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 第三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暗流

第三十四章 朝堂之上的暗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人在大唐,朝九晚五!

一言既出,满座皆惊。

相比于“灭菌兰”和“燧火枪”这种神妙的东西,改进炼铁之术,自然更容易被三位国公理解。

他们直接想到,若大唐军将士能手持更加精良的武器,面对突厥人的时候必将拥有更强的装备优势。

大唐军百战之余,又有更加精良的兵器,配合着李靖将军的神妙指挥,真的有可能在绝对兵力劣势之下,大破突厥。

只是……

“贤侄,炼铁之术可是从祖辈开始代代传下来的,可不会突然从地里长出来什么好铁好钢,你真的有把握将之改进?”

这段时间韩东时称得上立功无数,让陛下与朝廷都刮目相看,但也有许多人认为他只是“运气好”。

作物长于何方,那都是由老天爷决定的,韩东时不过是发现了它们然后进献于朝廷罢了,他何能之有?

至于他在蓝田推行的防范疫情的种种策略,虽然也被陛下欣赏,朝廷派人学习,但现在还没有在其他州县验证过,还不能算作是韩东时的功劳。

假如韩东时不是运气好发现了土豆、灭菌兰等作物,那现在他依然是个籍籍无名的小县令而已。

“在下既然宣之于口,当然有绝对的把握。现在我大唐不但要抵御突厥,还要顾及各方面的民生,百姓户数有限,能用来打铁炼钢的能有多少?”

“若用某之方法,必定可以大幅减少作坊人数,而且还能保证质量大量产出精钢,以供军需以及农耕之用。”

韩东时到底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县令,知道这个时代的钢铁并不仅仅是用来打造兵器,更重要的用途其实是制造各种农具,而且消耗量远大于兵器铠甲的制造。

秦琼激动地直接站起身来。

“若贤侄真的把握,那此事必当报知于朝廷!”

秦琼连语气都变了,对韩东时的称呼也直接转变为“贤侄”了。

韩东时既然与程处亮相交,那么以唐时的习惯,秦琼等作为程处亮的世交长辈,自然也能称乎韩东时为“贤侄”。

若以此时两方的身份地位而论,只怕人家主动这么叫,还显示出对韩东时的欣赏。

韩东时微微一笑:“那倒省事了,若由我自己向朝廷上书,只怕不知多长时间才能让朝廷正式讨论,然后还要拨下银钱与人力。”

程咬金虎目一瞪,感觉过味道来了:“好哇,感情你小子是故意跑到我们面前,想拿我们帮你在朝廷使力气花人情?”

程咬金是真的觉得韩东时可能是想通过他们说服朝廷采纳其建言。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生气,反而觉得韩东时很有头脑,懂得利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人脉关系。

换成程咬金也肯定好好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

他们可全都是绿林出身,绿林讲究个啥?

一支穿支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很多人误解绿林玩的就是一个打打杀杀,实际上人家玩的是人情事故。

自家的好大哥秦琼,就是当时绿林道上人缘最好的崽儿,程咬金当初可没少借着秦琼的名头撑场面。

虽说现在他们已经立下无数军功,混到了国公的位置,但是很多东西嘛,朝廷跟绿林也是相通的。

秦琼和尉迟敬德也与程咬金有着同样的想法,他们同时抚须而笑,显然很希望被韩东时以此事“利用”一番。

韩东时对他们的反应并不意外。

他的提议其实是对双方皆有利之事。

秦琼等人作为大唐军的元勋,自然要优先保障军方的利益,如今正值大战,粮食与铁器,战马三样供应就是后方州县能为大唐军做出最大的贡献。

而韩东时真能做到他所许诺之事,不但自己又立一大功,也能加强几大国公府对于唐军的影响力。

同时,他们也乐于卖韩东时面子。

因为出身,交情,性情相投等原因,秦琼等武将也会不自觉地抱成一团。

倒不是他们故意排挤什么人,而是武德年间,他们还在秦王府之时,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两王”之后,大唐北方一统,直接受到当时朝廷中的老臣们打压。

自古以来,都是马上争天下之时,武将最是受捧,天下一统,则是马放南山,武将地位不说一落千丈吧,对于朝廷的影响力肯定大不如前。

如今面临着北方突厥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李世民没有刻意打压功臣的坏习惯,所以大唐诸位国公依然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势。

不过,朝堂之上文臣的声量依然在不断扩张。

最典型的就是对于突厥的和战之策!

……

“咣!”

