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我枪械专家,护国忠骨! > 第48章 放松一下

第48章 放松一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我枪械专家,护国忠骨!!

这天晚上,向阳和韩兵都到了小院儿,正各自做着各自的工作。

沈老迈着和年龄不符的轻快步伐进来,脸上带着笑容,有点神秘的说。

“来,给你们看个好东西。”

向阳和韩兵都抬起了头。

沈老将一只烟盒放在桌面上。

常见的“牡丹牌”卷烟,海市生产的,算是这个时代流行的烟了。

打开烟盒,倒出来的除了几支香烟,还有一个银色的小东西。

“这东西,认识不?”

“这啥呀?”

韩兵是真不认识,向阳是假不认识。

毕竟这东西,以前他在间谍博物馆和文件上都见过。

着名的minox A IIIs。

由德意志发明,生产于1955年,是一部采用菲林胶片的间谍相机。银色外壳,机身为铝制,重量只有70克,带有闪光灯同步,体积为82x28x16mm,胶片尺寸更是只有8x11mm。

虽然又轻又小,但它的镜头有15mm f\/3.5,对焦距离可短至20cm。

就这个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够用了。

更不要说,它还这么轻、这么小。

“从那个什么‘丽姐’家里搜出来的。”

“丽姐”,就是坐在向月对面的那个女人。

“藏在房梁上,里面的胶卷用了一半,已经送去冲洗了。今儿拿来呢,就是给你们开开眼。这东西国内可不常见啊。”

向阳在手里掂量了一下。

不比子弹重多少。

“这么说,老沈,那个‘丽姐’真的有问题?”

“没错,向阳,你家里人的反间谍意识很到位嘛,这不是,为我们排查出一位同志中的叛徒吗?”

“您过奖了,这个‘丽姐’级别高吗?”

“还在审,嘴硬的和蚌壳一样啊,撬都撬不开。”

虽然这么说,但是沈老的神色还是很轻松。

也是,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这么个小间谍,还不值得沈老变脸色。

“上次抓的那个‘鳄鱼’呢?”

“挤牙膏一样,挤一挤说一点。”

沈老摇摇头,笑着叹了口气,拍了拍桌上的文件袋。

“口供都在这儿了,你们俩一人一半,今天晚上换着看完,然后告诉我,有什么收获。”

minox A IIIs在向阳手里盘了一圈,又被他按回到桌面上。

今天又得熬半宿了。

这段时间加班太辛苦了,得找个时间放松放松。

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正好因为工作忙,他的签到点一直没用多少,不如趁此机会消费一把。

或许是签到系统会考虑他的想法,之前这段时间,向阳在保卫科的枪械室签到出来的都是子弹,都能匹配上他现在手头有的枪支。

而机密档案室门口的签到点,向阳也是卡着签到时间去签到的。不过之后得到的几份电子档案,暂时没有办法和现在的情况对应上,或许之后会用得上。

因为他固定签到的也就这两个签到点,而签到点事每天都会有一个的,所以这段时间下来,向阳手里算是攒了不少,正好出门去消费一下。

手头的肉也吃完了,周末向嬢嬢还答应做他想吃的香椿芽拌豆腐,再带几斤肉回去做个简单快捷的红烧肉……

这就足够让向阳放松不少的了。

心里有盼头,工作效率也就格外的高。

这个小院儿地理位置还挺好,走出去不远就有一家国营饭店,卖一日三餐。

天色渐白,向阳放下手里的纸页,站起来伸了个懒腰。

“看完了?”

“嗯,搞定了,我先走了,今儿答应了我妈回家吃饭。”

“行,你先走吧,我关门。”

向阳去门口的国营饭店买了一碗小馄饨,两个猪肉大葱馅儿的包子。

馄饨鲜美,包子实诚。实打实的鲜肉包子,有他拳头那么大,一口咬下去,就有肉汁儿流出来,别提多美味了。

一顿早饭吃完,向阳沿街漫步。

如果只是想要好东西,他可以直接按着银行和废品收购站的地址一家一家挨个签到,一天下来绝对收入不菲。

但他现在,哎,主打的就是一个悠闲。

慢慢溜达回家,走到哪签到哪,咱玩的就是个随性,开盲盒一样,多好玩,多减压。

【恭喜您,国营饭店签到成功,获得猪肉大葱馅儿包子二十个,芹菜猪肉馅儿包子二十个,茶叶蛋二十个】

【恭喜您,京城酿酒厂签到成功,获得玫瑰酒五升,酱香型白酒五升】

【恭喜您,东街邮局签到成功,获得1分邮票5版,五分邮票2版,一角邮票1版】

【恭喜您,东街副食品商店签到成功,获得花生油2斤,芝麻油8两,酱油半斤,陈醋半斤,白糖(精)一斤,红茶(茶沱)半斤】

【恭喜您,东街粮店签到成功,获得玉米面(精)20斤,白面(75粉)10斤,高粱面5斤】

【恭喜您,肉联厂签到成功,获得生猪半扇(80斤),牛肉2斤】

【恭喜您,东街银行签到成功,获得Rmb266元】

……

就这么一路沿着街上的铺面签过去,除了理发店之类的铺面,只要看到签到点,向阳就顺手签一下。

或许是因为攒了一波集中签到,收到的东西都不赖。

而且就像十连抽一般都会有保底SSR一样,向阳在供销社还真签出了个“金”——

【恭喜您,百货商店一层签到成功,获得自行车票一张】

向阳当场就把这张票取出来了。

有车吗?有车咱当场买了!

“三转一响”是现在家庭生活中的“奢侈品”,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而自行车居首位。

这时候人们谈论“飞鸽”、“永久”、“凤凰”,不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谈论“捷达”、“富康”、“桑塔纳”。

这时候,有辆自行车,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1960-1979年,全国自行车总产量只有7902万辆,而1979年全国人口有万人,假设自行车使用年限为20年,粗略算下来自行车保有量仅为81辆\/千人。

相当于,你有了一辆自行车,骑车在街上,就超越了十之八九的人。

所以三大爷阎埠贵才省吃俭用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还看的像个心肝宝贝。

这要是一辆新的名牌自行车,嚯,走到街上,人人都得回头看一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