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这个大佬不一般,她能增加国运 > 第708章 全境盛事

第708章 全境盛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这个大佬不一般,她能增加国运!

事情正像孟主司说的那样,白芨入主江淮一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百姓意识到,为什么江淮会没有明面上的总督。

淮宁抽签种油菜的事情,其他州府的百姓没有不羡慕的,白白多了一茬收入。

虽然用的是吴王的名义,这个理由很合理,大家没什么好说的,但总归心里还是失望居多。

接连受冰灾、旱情的影响,江淮大多数地方不至于绝收,可日子肯定不如前年好过。

因此,当新式年会提前两个月预热,向全境发出参展邀请的时候,人们报以极大的热情去关注。

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也不拘活物死物,只要你们自己认可,都可以用来向别人展示。

每个县的展品,先由县衙选出几个备选,再经过下面的民众投票,用得票最多的东西代表家乡来宁水参会。

投票的流程与之前的抽签表决一致,只不过这次是全省所有百姓都有份参与,影响空前。

大会的主办方,宁水县和前山村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不从某人这里取点经心里根本踏实不了。

白明理和代知县韩岑早早来到山庄,被人引入正厅之后,却发现还有三人比自己更早。

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淮南知府。

“都来了,坐吧。”

“谢王爷。”

白芨穿着一身粗布服饰,头顶包了块蓝巾,相当农妇的打扮,一看就知道刚才去干什么了。

甚至,她连换衣服的打算都没有,进来的时候身边还跟着一只威武的大鹅。

“王爷,您这鹅养得好,看着就有气势。”老许算是熟客,率先开始寒暄起来。

“是吗,这是岳大人送过来的,说是得自岳夫人娘家。本来我想拿它下酒来着,结果这家伙还挺黏人。”

老苏发现王爷一边说话,一边还亲昵地摸了摸大鹅的脖子,心里酸得不行。

他觉得自己简直昏了头,一心在政务上面下工夫,想要站到一众同僚前面,却忽视了人情往来。

“王爷,所谓民生,民之生计也,此次盛举下官深感佩服。”

“行了苏大人,你们就是说再多的好话,今年底的政绩该怎么来还是怎么来,本王可帮不了你们。”

“这,下官可没这个意思。”

一番笑谈过后,场中的气氛正好,白芨问了问这三个举足轻重的大府,今年大致的情况。

旱情对于百姓来说是灾难,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好处,比如与水利相关的各项工事,难度都降低了不少。

宁水的城池修缮暂停,全部的工匠都被派去挖沟开渠,是以今年江淮在工程上面的支出是一个天文数字。

“兴修水利的好处本王不说你们也知道,至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我也清楚。

这样吧,你们各府所辖河段,可行驶漕运衙门征收商税之权,半数入府库。”

“王爷,这,这能行吗?”许知府直接坐不住了,作为运河源头的扬州,天上马上要掉金子。

看着三位知府震惊中满是担忧的目光,白芨笑了笑,说道:“无妨,严尚书和韩尚书已经在过来江淮的路上。

但提前说好,只有今年最后这不到三个月,你们可以半数入府库,明年如何要看陛下的意思。”

“多谢王爷为我等费心。”

三人真心实意地行了一个大礼,发自内心觉得,在这样的上峰下面做事很舒坦。

河道畅通水利发达,利商利民,几乎是百利而无一害,可以惠及一方多年,主政的官员没有不知道的。

然而,却很少有人会主动去干这事,通常都是预见到河堤有决堤的风险,才会紧急征调民夫加固。

不去做的根本原因在于那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因为官员是有任期的,而水利之功见效缓慢,牺牲自己的政绩,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为后来者铺路,少有人能做出来。

白芨的风头正盛,所以能强压着江淮全部州府去做,但也不得不考虑各位下属的心情。

让他们后两个月敞开了收税,就是她在弥补各地州府主官的政绩。

这个做法不说效果如何,起码大家心里是高兴的。

能从一文钱都要斤斤计较的户部嘴里抢食,太不容易了,别说还有两个多月。

“三位大人,我懒得一个个去解释了,你们私底下放出风去,另一半的商税会酌情分配给河道少的州府,让他们不要发酸。”

三位知府:“……”

原来,不是给户部一半,而是一毛不留吗?

好家伙,那严大人来了,不得找王爷拼命啊?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心里除了佩服,根本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王爷,您放心,这次年会我们绝不让江淮丢脸,不给您抹黑。”

有了这种实打实的刺激,许大人认为,本就不会懈怠的各府各县,这回真要拼命了。

酌情分配,啧啧,县里的府库也很空的。

解决了当前最大的问题,三人心满意足地告辞,临到门口的时候,江宁知府被王柳给叫住了,另外两人见状连忙加快了步伐。

“这位管事,王爷有何吩咐?”

“杨大人,我家主子让我给您带句话,如果您能抽出空的话,不妨在这段时间多来村里看看。”

“哦,好,多谢王爷。”

杨大人恍恍惚惚地下了山,随后才想起来什么,恭恭敬敬地对着山顶方向磕了个头。

“杨兄,你这是?”老苏一脸疑惑。

许大人大概猜到了一点,仗着年纪的优势,上前怕了怕杨知府的肩膀,“杨大人,本官不该多嘴,但还是想说一句,王爷为人很大气。”

“是啊,当初是我蒙了心智,现在想想着实可笑。”

杨大人喃喃出声,王爷让自己过来多看看,不就是在暗示下一次的年会要在省府江宁开么。

老苏左右看看,立刻想通了这点,心里更酸了。

娘的,王爷怎么不记仇呢?

……

“明理,你懂我的意思了吗?”

年会原本是村子自己的热闹,到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村或者一个县能承办得起的了,背后的象征意义太大。

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白明理的眼光也变得开阔不少,知道里面的轻重。

听到之后的年会可能会到各府轮流举办,他和韩知县第一反应都是卸下重担之后的放松。

“大小姐,我明白您的意思,只要用年会这个名字还在,村子会一直受益下去。”

任何流传下去的东西都是有典故的,只要说起年会一词的由来,那么就绕不开宁水县前山村。

听了这个解释,官场新丁韩大人恍然大悟,下定决心以后要跟明理兄多交流交流。

“王爷,奉承的话下官不好意思说出口,斗胆向您提个建议。”

对于这两人,白芨还是很满意的,一个渐渐有了大家族掌舵人的眼力,一个是实打实做事的人。

“韩大人请说。”

“王爷,下官在想,咱们宁水的展台,可不可以用人去。”

“人?说说看。”

“是的,王爷。”韩岑越说越激动,“下到三岁稚童,上至八旬老翁,他们最能代表新式的宁水百姓,他们见证了您给这个地方带来的变化。”

白明理看着一本正经拍马屁的韩大人,眼睛都快凸出来了,当初谁说知县大老爷正直来着?

这,比孙大人还厉害呀。

白芨的第一反应也是这个,但抛开这个因素的话,用人去展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老百姓需要榜样,需要一个能触及到的目标,需要有期盼的具体对象。

“韩大人,这事你亲自去办,不出岔子的话,从明年开始你就不是代知县了。”

“是,下官定不负王爷信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