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叶落离木生 > 第158章 预言?

第158章 预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叶落离木生!

于是,她只能找机会偶遇皇帝。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终于偶遇成功。

皇帝看她一身着装,赞了她一句:“倒是识得好颜色。”

从此,她愈加用心打扮,再一年半后,百无聊赖闲逛的皇帝终于偶然踏进了她的宫殿。得了临幸的小妮,更加期待起自己的好日子。

皇帝确实也对她新鲜了一阵。但刚将她封为才人半个月后,新一届秀女进宫,她便被忘在了后宫一角。自此再没想起。她的肚子也没能把握时机诞下龙嗣。

小妮急急切切地又努力了两年,终于灰了心。五年后,偶然听宫中寺庙传出的钟声似有所感,从此青灯古佛,抄经念佛度日,倒也是寻到了另一种生机。

花儿跟小莲一样,但她是嫁给了世家之子。那位明姓公子在参加宫中宴饮时,没瞧见参加宴会的世家贵女,而是一眼瞧见了皇后身边伺候的花儿。花儿安安静静绝世独立的模样,如空谷幽兰盛放在他的心间。

于是,这位洒脱惯了的二少爷,求了父母向皇后讨人。他自是想要将人正经八百娶回来的,但是他父母早为他定了亲事,如何能因他一时喜好就毁了诺?

他父母终是被他纠缠的头疼不已。他母亲只好豁出老脸趁着皇后宴请命妇时,貌似随口提出将花儿带回府。

皇后却是一下认真起来,问道:“带回府?以什么身份?”

这下把明夫人问得舌头打了结。她嗯啊了几声,哈哈干笑道:“不过胡言乱语,娘娘恕罪!”

实在是旁边坐着老二的未来丈母娘,不好意思张口啊。

可一出宫门,那位丈母娘便将她约到僻静处闲聊,将明夫人的话套出了一半。明夫人口风一出,那位夫人立即将失望、愤怒、痛心表演了一番甩袖离去。明夫人真是懊恼,恨不得咬断了这无用却多话的舌头。

第二日,那家就将明家夫妇叫过去,很是责备了一通。估计是发完了火,那家老爷哀叹一声,说道:“俗话说得好,宁毁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你我两家虽有誓约在先,到底还未成婚。二公子与那姑娘情投意合,那便是他们俩命定的缘分。那便是正缘,强行拆散只会反噬。小女虽是粗陋,却也是千娇万宠着长大的。如今她未婚夫婿成婚之前便有如此德行,恕老夫不敢放心将女儿嫁过去。既然事已至此,就将信物交还于我,回家去吧。自此男婚女嫁,再无瓜葛。”

明老爷几次想打断,但那位老爷次次不耐烦地抬手制止,旁边更有他夫人哭哭啼啼擦眼抹泪,明老爷夫妇就算浑身是嘴也不知道何时该插嘴。

反正最后那家人不由分说,让明老爷夫妇归还了交换的信物,又将明家的信物还回来,请人出了门。

站在门外,明老爷夫妇犹自发懵,怎的事情就如此严重了呢?

回家将二小子打了一顿出气,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却又惊坐起,不由得破口大骂:“他怎么就知道我家二小子和那姑娘情投意合了呢?我家二小子成婚之前有什么德行了?是杀人了?放火了?还是纳妾逛窑子了?可真是太气人了。”

明老爷夫妇气得一夜未睡,第二天听到管家上报,坊间传言二公子移情别恋,未婚妻贞洁烈性,退了婚约另行择婿,可把明老爷气得差点背过气去。

确实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是听着怎么感觉这么不对味儿呢?

