充话费、免费送的合约机!

若是为了钱,如果没素质,他们为什么要报这个名、参加这种突击队、去那种危险的地方玩命儿?

那时候,鲁村的民众真的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什么也没有的,就直接出人出“命”,自己去救灾。

之后,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就是鲁村来援建的,鲁村各界用了几年的时间,在废墟之上,重新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县城。

二零年,鲁村更是如同掏家底一般的驰援鄂村,把各种所需的物资,源源不断的往鄂村里送。

大家还记得,那位往鄂村运送蔬菜的大货车司机吗?

当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一边啃着煎饼,一边喝着凉水,一面讪笑着,“憨憨的”说道:“家里人都挺支持的,人家有钱的出钱,咱没钱,那咱可以出力啊。”

简简单单一句话,感动了亿万国人,都知道当时鄂村是个什么情况,那时候往里送物资、送给养,说是玩命儿也不为过吧?

贰壹年,豫村水灾,鲁村同样是冲锋在前,东北水患,“老家来人了”的标语,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

但应该很少有人知道,那时候,鲁村自己家也在经受着一系列的水灾和地震,可鲁村硬是没有向外开口,没有对外要一点支援。

自己舔舐伤口的同时,还要出去支援别人,没素质的人,能干的出这种事来?

在鲁村人那最朴素的认知里,就是:“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抗战胜利,兄弟反目的时候,秃子动手后的第一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陕村北、一个是鲁村。

陕村北,那个不用说了,大家应该都是知道,那是兔家的机关所在地,是大脑、是核心、是“神经中枢”。

可为什么会将鲁村作为第一进攻目标呢?那是因为,兔家当时的根基在鲁村,包括物资、财力、兵源,在兔家的控制范围内,鲁村都是首屈一指的绝对关键,没有之一!

光在抵达陕村北,一直到抗战胜利的这几年里,鲁村一地就向陕村北,提供了超过四十三万余两的黄金,这还不算其他的物资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