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不过的守候 > 第47章 返璞归真

第47章 返璞归真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不过的守候!

“就怪那酒杯太浅,敬不了来日方长,巷子太短,走不到白发苍苍,这一生一半疯了,一半算了,不是年少不疯狂,而是岁月太荒唐。就怪那岁催人老,贪不起一如既往,笑谈风霜留一副冠冕堂皇,这一生一半疯了,一半算了,再对烈酒诉衷肠,只能说说旧时光,熙熙攘攘这命运的道场,谁曾燃起希望烧一片空旷,多少心的滚烫开不出花香,有梦的人也许更迷茫,,,,,,”。

这首歌叫做《一半疯了,一半算了》,我放的是dJ版的,节奏感很强,被静态管理了,那也要活动活动筋骨啊,于是早晨在孙女和儿媳还睡觉的时候,把手机插上耳塞,把拖鞋甩掉,光着脚,放上这首歌,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在大厅独自跳起来,手舞足蹈的样子,也算是半疯儿吧,不一会儿就出汗了,很爽。人家都在跳广场舞,我在家跳独舞。

哇噻,越来越感觉到了这岁数,一旦你不怕别人笑话,说你神经啊,疯啊,傻啊,笨啊什么的,你都不在乎,那么你就自由了,管他呢,在不妨碍任何人的情况下,自己感觉身心愉悦就行了。看来捆绑自己,让自己受到束缚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观念。转变观念,放下评判,包括对人,对己的评判,那么无论在什么外界环境下,都会活得很自在的。

有时候一个人表现得让人感觉不正常的话,内在或许会是正常的,因为她释放了很多东西,内在的压力就没有了,内外是对应的,就像人的阴阳平衡一样,在现在这个很容易让人焦虑的时代,人不是活给别人看的,也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的,而是要活给自己的,很多人为了面子活着,感觉很累,一生很短,真的不值得这样。

五十四岁的我,活出了自己,不在乎任何人对我的任何评判,全然接受,但依然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比如听歌哼曲,比如赤脚跳舞,比如抄抄写写,前提条件是,对任何人没有任何的妨碍和伤害。越来越感觉音乐,舞蹈,写作,书法是对自己灵魂的给养,何乐而不为呢?就像那首歌中唱的那样,一半疯了,一半算了。该疯的时候就疯疯,放松放松,该算了的时候就算了,不用计较。

感觉人做事可以认真,但对结果不用较真儿。就像在手机里玩儿斗地主一样,管不了的就过呗,大不了就是一个输嘛,就像曾国藩那样,屡败屡战才是。如果人生是在体验这个过程,那么结果是输是赢没那么重要吧,重要的是历经沧桑,在人间走了那么一遭,能够千帆侧过,依旧是少年,能够洗尽铅华,依旧那么善良,纯真,对自己的内心始如初见,终如初见,足矣。

愿在返璞归真的路上遇见你!愿你我能一路同行!

昨天上午做完核酸,依然是包饺子,朋友讲话儿的,你一天天的,就知道吃,,,夫君和儿子这几天除了面条还是面条,我也不会蒸馒头,手头儿的面只能用来包饺子吃,不过昨天换个口味,包的是素馅儿的,鸡蛋,粉条,虾,虾皮儿和白菜,而且还是大个儿。

蒸熟了以后,打电话给夫君,他说让我和儿媳先吃,吃完再给他们送过去,于是,我们娘俩便开吃了,把玥儿放在小车儿上,儿媳咬了第一口饺子馅儿,便直嚷嚷着好吃,我很欣慰,在这个时候,能够让他们吃上可口的饭菜,感觉有些自豪,和儿媳开玩笑的说,这要是把公公和婆婆分一个给你们,你们得先要婆婆哈,,,,

我俩吃着,玥儿躺在小车上看着,不一会儿,孩子就有些不耐烦了,没等儿媳动手,我抢先抱过了孩子,平常这种情况就是让她先吃,然后再替我抱孩子,但想着饺子凉了就不好吃了,于是我把玥儿放在了腿上,一手抱着她,另一只手拿起筷子,接着吃饺子。

玥儿把一只娇嫩的小手儿搭在了桌子上,眼睛随着我夹饺子的手在动,在我的嘴和盘子之间来回盯着看,眼神的专注和纯净,还有嘴角流出了哈喇子,让旁边的儿媳禁不住笑出了声,拿手机录下来一段儿,和我说,妈,看着小玥儿的表情,我这才理解啥叫“眼巴巴”这个词,,,,,

我很好奇,想了解“巴”字的字源和释义,于是查了一下,“巴”,象形字,小篆字形像蟒蛇形。本义即指传说中的一种大蛇,因蛇善于附着在物件上爬行,所以又引申为黏贴、依附、靠近等义。

“巴”的释义有六个:巴蛇,古国名,指四川重庆地区,古代民间歌曲名,紧贴,挨着,盼望,晒干或粘结的东西。

“巴者,食象之蛇。”,“巴山夜雨涨秋池。”,“暗潮巴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巴得西风起,吾亦向前程。”,“我巴到你黄昏,盼你到天明。”。

“眼巴巴”,词典解释为形容急切地盼望,还有形容急切地看着不如意的事情发生而无可奈何。

孙女的小表情真是丰富,让我俩在陪她一起成长的同时,也长了见识,这个小生命着实让人喜欢。

吃完饭刷碗的时候,有些沉思,感觉人之所以可以外在平和,内心愉悦是因为在做事的过程中,没有强调自己的认识,而是及他人所及,而且活在时间的维度里,无论做什么都心甘情愿,没有份内份外之说,所以,内心不会感觉累,因为没有边界,就没有束缚。

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思维打开,除了做事不再分内外,看人也没有亲疏的话,便活得更洒脱了。是啊,细想想,如果人相信因果,相信有前生来世,那么你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你倍感亲切和熟悉的人,又何尝不会是你前世的亲人呢?相见即是缘,又怎么可以不厚待呢?

真诚的对待你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即便他对你不好,你依然善待他,若如此,便还了前世的债了,下一世也就不会再见了。

想起《道德经》中一句话:“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愿不断的修为自己,扩大自己心的容量,遵天道,做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