果然,坊间传言愈演愈烈,到最后二公子逛街时听说自己染上花柳病快死了,自己都惊愕了一瞬。

不过十日,都城又有新闻,便没人再提起这两家的事。

等风波平了,明家悄悄进宫向皇后提亲求娶花儿。本来明夫人已对这个花儿成见很大,但是拗不过儿子软磨硬泡,只得来跪求皇后。

皇后当然避着人问了花儿的意思,花儿也果然说全凭皇后做主。其实她连那位公子长什么样都没见过。

于是皇后为了花儿专门举办一场宴会,悄悄地让她看了看。花儿一看便红了脸不敢再看。再问她意思,她除了那句“全凭娘娘做主”,双颊还多了两朵飞霞。叶黎安这才点头同意这门婚事。

她知道花儿柔弱,唯恐去了夫家被欺负。这个世界好人家的女儿该要的彩礼她都替花儿开口要了,自己又给置备了双倍的嫁妆,如竹安等人一般将她风光大嫁。

去了明家,花儿的日子可谓冰火两重天。小夫妻俩甜甜蜜蜜,但公公婆婆向来对她没有好脸色。花儿整日惴惴不安,直到半年后怀了孕,公公婆婆脸色稍霁,才好了些。

生完孩子后本来过的无风无波,日子平顺。一日,二公子脸色忿忿,大步进门,直接到父母院中吵吵嚷嚷了一通。

原来,二公子本就与原未婚妻家的表哥交好。那日与那表哥一起喝酒,那位表哥喝着喝着话头兴起便没压住。他说,那原未婚妻家早就想用女儿攀高枝儿,当年二公子那件事本就无伤大雅,但他们家小题大做非要退婚,其实是为了将女儿嫁进段家。

“怪不得!怪不得!好啊!好!”

说完,明二公子便出门不知要去哪儿。行至半路,忽的停步,让手下兵分两路去段家和那未婚妻娘家打探消息。消息回来,果然如那表哥所言。

在明二公子还未向花儿提亲成功时,那女孩儿便嫁进了段家。在都城其他新闻闹闹哄哄的掩映下,谁都没注意到那女孩儿竟然如此快速就找好了下家。即使注意到的,看着段家的脸色不敢声张。

段家是何等的人家,怎么可能明知那姑娘有此波折,还如此轻易草率的娶进府内。除了两家早就商议停当,没有其他解释。

但段家不是明家能惹的,明二公子再蠢再生气也不敢给家里添了麻烦,只好将这冤枉吞进肚子里。但是想到进门开始就如履薄冰看公婆脸色的妻子,心中怒火又升腾起来,马上跑回家将这件事说与了父母听。

明老爷夫妇虽是信他不会说谎,仍不敢轻率处事,派了人仔仔细细的打听回来,才真肯信了。

明老爷夫妇被气得又是一夜无眠。

自此,花儿的日子就好过很多了。她公婆厌她本就是迁怒她搅了二公子好好的婚事。现在知道花儿不过是被人拿来挡了枪,再愤恨也无法迁怒她去。

而且,这些年皇后娘娘从不肯忘了她的小婢女,逢年过节不是召进宫聊聊天,就是赏赐点什么。有时候宫中内侍官过来,不过是传皇后娘娘的一句话。

什么坤宁宫的桃花比往年开得早,你在的话就让花儿浇花儿;

要么就是问问什么珠钗放哪里了之类的。

反正就是琐碎至极。花儿当作理所应当,明家却是震惊非常。虽然随着内侍官频频到来,明家对于内侍官也不如之前敬畏惶恐。对于皇后娘娘对花儿的喜爱,却是愈发的看清了。

托花儿的福,明家人进出皇宫的频率也比以前高了不少。二公子更是直接走后门谋了份不咸不淡的差事,整日也算有事可忙。

至此,花儿的生活才安稳下来。

花儿一生诞下两子一女。产下幼女时难产血崩差点去了,惹得明二公子愈发怜惜,一生从未让其他女人近身。

阿若倒是渐渐长成了雷厉风行的性格,说到婚嫁之事就皱眉头,提到外出办差就眼睛放亮。这些年,她求了皇后娘娘恩典,一有空就去骑马射箭。几年下来,虽不如宫中女武官勇猛,但也算得用,至少能护得住自己。

从此,更是喜欢出宫自由自在的闯荡。

叶黎安乐得看她自在,有何跑腿的活计便都交给她做。

本来宫中侍女,得到二十五才能出宫婚嫁。但叶黎安的几个婢女,都是早早出了宫。

到了阿若这里,更是格外开恩,刚年满二十直接放出了宫。从此,阿若如出笼的鸟儿自由翱翔在天际,只偶尔才传信回来报平安。

有一年,她传信回来说江南水灾严重。她在那里帮着官府赈灾济贫;

