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亡国后长公主重生了 > 第31章 不然来修渠吧

第31章 不然来修渠吧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亡国后长公主重生了!

世人常说妖妃祸国殃民,实际上不过是将人的无能怪在女人身上。

说奸臣扰乱了世道,皇帝难道就罪可免了?而其他臣子又怎么可能全然无辜。

姜芮这么一说,有儿子的官员哪里还敢出头。想让儿子直接上的,生怕儿子从此挂上一个趋炎附势的名声。不想让儿子去当驸马的,更是不说话。

杨大人堂堂一个言官,更皱眉被姜芮说服了一些。

他一想,长公主正垂帘听政中,若是真的宠了一个荒唐的男子,怕是朝堂内外丢人的事更多。有志向的男子,怎么可能轻易同意成为心有所属的长公主驸马?

只是,摄政王不可能和长公主成婚。看来长公主心里也是如此想的。既如此,那万事好说,只要其中一人成婚就可。

他皱起眉:“殿下不可能一生不婚,殿下心上人也断然不可能一生不婚。”

姜芮装作苦恼:“杨大人所言极是。既是这样,杨大人有何见解?可万万不要说好好成婚的事。不然话可绕回去了。总不会这天下还有此等宁可扛污名也要拿个长公主驸马名头的良人。”

论能言善辩,姜芮并不怕说不过杨大人。

哪怕杨大人说这个世上真有那么个人,姜芮能深挖这个人,让其去实现该有的理想抱负,而非来折腾她。长公主亲自捧一个官员,让其当一位没有污名的权臣,这不比当驸马香?

本来有气的小皇帝听到这段对话,愣是被逗乐了。这些臣子别说催长公主成婚了。他年幼时见过父皇被催着去各大妃子后宫。他刚当上皇帝,又被催着成婚。好似在这群人心中,皇帝不是人,是一个可以随文臣操控的玩偶。

所幸皇后早早是定下的,他们算得上民间所谓“青梅竹马”,早心有所料,按部就班顺水便成了婚。

眼见杨大人想刁难反被刁难,小皇帝干脆替百官招事,兴冲冲去问摄政王:“盛卿,您怎么看?”

盛子恒一时有种荒唐感。他一生忠君爱国,怎会惹上了长公主和这么个小皇帝。

折子他看了。被催着成婚的人有他的名字。他直接忽视这些无趣折子,连递交给内阁时都没画圈。于国事无益,扔去当柴火烧差不多。

摊上这么两人,他恍若正在被长公主设局。

盛子恒看向下方的杨大人:“……杨大人有心替长公主操心婚事,下回带个名册呈上来。臣也想看看是哪些家里的公子,如此不求上进。”

众官员:“……”怎么的,你们两非要在一起是么?

盛子恒其实与百官的念头相似,认为长公主迟早该成婚,不过成婚的对象不该是他。他再度开口:“长公主殿下的婚事,她心中有数。必会找一位好臣子。明年科举,若是当中有合适的,榜下捉婿也不是不可。”

百官:“……”好一个榜下捉婿。看来明年靠科举的人,如果不想被抓去当驸马,得赶紧成婚才是。不然好好的官当不了,回头只能套一个驸马的名头。

不过坑的既然是往后的官员,大多数人心头松了松。杨大人都不由微点头。他本来还想着要不要去侍卫里抓一个挑。明年科举也成。

盛子恒正要说点什么再阻拦长公主的意图,就听姜芮开口:“既然如此。明年科举放榜,本宫就在放榜处候着。”

明明是盛子恒先提出,他却心中一沉,冷着脸不再开口。

姜芮似笑非笑看着盛子恒站在那儿,散发不愉的冷气,转而说正事:“杨大人回列罢。此等小事下回别拿出来浪费众臣心思。不如说说江南一事。本宫看了江南应天府知府秦大人送上来的折子。今年雨水颇多。江南多年未曾有那么多雨水,再多恐怕有灾。”

她扫视下方前几日在吵行宫一事的官员。

“行宫已在造,本宫认为修渠也可一并安排上。诸位怎么看?”姜芮终于得到机会,把修渠的事提出,“建造行宫的钱财从私库出,修渠的钱户部出。这中间并用的钱,想来能让户部省下不少。为天下牟利的事,如此好机会可没几次。”

百官下意识想反对,听到“省钱”这话,一时有点犹豫了。

要是真的有灾,赈灾开支巨大,有成效也要伤几年。再说在场不少官员本家是江南。没人希望江南出点什么差错。而往后再修渠,更未必能蹭到皇帝的私库。

有几个家里认识做生意的官员,顿时想着自己家能在里面贪点什么好处。

下方官员里当然有站在长公主一派的官员。这个官员本来就打算在长公主面前多露脸,本来都做好了准备要去和杨大人大吵几声,没想毫无用武之地。心里本来失落今日又是无效上朝,又没想今天能在别的事上露脸。

明年要科举了,大家都在讨好吏部,想要升个一官半职。他不同,他只打算讨好长公主。

他心中上个朝起起伏伏的,大咧咧出列:“臣以为殿下所言极是!不能每回都等灾情来了再去救灾。这几日陛下也提出了要防患于未然,让各官员列举诸事要遏制在发生前!此等妙计实乃大才!”

这位官员发挥极好,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修渠如何如何好,离谱的是他根本不知道要怎么修渠,也不知道长公主到底打算怎么修。就吹。

小皇帝见人如此配合,高看了这位官员,然后问他:“修渠之事事关江南百姓,爱卿可有高见?”

这位官员自个没能力,能做到如此地位,当然靠的是关系铁。他知道谁有能力,马上开口:“此等事必然要工部的人来。高位能者居之,吾等不可外行乱言。臣寻思可听一听工部侍郎的意思。”

工部侍郎被迫赶鸭子上架,头皮发麻。

他不像纪文海优先得了消息,心有戚戚想着江南的水道情况,不安出列:“臣尽力为陛下、殿下解忧。”

姜芮和纪文海聊过,有备而来:“先从徽州府的河道说起。本宫听闻徽州府的河道不曾大动干戈去与大河道打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