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 第10章

第10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元兴补天录之丁令威!

只见在凄凄惶惶,一声紧过一声的菩萨名号声中,那突涌越发激烈,仿佛地下有一股大火,连这座大山都已然关它不住,一心要喷薄而出。

慧达正在大惊惧之时,只见在刚才端坐之处,有一团光亮,突然喷涌出了地面。

不等慧达看清是什么,只是勉强见得似个椎体的模样。那团光亮一出地面,竟迅速就熄暗了下去,四周又笼罩回那片无边黑暗中去。

慧达被吓得张口结舌,但好奇心起,很想知道这个椎体到底是何物,有何用,做何行。

但正逢朔日,无有月光,四周一片漆黑,哪里看得清楚。

在当时,火石等取火物颇为金贵,也不是慧达这种贫穷的行脚僧备得起的,所以一时之间也点不得火。

他历来持重,深恐其他意外,也不敢上前伸手去摸。

虽然惊惧不已,慧达也只能在边上勉勉强强找了个能放平盘腿的地方,心里默诵“南无光世音菩萨”,又恐还有其他意外,不敢睡去,打算熬过这个晚上,明天天亮后再做查看。

慧达强撑着到了四更天,算算时辰,估计再过大半个时辰,天色就会转亮,而刚才突涌之处,也已经很久没有异常,慧达心里轻轻的松了一口气。

但白日里行脚本来就辛苦,上半夜又惊惧交加,强撑了半晚不睡,早已疲乏不堪。

这紧张劲头一松,慧达很快就忍不住了,趺坐着,歪着头昏昏睡去。

不料,等到一觉睡醒,已是天光大亮,慧达心里一阵发慌,只怕早有行人经过了这片山坳。

好在这个地方临近海疆,远处的潮声都清晰可辨,周边居民,也大多以海渔为业,山上也无有田地,都是野生灌木,平日里哪里会有人上得山来乱逛。

慧达一腔忐忑,走近一看,只见地上立着个小小的天竺式样的宝塔。

塔身近一尺半高,塔基却是方的,只有七寸左右,塔身青黑色,似铜非铜,似石非石。

慧达心知必是佛门重器,不敢怠慢,先就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然后趋近细观。

只见这个佛塔按天竺样式分为三部分,中间的塔身四面开有缀格,连合成窗的模样,而从窗格望进去,塔身中间实已镂空。

塔身空体里面,最上面悬着一个小小的佛钟,佛钟笼罩之下,别无他物,只在正中直立的插着一根针,针尖距钟寸余。

饶是慧达见多识广,一时间也想不出这是什么佛门仪轨。

正纳闷间,只把眼光往那针尖上看,只见针尖之上,安放着一颗半个绿豆大小的淡黄色珠子。

慧达看到这颗珠子,突然想到一事,大吃一惊,顿时喜悦无比,又惶恐不已,连忙跪倒在地,连连口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原来慧达想到了当年所立八万四千阿育王塔的故事。

阿育王在华夏筑有十九塔,十九塔中,会稽居一,所立之处,据记载正是鄮县。

当时阿育王的使者,有一支从海上来。根据预言,五十六亿年后,弥勒菩萨将会降生于东土震旦的会稽地界。

于是,他们在会稽登陆后,在登陆地点周围,也就是鄮县海滨的某个山坳内,就地先建了一塔,供奉了一枚舍利。

随后,一行人又去到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城,这座小城是越相范蠡所筑,故名越城。

他们同样选择了一处山坳,名叫长干,在这里修筑了江东的第二座阿育王塔,而此地,后来发展了起来,就是日后的金陵城。

慧达所处之地,正在鄮县地界,数百年泥沙堆积,海岸已经东移,此时,这鄮县舍利塔位置,距离海岸已有三四里之遥。

阿育王的使者们建塔之时,虽然考虑环境因素,已经尽量选择在背风的山坳处,但几百年岁月,塔身早已侵蚀无余,地宫却是完好无损。这枚佛舍利,连带这尊舍利塔也在地宫里沉睡数百年之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