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不过的守候 > 第21章 婚姻

第21章 婚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不过的守候!

这两天一直在想“婚姻”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都有女字旁,看来,婚姻中,女人的作用不可小觑。婚姻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很重要。

古语有:“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好像都在说女的,感觉女人是把自己的全部嫁给了婚姻,而男人不是,婚姻只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半生愚钝,不解爱情和婚姻的风情,走过来才知道,它们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爱情的时节是夏,热烈,奔放,爱的季节只管去爱。

夏天最绚烂的是花朵,爱情就像那玫瑰花一样,可以尽情的绽放。所以我们把爱情叫做:爱情之花。花儿是有花期的,季节一过,花就落了,如果有果儿,那就是人走入婚姻的时候了,所以,在说嫁给谁的时候,会说:“花落谁家”这个词。

看起来,爱情和婚姻是不同时节的东西,爱情可以不顾一切,但婚姻不行,它是一种契约,一种承诺,一种束缚,一种责任,沉重了些,严肃了些,但婚姻经营好的话,可以给人一种归属感,安全感。如果经营不好,在这个加快节奏的飞速变化时代,很难长久。

曾经在视频号里看过樊登说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孩子的情商来源于妈妈的稳定程度,,,很赞同,也有切身体会。

我曾经是一个情绪很不稳定的妈妈,夫君经常说我,翻脸比翻书还快,我的儿子智商还可以,但情商几乎没有多少,我曾经在心里或者在语言上有所嗔怪,却原来根源在我这里。

看着未到两个月的孙女,吃完奶,小脸儿朝着妈妈,眼睛跟妈妈放着电,小嘴巴翘起来,想说又说不出来,嘴里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才知道,人家这才是优良品种。现在就可以交流,这情商低不了。

情绪稳定妈妈才能生出这样的孩子,很感谢儿媳怀孕期间一直保持情绪的稳定和舒畅,才让我把看孩子这样一个看起来的累人的差事,变成了一种欣赏和享受的过程。

我把现在的我起名为婴奶,是婴儿让我看清自己曾经过往的过失所在,是孙女婴儿时期,让我看到生命从开始就本自具足的本相。

她可以用尽全身力气吃奶,输入,也可以用尽全力扭动身躯,来排泄废物,输出。虽没有意识,但这个系统让她操控的如此娴熟和完美,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本能。

但我们的成长却好像是这种本能的退化和丢失一样,让自己越来越依赖于外界,用进废退呀,还是要找回自己,沿着大道返本归真的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辛弃疾写的一首词中的一句,打从上学时就常常念诵,直到现在,可韵味却大不相同了。

少年时感觉那个“他”,是自己的玩伴儿,很像捉迷藏时要找的那个人;青年时感觉那个“他”,是自己深爱的人,很像是寻寻觅觅找了好久的那个人;中年时感觉那个“他”,是自己的灵魂伴侣,是那个跨越时空一直懂自己的人。

而现在感觉那个“他”,却是自己,是真正的自己,无他。

就像结婚,我们都会祝他们幸福,幸福成为两个人结合以后的目标和愿望,但往往总会让人失望,很多时候,幸福在婚姻中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很贵,也很难得。

也正常,两个完全不同生长环境出来的人,有着不同的习惯和认知,在这个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有谁为了别人眼中的幸福,可以完全屈从于另一个人而没有自己呢?除非没有了自己的观念,这很难。

樊登说,婚姻是一个人的事情,赞同。过了半生,怎么忽然感觉幸福也是一个人的事情呢?

如果认定幸福是两个人的事情,那么无论你如何努力,也只能做到你自己的50%,而无法确定对方,那么幸福只能有一半的把握,另一半全凭运气了。

但如果改变思维,认定幸福是一个人的事,不再依赖于对方的改变,那么就简单了,只要你想幸福,随时都可以。只是你要有这样的境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你的内心始终平和,守着那一份宁静,便是一直在幸福之中了。其实,也无所谓幸不幸福了。

一直在追寻的那个他,却原来是自己,那个更好的自己。与其追寻光,不如成为光!

“怼”这个字是一个对,底下一个心,形声字,心为形,对为声。本义为怨恨。

而“对”呢?是会意字,甲骨文左部上是丵(zhuo,二声),下部是土,右部是又(指手);丵是古丛字,像草木丛生,寸是寸口,指手,三字会意表示人工培植的草木生长茂盛。

从字典的解释中感觉这个“对”字好像人为的东西多了些。而“怼”是心上的对,如果可以把心去掉,就不再怼了,只剩对了,怎么都对,但对也只是相对,而没有绝对。

这样说来,我们很多时候,在怼人的时候,还有意义吗?对错本就是相对而言,争论不休只不过证明自己的对,对方的错,这里是有心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哪。

修去执着的心,便不再怼了。把心放开,真的为对方好,只有护她周全。

“怼”的释义有怨恨,嫉恨,违背的意思。“财尽则怨,力尽则怼。”。

怼出来的情绪是负面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在这个时候就进入了负面的能量场当中,阴性的东西多,人当然就不舒服了,所以,怼了半天是损了人还不利己,多败俱伤,何必呢?

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位置很像代数集合,集合分交集,并集,补集,全集。你的认知决定了你自己在哪个位置,成为集合中什么样的集。

放下自己认为对的观念,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合二为一,理解对方,跳出问题的本身。成为最外层的那个圆,不就是包容吗?有容乃大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