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这个大佬不一般,她能增加国运 > 第701章 踏上归途

第701章 踏上归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这个大佬不一般,她能增加国运!

“娘,你怎么不高兴啊?”

“没什么,出来太久,觉得有些累了。”

“哦,那娘你好好休息哦,无聊了可以找我说话的。”

“嗯。”

小四判断不出娘是不是真的累了,发现她的兴致不高,乖乖缩回了自己的位置看书。

这种懂事的样子,让坐在车辕处的王柳略微失神,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知道的东西越多,她越发能体会到主子的不容易。

“主上,您让肃王殿下去处理,会不会?”

“不会的,肃叔知道轻重,现在自己内部处理,总比以后被人挖出来好。”

如果这是一场简单的游戏,白芨根本不会把事情丢给肃王,该怎么处理按照是非去论断就好。

害了多少百姓,侵占了多少田地,偷漏了多少税赋,一件件都有律法在那里摆着。

但是,她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兽獬豸(xiè zhi),而是一个有着正常思考量,带有自己私心的普通人。

这种事绝对不只有凉州卫才有,类似肃州这些有军屯的地方,谁都跑不脱。

按照正常的三观,为百姓讨公道是应该的,可付出的代价太大。

上到将军下到士兵,人人都是得利者,要是一锅端了,谁来守边境?

这种动荡,白芨不想看到,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边境的局势,都做不出刨根究底的举动。

站在百姓的角度,人家安安分分过日子,却遭受了无妄之灾,连个伸冤的去处都没有,很委屈。

可在老宋看来,他牺牲小部分人保住了大局,这根本没错,也很值得。

“主上,事情过去了就算了吧,您毕竟不是皇……”王柳没掌过权,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找个背锅的。

这种相当外行的安慰把白芨逗笑了,自己要是皇帝,确实不会想那么多,恐怕会和老宋一样做。

无论官吏还是勋贵,总是在低位的时候能保持初心,凭借心中的意气为不平发声。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手中的权柄越来越大,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权衡利弊成为首要目标。

所以海瑞海青天才那么难得,千百年出一个。

“你说得对,我已经帮下洼堡伸了冤,也没计较他们拦车的事,别的我就当不知道。”

装聋作哑,当然是最轻松的。

白芨不认为让更了解边境情况的肃王去处理是对的,只是在分析利弊之后,做出了自己觉得最合理的选择。

重点是合理,而不是对错。

果然,还是喜那种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的生活更吸引人,当上位者太累。

他们的对话总共没几句,被摊开书本竖起耳朵的小四结结实实地听全了。

眼看亲娘露出笑意,她立刻抛开无聊的书本,手脚并用地挤到车门这边。

“娘,爷爷为什么在我们前面走了,他都不等等我们的,是不是把我给忘了?”

“做了坏事还不走,等着被抓吗?”

“皇爷爷做了坏事?娘,是什么坏事呀?”

白芨摸了摸闺女的头发,并没有去解释,这估计是老爷子最后一次出远门了。

他来边境的初衷肯定是不放心,不亲眼看看草原的现状,不能安心把一切交到儿子手上。

凉州的事,碰巧而已。

“王爷,往前就是秦州了,末将……”

这时,吴统领上前来禀报行程,语气微微有些不正常,带有几分遗憾和不舍。

过了这个州府,便进入了安全的内陆,他要率大队回京交旨。

护送王爷这一路,过得真是挺精彩的,以后应该不会有了,自己怕是能出京的机会都不多。

白芨明白对方的来意,直接掀开车帘,笑道:“这一路有劳将军护送,山水有相逢,咱们后会有期。”

“王爷,殿下,一路顺风。”

“哦,伯伯再见。”白曦月瘪了瘪嘴,并不喜欢这种分别的时刻。

吴统领心中一暖,从腰间解下一个荷包,里面装着早就买好的礼物。

“殿下,千万别忘了末将,等您将来到了京城,我请您吃饭。”

“谢谢吴伯伯,我不会忘记的,其实你也可以给我写信。”

“真的吗?那好,要是末将碰到新鲜玩意,一定给殿下寄过去。”

“好呀,我请伯伯吃果干。”

“呵呵。”

小四转眼又多了一个笔友,白芨看着那些蠢蠢欲动的军士,干脆让她下车自己去处理。

“主上,殿下真讨人喜欢。”

王柳很佩服殿下的交际能力,这人脉太广了。

平常与人相处,殿下也没有架子,这个时候就连普通的军士这个时候都来送东西。

“大家看她小,让着她而已。你可别再夸,要不家里要专门给她修房子堆礼物。”

白芨一边摇头说话,一边在舆图上指指点点,规划一下适合的线路。

少了大队军马随行,选择性就多一些,提一提回家的速度。

王柳知道轻重,于是小声提了个建议“主上,咱们不如走那些有灾情的州府,看看当地的情况。”

“你收到了什么消息?”白芨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过去。

眼见瞒不过主子,王柳笑了笑,说道:“暗部发来消息说,闹了旱灾的地方都提前派了人去咱们那里看,想知道江淮是怎么应对的。”

“嗯,之后呢?”

“之后,那些清吏司也借机派人去了宁水,学了不少东西。主上,您不知道,有很多人都都夸几位殿下有父辈的风范。”

“这话你也信?”白芨还以为是什么呢,这种话听听就得了。

王柳发现主子不信,连忙解释:“真的,三位殿下有事一起商量,配合得可好了,他们听了老人‘久旱必蝗’的话,学您的法子号召大家养鸡,百姓可以向官府赊鸡仔。”

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的杨氏也来劝,“大小姐,是不是真的,咱们正好去看看。”

这些其实白芨早就知道,可她也和普通的父母一样,喜欢从别人嘴里听到。

“行,就按你们说的,选一条不耽搁时间,能看看民情的地方。”

“诶。”

告别了大队人马,轻装简从的车队比之前快了不少,随着越靠近南方,植被明显多了起来。

但由于今年气候少雨,到处都是皲裂的土地,以及剩下浅浅水洼的池塘。

“娘,这里的人好聪明哦,他们在地上搭了棚子,这样就晒不到苗了。”

从离别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后,白曦月看着一个个不大的草棚,相当惊讶。

在这些简易到不行,由各种草木搭建的顶棚下面,是一块块面积不大,但依旧保持了翠绿的红薯藤。

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一群人顶着烈日干活,脸上的表情很平静,似乎早就接受了这个成果。

车队的动静,让他们微微分神,却只是一瞬。

“伯伯,你们真聪明,我都没见过在田里搭棚子的。”强大的交际能力,让白曦月轻松和人家搭上了话。

正在歇气力喝水的汉子,看到小姑娘眼中的赞叹,立刻就笑了。

“小姐,我们不聪明的,这是知县老爷几次三番派人来宣讲,让我们要懂得放弃,专心侍弄一块地。”

“哦,那你们这里的知县大人聪明。”

“哈哈,小姐,老爷怕我们不听话,特意说这是从江淮学的。还有啊,老爷还教我们用泥巴代替浇水……”

勉强保住了一小半的收成,汉子很开心,滔滔不绝地讲着各种抢收保守的操作。

他特别庆幸,自己的家乡来了个敢作为的知县老爷,一步步教大家怎么去做。

虽然挺折腾人,但和粮食比起来,一切都值得。

而老天爷不会一直这么狠心,只要来年天候好转,又是一个丰年。

等人继续下地,交谈到此结束。

心满意足的小四回到车上,突然在大热的天一把保住了白芨,“娘,你好好,真的好厉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