又有一年,她从西南高原传信回来,说自己登上了雪山顶,离天近的几乎伸手就能摸到;

然后过了好几年,才传信回来,说她碰到了一个人——一位使刀的侠客。他们相伴着浪迹天涯,走过草原,看过大海,跨过荒漠,也差点冻死在雪林。如今,他们在河东郡一小镇落脚,估计要在这儿待一段时间。

然后,再无消息。

叶黎安有些着急。但红芷断定阿若能顾好自己,劝着她宽心。她便也忘了这件事,转而想起年近三十的红芷至今未婚,实在替她遗憾。

红芷却无所谓,反问道:“难道生而为人必须要成婚生子才算过了一生吗?”

叶黎安哑口无言。

红芷却知道自己为什么不肯嫁人。她不是不想嫁,只是若那人不是他,她便谁也不要。她用情之一字,将自己画地为牢,固执地不肯向世俗低头。

自阿若离宫后,她也向皇后请辞,离开过一段时间。离去后的第二年,她便回来了,重回坤宁宫,再没提离宫之事。

不管她去哪儿,没有他就让她觉得荒凉;

不管她认识谁,不是他就让她觉得厌烦;

不管她做什么,不知他在做什么,总会心神不安。

因此,她回来了,回来将自己关进这四方天,日日舔舐伤口。

她以为她的秘密从没被人察觉,但竹安出嫁之日,皇帝赐下一碟方糕,点名要让红芷去宫中的清泽湖北岸取泉眼中的清水制作同样的口味。

叶黎安有些生气,今天是红芷闺蜜出嫁的大好日子。怎么偏要在这时候要红芷做什么劳什子的方糕?

皇后皱了眉头,刚要开口,红芷却已跪下领旨。她起身退步而去的时候,迅速看了一眼皇帝。皇帝看向她的眼神透露着只有他二人懂得的语言。

果然,被陛下发现了。

她在羞怯激动之后,对陛下只余下感激。自此更是尽心伺候皇帝心爱的皇后,对帝后夫妇无脑效忠。

在出宫放逐两年之前, 她总要寻机会去看看他。即使他成婚了,她仍管不住自己的心。

自她归来,心境却沉寂下来,再没去看过他。

喜欢,其实只是她一个人的事,与旁人无关,与那个人亦无关。

偶尔听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她还是会忍不住竖起耳朵;

偶尔见了他,她仍不敢坦然面对;

偶尔有了正当的机会,她还是会给他吃一吃自己做的糕点。绣品什么的,一来自己不如竹安做得好,二来也不得当了。

听说他们有了孩子,真好;

听说他们甜蜜如初,真好;

听说他们的两个孩子健健康康的长大,真好;

……

竹安回来以后,她可真开心。不仅为着能见到竹安,也为着能听到更多关于他的话题。

但是,红芷不得不承认,看到他们俩相依而站的画面,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酸楚;听到他对她嘘寒问暖,她还是会忍不住落荒而逃。

有时候,皇帝有闲心了,会帮帮她。

她也弄不清皇帝的意图。有时候给红芷他俩单独相处的机会,有时候又支开红芷。好像都可以算是在帮她。可皇帝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呢?

皇帝心想,朕什么结果都没想要,有时候朕是忘了有这回事,有时候想起来了,又觉得让他们自己琢磨去。朕可没有功夫管你们之间的情情爱爱,朕的儿子们都打起来了,谁还有心情管你们之间的小九九?哼~

此时,七皇子突起,朝堂又是一阵波云诡谲的变幻。

七皇子越是得势,叶黎安的心情越发沉重。她不是不信皇帝对太子的偏爱,只是何太后的预言近来越发明晰。

一想到太子的未来和下场,她便被吓得寝食难安。可她好像也做不了什么,无法之下忍不住就存了侥幸之心。索性,她以掩耳盗铃之心,不再理会这些,连坤宁宫宫门都很少出了。对于外面的消息有时候也是爱搭不理的。因此阖宫上下消息最闭塞的反而是她这位后宫之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