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林黛玉在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 > 第37章 偏心

第37章 偏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林黛玉在年代文里的幸福生活!

“哎,这孩子干吃不长肉,可怎么整啊?”

林清欢小朋友满月的时候,用家里称粮的秤给小哥俩称了体重,相比起弟弟十五斤半的大体格子,他才刚刚八斤挂零。比人家生下来的时候还轻呢。

把贾敏给愁得呀。

饭量是人家的一半,当妈的胃口好,林大力又是舍得的,可着好的往家里买,林二刚也是,天天的出车回来,没有空手的,各种的咂摸好东西。

也是赶在年前了,办年货,商让里备货,东西就齐全,南货北货的,能搁得住的县城里差不多都能买到了。家里各色的水果就没断过。

月子里吃得好,奶水足。

可清欢吃得少,他一个人都吃不完。

林二婶那头呢,是饭没少吃,就是奶水不足。孩子长得大,又能吃。

结果就成了,贾敏一个人喂一个半孩子,清川得跟着吃一半。

不是她发扬风格,也不是清欢谦让,月科里的孩子他知道个屁的谦让。

就是不爱吃。

本来就瘦,手长脚长的,就成了细高挑,越发显得瘦。

屯子里有经验的老人来看,都没看出来啥问题,瘦不代表人家就有毛病吧。

贾敏自己就生了六个了,也没觉得哪不对。

可这不爱吃饭不长肉,就够愁人了。

再让旁边清川那大胖小子对比着,自家这就越发显得可怜得不行。

两口子心里也没底呀。

好不容易熬了出月子,等不了天暖和了,给包得严严实实的,到底上妇幼保健院查了一遍。

也没查出啥毛病。

就是不爱吃饭,不长肉呗。

大夫也只说,可能是奶水的问题,孩子不爱吃。等以后能吃饭了,慢慢就好了。

贾姥姥也是这么说的。

查也查了,看也看了。

连当初给诊出来怀孕的老大夫都给找来看了,还是一套话。

只能这么着了。

出了月子,产妇能出屋能活动了。

但是二婶和清川也没搬回后院,孩子奶水不够,走啥走啊。横不能前院儿的吃不完,后院再让孩子吃奶粉多花一份奶粉钱吧?或者顿顿挤了奶给送过去?要不就大冷天的,折腾孩子抱来前院吃?

折腾啥呀。

二婶就是得空了回后院干家务,干完赶紧再回前院,看孩子,奶孩子。她回后院的时候,贾姥姥就一个人看两个。

黛玉姐和三姐不咋干活儿,主要任务就是帮着姥姥看孩子。

“姥,我弟眼睛可真大,黑眼仁也大,跟葡萄似的,咋这么好看呢。”

是,清欢生下来还没睁眼呢,就看出来眼睛大了,眼缝长嘛。

等睁开眼,本来就瘦,脸就小,眼睛睁开,恨不能占了一半的脸的。

“头发也长得好,又黑又密的。不像小川,没毛儿。”

这是二婶说的,当姐姐的都不傻,不会这么说清川的。

是,俩小子,清欢哪哪看,都跟个小姑娘似的,长得还特别秀气,特别好看。出了月子,长开了,更好看。清川是特别爷们儿的长像。正宗男孩子样儿。不丑,挺周正的。但是跟秀气没半毛钱关系。

“姐,我咋觉得,欢欢得是咱家长得最好看的呢?”

黛玉也觉得这弟弟忒好看了点儿。

真不是她有亲人滤镜,当然了,有肯定是有,但不光她家里人觉得孩子长得好啊,谁来看都这么说!

那不能所有人都有滤镜呀。

用贾姥姥的话说,“咱欢欢将来是能乐死丈母娘的长相。”

贾敏听了直翻白眼,“翻身都不会呢,还丈母娘呢?”

很快的,又到了开学的时候,黛玉要上六年级了,还有半年就能小学毕业。

下学期该上中学了。

别人都上六年的小学,她三年上完了。

八岁上初中。

这要是放到以前,都得上县志的奇闻。

就是现在,县里四所中学,校长早都盯上贾大舅了,说了多少回,只要孩子去,学杂费全免。来就行。

教育局开会,校长们都一块儿。互相的都认识,能不知道贾大舅跟小天才是啥关系吗?早打听好了。

贾大舅哼哈的应着,谁也不拒绝,话都没说死。

“这是大事,也是正事。为了孩子好,还是该去县里上的。要论教学质量,肯定还是一中。”

来家跟林大力两口商量的时候,其实也算是帮着下了大半的决定。

为了孩子好,林大力半点没犹豫,“行,那就上县里念,俺俩也不懂学校的事儿,大哥你看着安排吧。告诉俺俩得准备啥东西,准备多少钱就行。”

大舅摆手,“不用准备啥,被褥,换洗的衣裳拿着就行了。住到我家里去,跟贾雪一个屋,一起上下学,正好。”

他家大儿子贾有利上中专二年了,下半年就第三年。住校呢。

二儿子贾有福今年中考,也是报中考,要是能考走,下半年也得住校。家里就剩下大舅两口子和闺女贾雪。住是能住得开的。冬天老两口回去也够住的。

“学杂费都免了,没啥花钱的地方。主要是小玉才八岁,能不能离得开家,是最大的问题。”

外甥女住到家里去,他总不能再让交伙食费吧?一个小姑娘,能吃多少?

是,这确实是个问题。

林大力和贾敏心里也没底,“反正还有半年时间,慢慢说和着,让她自己适应适应吧?”

还有一个问题是,海红下学期上初三,海橙上初二。学得都挺好的。

海橙一直考第一。海红伤好了之后,学得特别用功,也能占上前三。

一样的闺女,只送小闺女去县里?大的留在镇上?

要是学得不好混毕业证也就罢了。可明明孩子学得好,这么着,是不是忒偏心了?

孩子心里怎么想?外人看着,是不是得嚼舌头?传到孩子耳朵里,孩子心里得是啥滋味儿?

两口子上地干活儿的时候,一边翻地,一边儿都研究这个事呢。

主要是算计着,家里有多少钱,一年的收入有多少,能不能供得起。把各种有可能的花销都想到头里,挣得够不够用的。

再就是,“仨都送县里上学,全让住大哥家,也不是个事儿。大嫂就是不说啥,咱们也不能没心没肺吧?管一个孩子,还是闺女,得操多少心?”

贾敏念叨着困难。

“那要不,咱租个房儿,你带着孩子到县里住去?燕还有一年也上初中了,先在后院住一年。我在家看地。”

林大力算计着,县城里的房子,租一年得多少钱。

贾敏不同意,“这么些地,你自己干,要累死啊?累死你也干不完呐。再雇人,又得花费。那头儿花着租金,这头儿再搭着人工费?去年一年就没剩下几个,再这么花,日子还过不过了?”

想了想,“要不,跟红和橙商量商量,再等一年?管怎么着,今年雨水好,咱俩下狠干一年,多攒几个,往后地少种点儿,你能忙得过来,我在县里陪孩子心也踏实。”

林大力也知道这样更合理,但他又不想让俩大闺女委屈。

说啥也下不了这个狠心。

两口子商量来商量去的,毛葱和胡萝卜都种到地里了,也没决定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