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挽春娇 > 第22章 此余彼余

第22章 此余彼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挽春娇!

“小公子,老身过来是有一事相商,不知您这里方不方便?”

“婆婆您请讲。”

听着话头与衙门无关,宋姝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已经汗涔涔的,背上燥热的针扎一样刺挠,为了掩饰紧张,便转身叫绿春煮一壶茶待客。

绿春拿出集市上新买的茶壶烧水,方婆婆道谢后,说出来意,“方才学院里有个书生找到老身,想租一间房住两三个月。不巧仅有的一套空房刚被你们租了,再有空房得要春闱之后。”

青桐书院有许多人参加今年春闱,考中进士的人或赴京为官,或派往异地,其家人不用陪读,自然会退租。

“嗯,那确实没办法。婆婆可以介绍他去坡下桃溪村,我们刚逛集市回来,好大一个村落,想来农户家空房不少。” 宋姝猜到了几分来意,本能的推辞。

“说是这个道理,不过这书生的母亲到县里求医,需每日去大夫家针灸,仅有一个小妹子跟着伺候,若能住在七弯巷方便照看最好,离得远了怕顾不及... ...所以再三央求我,找一家愿意分租厢房的,他可以多出些房钱。”

方婆婆一边说一边打量宋姝脸色,见她并无不虞之色,才继续说道:“老身这不就想起你了?你主仆一共两个,若大个院子空着一半,倒不如分租出西厢房与他家母亲妹子,还能节省些房钱。”

宋姝心下踌躇,眼下没有挣钱的生计,能省些房钱自然好,只不知是否好相处,若是个惹气的还不如不租。

“方婆婆,我明白你的好意,先谢过你对我们的看顾之情。我心中有话也不瞒你,百人百性,同住一个屋檐下,能不能相处的来很重要。”

方婆婆一听就笑了,小胖手拍了一把大腿,“小公子多虑了!若是给你们介绍的合不来,三日两日闹架,叫老婆子过来当判官,岂不累死了?小公子不若听我把好与不好之处与你细说清楚?”

宋姝怕伤了她脸面,自己刚搬过来,没道理先与房东为敌,微一沉吟:“那方婆婆先说说不好之处。”

方婆婆一愣,“这不好之处便是,分租不如独居住着清静方便。”

见宋姝点了点头,她继续说道:“此事本不与老身相干,我不必讨人嫌硬做推销。只是你刚来,不知这是两下里便宜的好事!我说的这位书生不是旁人,便是书院山长的得意大弟子,人称四才子之一的余书生!他性子腼腆安静,俗话说什么样的爹娘生什么样的儿子,想来他家里人也不是个跋扈的,此乃其一。其二啊——”

“打住打住,方婆婆您先别说。”

宋姝听到又是个姓余的便要跳起来,虽不知此余同彼余有甚么牵连,但绝不能多生事端,连连摆手,“此事不妥!”

方妈妈惊诧,忙劝,“小公子既是来书院求学,结识余公子有何不妥?平日里拿出功课请教一二,他还好意思拒绝不成?啊呀呀,你是不知,这是多少学子求都求不来的福分呢。”

“实不相瞒,我们住到这里,却不是我要去青桐书院求学,是家兄在此读书,我不过陪着做些杂活,所以没必要向什么余公子请教学问。我这人日常聒噪事多,恐怕会扰了人家养病,只好辞了您的好意。”

宋姝本还想婉转推辞,一听姓余的便如惊弓之鸟,干脆直接拒绝了方婆婆的美意。

方婆婆无法,人家不愿意,她总不能硬把书生的娘扔进来吧。再说她同余书生本无甚情分,不过是怜他小小年纪肩负家庭重担,学问好又孝顺母亲,才替他跑一趟。

临走之前,她终是忍不住劝了一句,“小公子家兄是读书人,自是深知读书不易啊,笔墨纸砚、束修课本哪个不要钱?若学有所成,考试时的差途旅费也不能简省。你们手头不宽裕,余书生又是个穷的,两下里互相帮助,岂不好?”

这番话连绿春都动了心,她捏了捏越来越瘪的荷包,两只眼睛望向自家姑娘——

偏生她不为所动,微笑着端起茶杯送客。

待方婆婆出门后,宋姝才对绿春说:“方婆婆自是好心,但她对余书生未必了解多少。一个人读书好只能说明他脑子不笨,至于孝顺父母那不是应该的吗?圣上宣扬孝道,这些求取功名的读书人,若是扣上不孝的帽子仕途必受影响,有哪个敢不用心?所以这两样都不能看出人品好坏... ...我们虽是无钱,却不敢贪小便宜吃大亏,好赖都不会让你饿肚子,关起门来安稳度日便好。”

绿春心中信服,惭愧道:“婢子见荷包里的银子下去一半,心中着急想窄了。”

“银子的事不劳你操心,万事有我。待这里安顿妥当,咱俩去内城买些精致的绣线、布料做绣活,凭借你家姑娘的手艺,何愁卖不上好价钱?”

宋姝暗想这几天不敢去内城,平山县的几个衙役说不定尚未离开,碰见了一准被逮住盘问。

“哎,我都听姑娘的。”绿春复又高兴起来,刷刷几下扫完地面,执壶为宋姝添茶,“姑娘,我见集市上卖小食的摊子人来客往,不如我做一些拿出去卖。”

特别费事的不会做,蒸些炊饼馒头她很拿手。

“不消你如此辛苦,把家务事做好就成。”

宋姝张口就拒绝了,她的绣工精湛,在平山县都能卖上价,没道理到温塘县就不行。只要找到合适的店铺代卖,养家糊口不在话下。

她想了想,又道:“稍后我同你一起去集市,不知村里是否有绣店,或许能买些针线做几个粗使物件卖一卖。”

在刺绣针线上,她一向是买最好的针线布料才肯做。不管材料好坏,同样的图案都得费同样的功夫,差的针线布料还卖不上好价,何苦来哉?

不过,想要买上好的针线布料,桃溪村必然是没有的。只能先做些粗使的小物件卖几文钱,总好过闲着。

绿春一听大喜,忙道:“婢子帮您劈线浆布。”

宋姝放下茶杯,笑着起身,“走吧,这房子没几天是收拾不完的,晚间再打扫不迟。咱们趁集市未散,买些吃食、针线,再买些纸墨。该买的都买完,就到了取被褥的时间,可以一趟带回来。”

“也对,姑娘您好几天没练字了,总是不拿笔就手生——”

“呸,哪个是要练字?我是要给表哥写信报平安!咱们几天不露面,想必他们家中着急。”

宋姝啐了一口,想到祖母要求她们学点茶焚香、研墨练字那一套伺候人的功夫就翻白眼儿。

要是读书人非要美女在旁做伴才能好好读书,想必也不是什么正经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