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王小C神游记 > 第一百四十回 济南破忠臣就义 铁公祠佛山倒影

第一百四十回 济南破忠臣就义 铁公祠佛山倒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王小C神游记!

到了约定之日,朱棣带着护卫,骑着战马雄赳赳地入城了,他刚过了护城河,城门果然大开。还未等朱棣踏进城门时,突听头顶有呼啸之声,朱棣大叫不好,连忙勒马掉头。结果,铁闸还是早落了一步,未能砸中目标。

这是《明史》的说法,而《明史纪事本末》说:

燕王比入门,门中人呼千岁,铁板亟下,伤燕王马首。王惊,易马而驰。

意思是,铁闸已经砸中朱棣坐下的马头,朱棣距离死亡,也就一步之遥。朱棣换过部下的战,仓皇而逃。

最让人遗憾的是,负责收吊桥的士卒没想到铁闸会提前掉落,慌乱中也未能及时收起吊桥,朱棣在护卫的保护下惊险逃脱。

黄河水滔滔,济南城外一阵慌乱和嘈杂之后,双方人员都愤怒不已。对于站在济南城头上的那个文官来说,一场蓄谋已久的诈降和伏杀,遗憾收场,他痛心疾首,仰天长啸,感慨自己时运不济,连老天都不帮自己。对于骑在马背上遥望济南城的那个藩王来说,一场期盼多时的胜利和喜悦,结局翻转,他虎口脱险,后背湿透,感叹自己当真命大,差一点就命丧黄泉。

如果,铁铉得手,靖难之役将提前结束;如果朱棣被杀,历史将被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险些被杀,以他的性情,怎能轻易放过铁铉,朱棣从各地调来更多的兵马,猛攻之余,打算用火炮击破济南城,如此,铁铉危矣!

就在济南城墙将要被轰破时,铁铉又想了一招,他命人画了许多朱元璋的画像悬挂在城头,又亲自写上朱元璋的牌位分别放置在各个垛口。铁铉的这一招,果然令朱棣投鼠忌器,燕军不再开炮。因为,朱棣若是开炮,就是不孝,“清君侧”就站不住脚了。

朱棣和铁铉的对峙,耗时颇多,寸功未建,最后,远在北平的姚广孝给朱棣来信,建议他收兵回燕,再图后举,最终朱棣撤兵。

朱棣自从起兵以来,虽然想拿下耿炳文镇守的真定,但更想得到济南。因为济南居于北平和金陵(南京)之间,若拿下济南,进可直取金陵;退可断南北通道,沿河固守。只可惜,朱棣的计划,因为一个铁铉,不得不宣告计划破产。

朱棣从建文二年六月初八围攻济南城,到九月初四撤军,前后共在济南耗费了3个月时间。这三个月,是铁铉的高光时刻,铁铉也因此被济南人誉为“城神”。

朱允炆用耿炳文、李景隆两位“战神”都未能挡住朱棣的碾压,没想到一个文臣竟然起到如此作用。正是依仗铁铉等人的阻击,朱允炆才得以喘息。因此,当朱棣退兵之后,朱允炆大喜,以铁铉兼兵部尚书,并封赏铁铉三世。

建文二年冬天,朱棣重整兵马,攻打东昌(聊城)。铁铉和盛庸合作,杀掉了朱棣麾下大将张玉(英国公张辅的父亲),朱棣损失惨重,不得不再次撤兵返回北平,这是朱棣第二次栽在铁铉的手上。

东昌之战是靖难之役爆发后,南军取得的第一次大捷。朱允炆闻讯手舞足蹈,不仅将朱棣兵败的消息告知太庙,还在太庙里喜极而泣。

铁铉和盛庸打赢东昌之战后,对朱棣的影响很大,史载: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

铁铉成了让朱棣绕着走的男人;铁铉镇守的济南,让朱棣不敢面对,他要避开铁铉,改道他处。

建文三年底,朱棣打算绕过山东,不再和铁铉、盛庸等人纠缠,而是率军直取京师。在击败平安之后,燕军一路南下,长驱直入,取徐州,夺灵璧,下扬州,拿下镇江,直逼南京。朱允炆大惊,连发几道圣旨给北方几大守将,其中就包括铁铉。朱允炆发圣旨让辽东守将杨文带兵10万和铁铉会合,以断绝燕军的后路。结果杨文在半路上被朱棣麾下将领宋贵打败,杨文竟然没能把消息传递给铁铉。

