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给李白做书童 > 第25章 拜见李邕

第25章 拜见李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给李白做书童!

在客栈里休息一晚后,吴指南的病好了许多。吃完早饭,我又叫他喝了一碗药,希望到达渝州后,他的病能好起来。

我们三人从客栈出来,快马加鞭,到傍晚的时候到达了渝州城外。我们停下马来,站在护城河外,远望渝州城,山高谷深,从山脚到山顶,万家灯火闪烁,一层层的,由近及远,仿佛仰望天空中的繁星。嘉陵江水绕城而过,形成了一条天然的护城河。

"少爷,我们赶快进城吧,天快黑了,一会儿城门就要关了。"我提醒李白道。

"好,先进城找个客栈住下。"说着就带着我和吴指南向城门口走去。傍晚的渝州城里,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由于时近年关,小商贩们的生意日渐红火,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

我们沿着街道爬坡上坎,来到一家客栈前,店小二连忙出来招呼道:"客官,住店吗?有几位?"

"就我们三位,要三间上房。"我说道。

店小二过来接过三匹马的缰绳,就往后院走:"你们在这里等等我,我先把马牵到马厩里去。住的地方还要往上走。"

我们走进客栈大门,绕过客栈屏风,才看到屏风后是一座小山,经人工修整后变得富有艺术形态,小山两旁拾级而上,到达山顶才是住的地方。

小二带着我们来到山上,告诉我们山上可以烧水用餐,然后交给我们三个房间的钥匙,便匆匆的下山去了。

这山上共有二十来个房间,基本上都住上了客人。我们的三间房背靠东边,打开窗子便可远眺嘉陵江,确实是住店的理想位置,李白和吴指南都相当满意。

我放好行李后,走出房间,便朝厨房走去。正在做饭的是一位老妈妈和一个年轻小伙子。

"老人家,什么时候可以开饭?"我问道。

"快了,这锅菜炒好之后就可以吃饭了。"老妈妈烧火,年轻人炒菜,像极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当饭菜端上桌子时,小伙子高喊一声:"开饭喽。"租房的客人们便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小伙子给每一位客人盛好饭菜,客人们便可随意就餐了。

我找了个盘子,把我们三人的饭菜端到餐厅的一张饭桌上,"少爷,你们俩出来吃饭了。"我喊道。

李白和吴指南来到餐厅,手里还拿着一壶酒。这时小伙子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一盘炒熟的花生米,放到我们的桌子上说道:"用花生米下酒可香呢。"

李白道:"小兄弟,来喝两杯。"

"不了,我的活还没干完,你们慢用。"说完,小伙子便朝厨房走去。

李白和吴指南就着花生米浅斟慢饮,吃完晚饭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

我们回到房间,李白和吴指南商量了一下明天拜见李邕的事后,便叫吴指南回房休息去了。

李白推开窗子,眺望着逶迤远去的嘉陵江,眼里有一丝的茫然。

"少爷,心里没多大的把握吗?"我问道。

"我们对李邕李大人的秉性不甚了解,况且他又是当朝杰出的古文注释家李善之子,此人不好接近。"李白说道。

"听说他的行书远超古人,你不会投其所好吗?我在成都时,将你用行书抄写的《大鹏赋》拿去裱湖了一份,正好带在身上,你把这篇赋献给他,看他的态度如何?"我建议道。

"还是月华想得周道,就照你说的办。"李白说完关上窗子:"去睡觉吧,我也休息了。"

第二天起床后,我们三人洗漱完毕,便准备去渝州府衙拜见李邕李大人。我特一让李白穿上了一件带有绣花的白色绸缎长衫,腰系一条挂有一块羊脂白玉的蓝色腰带,并在他的发髻上系了一根白色丝带,整个人看起来潇洒俊逸,风流倜傥。

我们三人来到渝州府衙,门口有衙役值守。我走到衙役跟前说道:"兄弟,麻烦你给李大人通报一声说:西蜀昌隆县青莲镇人士李白求见。"

"好,你们稍等一下。"衙役说完便向府内走去。

我们等了一会儿,衙役出来说道:"李大人有请,你们跟我来吧。"

我们跟着衙役来到府衙大厅,看到李邕正坐在上面审悦文件,李白上前说道:"青莲镇人士李白拜见李大人。"

李邕抬了抬头看了一眼李白,又埋头看向文件,边看边说:"年轻人,你有何事求见本官。"

"小生仰慕大人在行书上的造诣,书有《大鹏赋》行书一副,路过渝州,特地拜会大人,望大人指教一二。"李白边说边献上自己的行书《大鹏赋》。

衙役把《大鹏赋》放到李邕面前,李邕只是看了一眼,便把《大鹏赋》搁置一边,继续看他的文件。

李白看到李邕对他爱理不理,顿时便滔滔不绝的讲起自己身为西凉武昭王后裔,与皇室同宗,自小博览群书,六岁写诗,十四岁做赋,文章名满巴蜀。要不是受皇室同宗的限制,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恐怕现在早己是金榜题名。

李邕抬起头看着李白:"年轻人可否谦虚一点?"

李白答道:"一个人该展现自己的时候,就该畅所欲言,何必拘泥于礼数呢?为官者不但应忠于朝廷,更应为朝廷分忧解难,时下皇上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我等有志之士,当为朝廷効力。"

李邕说道:"能为朝廷效力的能人异士不止阁下。阁下请回吧。"

李白气愤不已,蔑视地看了李邕一眼,便拂袖而去。我和吴指南随同李白走出了府衙大门。

我们来到渝州城街上逛了一会儿,便回到了客栈。

"月华,给我拿笔来。"李白喊道。

我忙把笔递给李白,李白手腕一提,一篇《上李邕》便呈现在了我的面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把写好的诗歌叠好,交给我说:"你去把这首诗献给李大人。"

"少爷,这样写会不会得罪李大人?"我问道。

"管他怎么想,他对我们爱答不理的,我还要去考虑他的感受,岂有此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