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离别刀 > 第162章 变法

第162章 变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离别刀!

“欺人太甚。”顾雨焕看着张正峰此时的此残模样,双拳禁不住握紧了几分。

“叔父,你振作一点,我会想办法的。”

“不必了,我的处境,我自己心里清楚,他们能让我将家人送出去,就已经算是仁义了。”张正峰苦笑不已。

“可,叔父您......”

“不必多说,我自己明白我干了什么事情,啊...这几十万冤魂,正在阎王殿前等着我呢。”

......

从张府出来,顾雨焕心中很是沉重,上了马车,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小院中,独坐叹息。

夜半时分,李明乾躺在寝宫的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要起身去喝口水,却因为老眼昏花,失手打碎了那价值连城的琉璃杯盏。

“陛下。”门外,沈公公轻轻的呼唤声传来。

“没事。”李明乾不耐的回了一句,夜色重归寂静。

杯盏碎了,换一个喝就是了,但人若是老了,又该怎么办啊。

李明乾坐起身来,抓起床边上的铜镜,看了看自己那颇有些沧桑的面孔,面上泛起了一种难言的表情,像是悲伤,又像是自嘲。

几个二字的面相依次从眼前浮现,大皇子,这个他最不想想起来的人,希望早就死了吧。二皇子李开兴,这个痴迷武道的儿子他很是喜欢,可惜就是不能继承自己的皇位,不过远离了这些庙堂纷争,也算是好事。

三子李顶玄,这个孩子心思有些太多深重,过早把握朝政,不会是什么好事情,听说私底下,这小子招揽了不少人,现在在朝中俨然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心浮气躁,行事狠辣,过于激进,李明乾摇摇头,这样的人,会是一代明君嘛?他不知道。

四子,李夏,这个儿子更是不讨他喜,整日沉沦风月场所,自己已经暗地里敲打过他不少次,还是这般不着边际,索性就不想再管。

五子,七子,李更济,李更新。两人都是德妃所生,这个德妃乃是京城魏家的人,自己当年也只是为了政局才娶的此人,两人没有什么特别深的感情,老五继承了他母亲心思缜密的特点,凡事慎之又慎,三思后行,对自己也算毕恭毕敬,整体上挑不出什么毛病,老七在他看来为人属实有些阴狠了些,上次因为一点小事就把礼部尚书的儿子的腿给打断,还听说私底下没少算计和暗杀朝廷官员,这样的人,万万不能继承大统。

淑妃所生,六子十七岁乃是个痴儿,李明乾曾经也怀疑过此人是不是为了隐忍而装的,可这孩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应当是做不了假,他对这个孩子其实还算是和蔼,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加上六子不过是有些痴傻,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比起寻常人稍微笨上一些,而在这几年,这个儿子也是关心自己最多的,一般来说,每日都会来给自己请安,那中痴傻却真诚的样子,李明乾永远都忘不了,能无忧无虑的当个闲散王爷的话,对于老六也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了吧。

八皇子早夭,不提也罢。

九皇子仅仅十五岁,但的的确确是李明乾最满意的一个儿子,做事沉稳,年少老成,就连宫里养的那些老学究都是对他称赞有加,如果.....

“唉。”李明乾长长叹了一口气,想这件事情还是有些太早了。

日子在平静中度过,一晃眼,就又是大半个月,现在距离沧澜关战败,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朝廷花了半月左右的时间将北边并州和凉州局势安稳下来,但赈灾这件事情太花银子了,加上前段时间打仗,士兵的抚须,朝廷逐渐开始捉襟见肘起来,此时,每一两银子都必须花在刀刃上,好在魏宪确实有些能耐,至少在管理和建设方面确实如此,户部尚书的配合使得这次赈灾很是顺利的完成了,其中并没有以往的层层克扣银两,这还要多亏了魏宪的警告。

崇德二十八年,这是李明乾继位的第二十八年,朝廷损兵折将,国库空虚,急需要一个能快速休养生息的办法,或者说,一个快速让朝廷富足起来的办法。

“陛下,臣以为,此时应该实行变法,减免税收,少兴土木,藏富于民。”

“变法之事,为时尚早,目前主要应该平稳内乱,剿灭因战争而兴起的流寇。”

“我倒不觉得你们说的是什么高明的东西......”

朝堂上,争论之声从上朝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真正手揽大权的人,确实始终没怎么说话。

“肃静!”李明乾眉头微微一皱,轻斥一声,全场瞬间落针可闻。

“魏爱卿,你怎么看。”

魏宪出列,朗声禀奏道。

“臣以为,变法刻不容缓,但若是太过强硬,会过刚易折,所以,朝廷现在需要一个有过度的变法,减轻徭役,见面赋税,也是必要之举......”

魏宪列举出了各方面的方法以及预侧问题的解决措施,全朝上下,皆是为之赞叹之声,就连站在一旁的顾雨焕,也不仅称赞这魏宪确实是一个治国能臣。

“此上是魏某所想的恢复生机之法,可这些,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陛下,陈有些治本之方,不知陛下可愿听上一听?”

“哦?爱卿莫要再卖关子,速速说来!”李明乾在龙椅上坐直了身子,想好好听听这位治国能臣能想出来什么高招治本。

“治本,治之一字,说明,国家确实有些病患,所以需要医治,而江山万年不变,亘古永存,山河是不会坏的,故而患病的,坏掉的乃是人!这些人,便是国家的蛀虫,啃食着国家的根基,一日不除,国家便难以真正的昌盛!”

一语即出,满堂哗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