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 第154章 是我的错

第154章 是我的错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还得上班?我这个富二代是假的吧!

四岁女童琪琪早上跟着爸爸出门上幼儿园,却因为爸爸的一通电话被遗忘车内将近9个小时。

再找到时,她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长哭,家长闹,失去孩子多么痛心,可最后,琪琪的家长闭口不提自己的过错,将责任完全推给了幼儿园,指责幼儿园为什么不询问家长孩子没有去上学。

温度上升,车内缺氧,琪琪生命的最后几小时到底经受了怎样的煎熬。

作为父亲,没有反省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后果。

却第一时间引导舆论走向,完全问责幼儿园,最后还得到了3.2w的赔偿。

一条鲜活的生命,亲生女儿的性命,换不来你的一句“对不起,爸爸错了”。

1

父母的行为,藏着孩子的未来

曾看过一个新闻:男子吃顿饭的功夫,自己停在路边的车被烧了个精光,调取监控后发现是两个孩子把鞭炮从开着的车窗扔了进去引起的火灾。

证据确凿,车主找到孩子父母商谈赔偿事宜,父母矢口否认。

那就看监控,孩子自己也承认了,没想到孩子父母耍赖推辞:“火是孩子放的,你找他赔吧”。

气不过的车主告上法庭,最后,熊孩子的父母不仅要承担经济赔偿,网友们也议论纷纷。

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被扒,熟识的人忙着躲闪,连看过视频的陌生人也会指着他们说:

“看,这就是那对不会教孩子的父母”

“真是什么样的人教什么样的孩子”

每个熊孩子身后都站着一对熊大和熊二,监护人的教育职责被父母默认删除。

两个孩子玩cosplay医生,将脏水放进老人即将替换的输液瓶,被误输后老人生命垂危,连夜送进了重症病房。

地铁马上进站,5岁男童猛将旁边的女孩推了出去,幸亏旁人及时拉了一把,仅仅是因为他要玩女孩的手机,女孩没给,他们根本就不认识。

珍妮·艾里姆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没有人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可以做,反倒父母的金句频频上热搜:

“他还是个孩子,他懂什么”

“你这么大人了,跟小孩子计较什么”

“他这么小,怎么可能做这种事”

“你看你这人真小气,都吓到我儿子了”

不仅不引导孩子正确的是非观,事后一味地胡搅蛮缠。

不知这些父母可曾想过,孩子犯的错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终反噬到自己。

道德观察有过一期节目,一个因抢劫杀人未遂入狱的年轻男子,在记者抽丝剥茧的提问中,回忆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偷东西。

被母亲发现后原以为会挨打,没想母亲反倒夸他能挣钱,可以卖了补贴家用。

从那以后他越偷越多,越偷越大,终于,偷变成了抢,还差点杀了人。

为人父母,一句话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有多大,恐怕比你想象的要重得多。

记得电视里他沉默了一会,回答记者:“我不知道第一次我妈阻止我,以后还会不会犯其他的错,但至少,我肯定不敢偷了”。

他的妈妈要是有机会看到,会不会后悔。

现在有一个词很流行:原生家庭,因为原生家庭造成的社会问题比比皆是。

原生家庭是什么,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初的家庭教育,这个时候形成影响他整个一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歌德曾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糊涂的父母们,请填好这张没有固定答案的考卷。

应该教给他什么,怎么教给他,父母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那座灯塔。

2

父母的疏忽,无法承受的代价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克鲁普斯卡娅。

杭州余杭,11岁女孩出门买东西没带钥匙,因为33层天井出口挨着自家阳台,她试图爬过去,却不慎失足坠落而死。

悲痛之余,家长将矛头转向物业,责问物业为什么不做好天井防护,责问女孩期间反复乘坐电梯为何没发现异常。

监控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

女孩给母亲打过电话,母亲也说她说过一个小时后能到家,看时间,就是打完这个电话之后孩子哭着反复上下乘电梯,及至最后悲剧发生。

不知道家长在要求物业高额赔偿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成年人都不敢往下看的,33层楼高的天井,一个11岁的孩子有勇气去爬?

孩子已经知道妈妈一个小时后就能回家,不是等待,而是哭着反复坐电梯,最终选择了自己想办法?

小时候大家都弄丢过东西或者做错事,除了少数特别皮实的,都会因为怕受到父母打骂自己先想办法。

但是怕到像事件中女孩这样,被妈妈在电话里骂哭,就自己爬阳台结果坠楼的,我想,应该真的不多。

或许妈妈在电话中只是责骂抱怨了几句,孩子比较敏感脆弱,只想自己先行补救。

或许平时父母非打即骂,孩子如同惊弓之鸟,在焦虑等待中越来越害怕。

父母在指责物业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情绪,有没有反省过太多的家庭暴力,已经让她深深恐惧。

孩子用命来警醒,惊慌失措之下,想到的就只是赶紧找一个理由,来掩盖自己失误导致的悲剧吗?

车库门前玩耍,男童被开出来的汽车碾压,期间保安多次阻止并提醒家长;

商场扶梯上攀爬,女童失足坠落致死,有路人曾提心孩子奶奶这样很危险;

孩子在路上乱跑被路人提醒,家长反怪多事,下一秒孩子被撞身亡;

……

这样的事件之后,每个后续报道基本都是:

怪保安没阻止,要求赔偿

怪商场防护不够,要求赔偿

怪司机车速快,要求赔偿

……

当然悲痛,也可能生不如死,可这些意外本应该可以避免的,只需要家长多小心一些。

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家人,更无法承受可能的舆论压力,死咬着任何一个相关的可能,宣泄心中无法释放的悔恨情绪。

舆论上的同情,经济上的补偿,却怎样都无法换回那个逝去的小生命,时时刻刻在提醒:是爸爸\/妈妈没保护好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