等朱棣攻占南京,派兵掉回头再攻打济南时,铁铉麾下的将士已经失去信心,很快济南城破。铁铉带领残部继续抗争,在淮南和燕军死战,力战不屈,因寡不敌众被朱棣活捉。

明朝江山仍在,只是换了主人。镇守济南的铁铉,虽仍是明朝臣子,但已被新帝所不容。接下来,铁铉和朱棣,仍有一场对决。铁铉被抓到南京的时候,朱棣已经登基。朱棣听闻铁铉带到,特地整理一下龙袍,去和这位让自己吃尽苦头的男人叙叙旧。

铁铉站在阶下,向南背对着中庭,立而不跪,骂不绝口,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最后的抗争。朱棣想让铁铉向北一顾,终不可得。朱棣为了让铁铉屈服,命人割掉铁铉的鼻子和耳朵,强行塞到他的口中,问他:“好吃吗?”铁铉回答道:“忠臣孝子的肉,怎能不好吃?”

铁铉说这句话的时候,身上虽然千疮百孔,但赤心如铁。

在铁铉看来,朱棣起兵反抗朝廷,是为不忠。朱棣推翻朱元璋的传位计划,是为不孝。他在临死前,也要用“忠臣孝子”来讽刺朱棣。朱棣受不了这样的侮辱,他下令将铁铉乱刀砍死,施以磔刑。

铁铉就义时,年仅三十七岁。他的长子被充军,次子被发配为官奴。他的妻子和女儿沦为官妓,下场可想而知。

铁铉之死,让人触目惊心。然而,铁铉虽死,朱棣对他却念念不忘。

史载,朱棣“对群臣言,每称铉忠”。朱棣虽然一怒之下杀了铁铉,但在内心深处,他是佩服铁铉的,因为他明白,铁铉才是大忠之臣。

铁铉虽然死了,但他的气节仍在。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开始逐渐为建文旧臣正名,民间百姓开始有人自发为铁铉立庙纪念。到了明神宗时期,朝廷下旨为铁铉修建忠臣之庙,算是由“官方”正式为铁公平反。南明弘光帝时期,铁铉被追赠为太保,谥号“忠襄”。

济南不会忘记铁铉,“湖尚称明问燕子龙孙不堪回首;公真是铁惟景忠方烈差许同心。”大明湖畔铁公祠门口的这副对联,写尽了一位忠义的铁血汉子,在历史尘烟中的无限悲壮。

铁公祠中,王小q问道:“老铁,你把我们叫来是干什么啊?吃饭我可没时间,一会儿还有事儿呢!”

铁铉并没有回答他,指着大明湖湖面淡淡说道:“你看,湖水倒影出的千佛山已经开始出现异样了!”王小q顺着铁铉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在水面上能够隐隐看到远处千佛山的倒影,却没看出有什么异样。

铁铉解释道,这叫佛山倒影,“佛山倒影”是济南老八景之一,是指千佛山的影子倒映在大明湖水面上。说到“佛山倒影”那就必须把时光倒转,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深秋,红叶满山,黄花遍地,一个名叫老残的人,悠哉悠哉进了济南府,但见“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济南府的风光和风情由此一一呈现,百多年来,成为描述济南美景之文字经典。老残进济南府后,游览的第一个核心“片区”就是大明湖。

他从南岸鹊华桥坐船,往历下亭,上北岸而游铁公祠,赏佛山倒影。这段有关佛山倒影的精美文字于是千古流传——“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佛山倒影最佳观看处在铁公祠附近,在这里南望,正对千佛山。山上的楼宇庙阁和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明末张鹤鸣和刘敕都有诗写过“佛山倒影”,前者写的是:“佛山影落镜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后者写的是:“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清王初桐也有诗云:“平涵千亩碧,倒见数峰青。”

南宋着名画家赵千里也曾为济南画过一副山水画,画中的景象便是济南老八景之一的“佛山倒影”。

木二用力瞪大双眼,也没看见什么佛山倒影,急道:“师父,在哪啊?我怎么看不见呢?”

王小q笑道:“大晚上的看倒影,能看见个什么呀?这得是早晨傍晚才能看得清楚呢!”

铁铉摇了摇头,叹息一声,说道:“我等来看,何须时辰。你难道没有觉得千佛山的佛光正在逐渐黯淡吗?”

“那又说明什么?”

“千佛山,万佛洞,菩萨汇聚,罗汉成群,佛光普照,森严无匹,可如今与往日不可同日而语。恐怕,万千诸佛,也已离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