李世民重重地把一封奏章摔到了桌案之上,他面前刚刚从长安赶回蓝田的长孙无忌也是脸色凝重。

他奉陛下之命,曾经回长安想办法说服兵部尚书杜如晦与一干大臣,拨出银钱与人员,效仿蓝田县的做法进行防疫,同时调拨万余精兵接受韩东时的训练。

长孙无忌的效率极高,短短几天功夫已经自长安归来……顺便还带了不少奏章,其中多半都是反对陛下调兵的意见,同时还有大臣表达了对突厥之战的看法。

李靖与李绩等将军还在北方带领将士浴血奋战,尉迟敬德等国公也随时准备北上支援,可是朝中已经有许多的大臣开始拖后腿了!

以长孙无忌的城府,眼神儿之中也带着几分难掩的愤怒。

又开始了,那些个文臣又开始了!

在武德年间,那些个腐儒老臣面对突厥南下的压力,就曾经提出过,让初生的大唐直接迁都江南以避祸。

当时若非身为秦王的李世民竭力力争,只怕现在大唐早就偏居于江南,把整个北方拱手让于突厥了。

李世民显然与长孙无忌想到了一处,不过更让他意外的是,此次长孙无忌奉他之令回朝,竟然还遇到如此多的阻力。

“辅机你老实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难道连杜如晦也反对朕的决定不成?”

长孙无忌连忙解释:“陛下明鉴,杜大人虽然最初之时,确实不同意把这么多的精兵交到一介县令手上,不过臣持陛下之令,略作说明之后,杜大人也没再多说什么。”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对于房杜这两个自秦王府时就跟着他的重臣,他还是能信任的。

既然长孙无忌这么说了,那剩下的是哪些大臣在反对,已经不言自明了。

“武德朝那些老臣,当初为了天下安定,朕没有逼近过甚,不论是对于先皇老臣还是前太子齐王府的幕僚,都称得上仁至义尽,他们是否误以为朕乃好欺之人?”

长孙无忌忍不住添了一句:”其中,谏议大夫魏征魏大人,是反对得最激烈的。”

他这几乎是明着给魏征穿小鞋了。

李世民斜眼瞅了长孙无忌,无奈地摇了摇头。

无怪乎长孙无忌对魏征很看不过眼,应该说整个秦王府的旧臣们对于魏征都看不顺眼。

当初魏征乃是前太子府的重要谋臣,屡次为前太子献计,要铲除整个秦王府。

李世民以过人的胸襟,宽恕了前太子府与齐王府的旧臣也就罢了,不知为何,陛下跟魏征这老儿竟然瞧对了眼,直接任其为谏议大夫。

魏征也是够蹬鼻子上脸的,对于陛下的官位他是受之不疑,但在朝堂之上专捡陛下不爱听的话说,经常被武德老臣们当枪使。

若非李世民对魏征格外优容,只怕长孙无忌等人早就挖个坑,让魏征死得很惨了。

李世民淡淡地道:“看起来朕还是得先回趟长安,几天不在,朝臣们还要反了天不成?”

长孙无忌点头道:“陛下乃九五之尊,长时间呆在蓝田县这小县里确实不宜,您还是要坐镇于朝堂之上,否则众臣人心不安。”

长孙无忌这次不只是在拍马屁,而是说出了实情。

以如此大唐朝堂人才之盛,也只有李世民才能压得下所有大臣,其他人互相各有不服,即使亲贵如长孙无忌也时常吃憋。

李世民略有遗憾地看向窗外。

“是啊,是该回长安了,没想到,这小小的蓝田县内有如此多新奇事物,比朕在长安之时,更能增广见闻,还能跟百姓直接接触,倒让朕有些留连了。”

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的脸色道:“陛下,您是舍不下蓝田呢,还是舍不下韩东时呢?莫如直接下一道恩旨,把韩东时调入长安罢了。”

“他当日不知陛下身份方敢拒绝您的好意,若圣旨下达,他还能抗旨不成?”

李世民没有收回目光,摆了摆手:“似韩东时这等人才,强行调至长安反为不美,只要他能继续想出种种奇谋,搞出新奇有用的事物,在哪里不是为大唐效力呢。”

“只不知,现在这个时候,韩东时是否又有了什么新奇的点子。”

……

秦琼等人畅想着美好的前景,也知道韩东时想要通过他们三位国公促成此事。

几名武将虽然也有些城府,但到底还是直肠子更多些,既然心里已经认可了韩东时,也想与他更亲近些,干脆趁这个机会点醒他。

程咬金忍不住拍真敢韩东时的肩膀:“贤侄啊,其实就在蓝田县境内,有一个人说话比咱哥仨儿加起来还要管用呢。”

“我听说你跟长安来的钦差大人闹过脾气?那怎么行呢?你可知那位钦差大人到底是何身份?”

秦琼和尉迟敬德抚须而笑,他们也觉得韩东时早晚会知道陛下的真正身份,这时候点醒他也不错。

韩东时翻了翻白眼:“当然知道了,那不就是当今皇帝么,第一次来就露馅了!”

秦琼三人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