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斩尸 > 第68章 秋风不止乱人心,

第68章 秋风不止乱人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斩尸!

落尘望着破云而出的穿云箭,知道是云天发出的信号,于是赶忙吩咐杨仔细看好院子,自己则只身前往接应。

“报…。”

有个人魔探子进入一处幽闭的深院,小跑着来到大厅。

“白玉先生,南边发现有军队,正往云都来。”

白玉收起扇子,从座位上腾起来,他一直担心十二骑会不会是去求助黑土之地,因此在西面安排了重兵把守,没想到他们并没有这么做,这出乎白玉的预料。

因为,凡人组成的军队在人魔面前就是等待屠虐的羔羊,根本不值得他去关心。

可他还是谨慎地问道,

“他们有多少人?”

“十万!”探子很肯定地回答,对于他们来说,数人头根本不算什么,一眼望过去就能清楚地感知到具体数量。

“十万……,是谁给他们这个胆子?”

白玉自言自语地说道,因为他知道云天不会这么狂妄,以区区十万人类军队就敢面对云都城中的人魔。

但是事实已经摆在面前,他又没有怀疑的理由。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吗?”

探子回味自己的所见,疑惑地道,

“他们每个人都穿着乳白色的铠甲,像是有很高的防御力。”

“仅仅如此?”

探子又细细回忆了一遍,摇头道,

“除了那十二骑,并没有其他不同了。”

白玉心中更是不解,

“难道,他们真的糊涂了?”

白玉把目光转向两个宫卫,

“南面那个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两个宫卫有些羞愧,因为他们的确是被长阳国赶出来的,可是硬要说人类军队的不同,他俩和他们有过很多交集,但是从来没有正眼看过那些军士,在交战时也没有觉得有何特别之处。

“除了十二骑和那个落尘,并没有特别的地方,也可以说不堪一击。”

如今在云都城,人魔的数量也已十万,比起当时的君子国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没有可比性,宫卫相信只要解决掉那个落尘,哪怕是十二骑都不足为虑,于是道,

“先生,既然他们错估计了我们,那何不趁此机会一并把这些人全部消灭?到时候南下,长阳国和君子国也将是囊中之物。”

白玉被说的心动了,因为在实在想不出任何理由,人类如何能战胜他麾下这群人魔。

当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信息白玉没有得到,那便是冷将军其实就是黑土之地上如雷贯耳的冷重先生,而这个信息偏偏是致命的。

如果他知道是冷重先生亲来,那么此刻他一定会选择回避,因为冷重绝对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

如果冷重知道白玉这么无视自己的军队,肯定也会气得脸色铁青,这些军队可是三百万长阳军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每个人都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老兵。

当初在选拔这支队伍的时候,很多人因为没有选上还闹过不小脾气。

因为他们都想做长阳最最精锐军队里的一份子,都想穿上那副神秘的明光甲,都想再战沙场建功立业,他们想着,留给军队打战的地方已经不多,甚至看不到下次需要他们的时候在哪里。

最后冷将军大手一挥,全军比武,胜者居上,这才让众将士闭上了嘴,因为在士兵眼中,这是最公平的方式。

这些日子为了对付争一镖局,两个宫卫已经把人魔集中在城南百里方圆内。

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队,这不得不让他们改变策略。

白玉此时考虑的并不是胜负问题,他现在想当然地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保全云都城。

在他看来,军队过处,肯定是烧杀抢掠,而云都城已经是他自己的,要是有所破坏,那就等于是毁坏了他自己的庄园,这是他不想看到的。

云都的城墙巍峨厚实,他也想不出区区十万要如何攻破。

白玉知道弑魔箭的存在,因此在建造围墙当初就刻意加固了城门,弑魔箭根本无法对城门完成伤害,可是为了保持完好的城墙,他决定在城外就地解决这支军队。

十万人魔对十万人类军队,这是压倒性的优势,在白玉看来转眼间就可以让人类军队灰飞烟灭。

当然,他的心思此时根本不在那些军队身上,而是在争一镖局,对于城外的军队,白玉已经做好了必胜的打算。

于是命五万人魔出城消灭这支军队,又命五万人魔,包围争一镖局,同时把两个宫卫也派去争一镖局,想以此彻底解决掉落尘这个心腹大患。

这个时候白玉还不知道落尘早已经出城,而争一镖局就变得岌岌可危。

如果落尘知道自己值得用五万人魔来对付,他一定也深感荣幸,只是这个时候,苦的是还在镖局里的那些人。

没人知道镖局里还有多少的实力,因为没人知道那两个修行者有几分能耐。

后山上,安弱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任凭云都风雨涌动,她都毫无知觉,这个千年难遇的天才硬生生靠着自己的武道晋升到修行行列,也算是人间奇迹。

近日,她已经能控制任何物体随心所欲地飞行,而且速度变幻莫测,她本就是以武入道,所以对武器的操控和使用要比一般修行者更天马行空,也更加神鬼莫测。

她已经完全融入到灵力的世界里,配合他原有的武学修为,她的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同境修行者。

杨仔细在院中默默清扫着枯叶,秋风染落黄,好像地上的叶片永远扫不干净,可她依然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清理着,似乎要和这秋意比耐性,而一次次打落的秋叶,似乎是在佐证着高秋的躁动。

杨仔细悠悠地抬眼,感受着已经宁息的树枝,满意地浅浅笑了出来,然后将手中的扫帚靠在大树干上,又迈步走去房屋。

不多时,她拿着手帕丢盆中,又在井口打了水,用掌轻轻试了一下水,一股凉意直冲脑门。

秋水易寒,秋风不见夏虫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