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是赘婿以才子开局很合理吧 > 第49章 合作作诗

第49章 合作作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是赘婿以才子开局很合理吧!

众人这才知道他的意思,唐寅更是眼前一亮。

文人多风雅,秦昊的才学和书法他早有见识,而对自己更是信心十足,今日若是两人合作一首应景诗,共用各自书法,日后传世必将成为佳话!

就连一旁红姐梦瑶二人美目之中也都不断闪现异彩。

唐寅拍手称好:“浩然提议甚合我意!”

当下也不耽搁当即取来笔墨纸砚摆好。

一切就绪,唐寅问道:“你我谁先来?”

秦昊笑道:“长幼有序,兄长先请。”

这句话不仅是种涵养,也是一种自信。

唐寅望着秦昊,眼中精光闪过,饱含深意。

自古文人相轻,一时间也激发了斗志,长袖一摆,道:“好!”

说着提笔蘸墨略作斟酌,挥毫泼墨一蹴而就,写下了前两句。

“雪惊神州千万里,北风孤雁夜归人。”

唐寅一出手就大气磅礴,豪情万丈,荡气回肠。

这句诗的意思是:大雪惊扰了万里神州,夜暮天寒唯有游子顶着凌冽寒风前行,陪行的只有头顶孤雁。

简单两句一副孤独悲凉的游子画面跃然纸上。

这两句用行书写成,果真是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秦昊一旁看着顿时觉得自己提议值了,这种书法造诣已经大乘,比那花诗老人也是不遑多让,令人大饱眼福。

心里佩服之余竟也有技痒之感。

当下拱手赞道:“伯符兄果然是高才,一个‘惊’字用的精妙绝伦!胸襟气魄我不及也!字体铁画银钩小弟甚为佩服!”

一旁红姐也颇为赞同,点头道:“字迹温润秀劲,遒劲柔媚,无愧大家风范,‘文公’之名名符其实!。”

偏头看着秦昊,眼里隐隐有了些担忧之色:“文公以如此磅礴之句起首,弟弟怕是难办了。”

秦昊点头默认。

唐寅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两句,也很是满意。

这句临场发挥却如早有准备一样信手拈来。

并且无论是诗的意境还是字体他敢说神州大陆少有人及。

见两人夸奖不觉间面露得色,看着二人哈哈一笑,道:“过奖过奖,接下来就看浩然的了。”

秦昊微微点头,接过毛笔并未急于动手,而是凝神沉吟。

唐寅则是笑呵呵地看着他。

而梦瑶和红姐一样秀眉轻蹙,凝神沉思。

看着秦昊迟迟不肯落笔,粉脸之上也尽是担忧。

临场作诗已经颇具难度,而接上另一个人的诗句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要接另一个人的诗词,不仅需要对仗工整,还要意境相同。

不仅要有不低于对方的才学,还要能模仿出对方的心胸气度而不落下乘。

要不然接出来的诗句必然不伦不类。

这可比自己作诗要难上无数倍!

再加上还是临场即兴发挥,更是千难万难!

而眼前这两句诗气势磅礴,你可以理解成游子的孤独与悲凉,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迎难而上奋然前行的豁达胸襟。

诗的意境去往何处就看下两句该怎么接。

可以接着写景也可以直书胸襟。

不过前两句,大雪、北风、孤雁、夜归人,画面已经饱满,再写景就有些画蛇添足,也落了下乘。

若是抒发情怀,何等的诗句才能配得上这气势磅礴之句……

正思量间就见秦昊提笔蘸墨开始书写。

当看到书写内容,红姐美目之中精光大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秦昊写完她也跟着念出。

秦昊用的是颜体正楷,字体端庄温润如玉,结合诗句意境刚好把前两句的孤独悲凉之意消除,独留洒脱。

不仅与前两句结合的天衣无缝,而且诗意隽永,回味悠长。

最主要的是:不仅胸襟开朗语调豪迈,并且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一下子就把前面两句诗的意境拔高了数个纬度,可谓是绝妙之句。

只此一句高下立判。

红姐看着唐寅那种难以置信的神情甚为得意,掩嘴笑道:“文公,我这弟弟如何?”

这是在有意显摆。

唐寅瞪了她一眼,这一句的妙处他哪看不出来?

不过他也不是轻易服输的人,再说,就这么输给一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他也放不下这张脸面。

于是也不管红姐讥笑,当即沉下心来,再次写下两句。

“谁知鸿鹄天恨低,半生漂泊半生雨。”

这一句紧贴第二句。

像是在回答秦昊的话。

意思是:我原本也是志向高远,像那展翅鸿鹄只恨天太低,哪知道眼看半生已过却还在漂泊受风雨之苦啊!

秦昊一见不由轻笑,这个从小锦衣华服,马上就要继承皇位的人现在却硬要说成清苦漂泊。

为了压低秦昊那两句诗的意境,他也是硬拼了。

秦昊微微一笑,心道:“既然你偏要向下,那我就再推你一把好了。”

当即提笔写上: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这句话与唐寅刚写的这句对应,意境继续下走。

还是在感叹,意思是:堂堂男儿若是不能施展凌云抱负,岂不是辜负了这八尺之躯?

若是一首诗的意境一直消沉那第一句的磅礴气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唐寅要想再接就必须上行,来一句转折,把诗的意境再拉回来。

这样一来反倒成了他来劝慰自己了。

唐寅见此哈哈大笑,心里畅快至极。

许久都没有这种将遇良才针锋相对的感受了。

他也在暗自佩服秦昊才思敏捷,笑道:“说你滑头可真没说错。”

这首诗在起首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全篇腹稿,所以接起来毫不费力。

当即提笔写道:“大鹏展翅终有日,乘风破月济霄云。”

这一句是全诗的升华部分,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也与第一句遥相呼应。

意思和意境与李白的那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同,气势也是毫不逊色。

秦昊看得暗暗点头,唐寅的才情、胸怀、气魄,单从这一句就能看出端倪。

他能把游子的孤独寂寞和放荡不羁写的如在眼前,绝对是有长时间游历天下的经历。

诗句很有李白之风,无愧“文公”之名。

秦昊在看他,他也在看秦昊。

诗句到了这里可以说已经到了极致。

该表达的,该阐述的,该感慨的……都做完了,也就是说全诗到了这里已经算是结束了。

无论再增加什么都是多余。

偏偏只剩最后两句在吊着,就好像所有的好东西都吃完了,只剩下最后的一盘点心,吃的话就撑了,不吃的话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就算是他自己,一时半会也想不出恰当的诗句,既能与全诗融在一起,又能突显整首诗的意境。

红姐秀眉轻皱轻轻念道:“雪惊神州千万里,北风孤雁夜归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谁知鸿鹄天恨低,半生漂泊半生雨。

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大鹏展翅终有日,乘风破月济霄云。”

念完,红姐秀眉紧蹙又喃喃道:“此诗到了这里气势已攀至顶点写无可写,这可难办了……”

梦瑶和唐寅二人一样,对红姐的话也颇为赞同。

三人面色各异,此时却齐齐望向了秦昊,想看他如何填这最后两句。

秦昊负手而立,眼帘低垂,脸上神情无悲无喜,只是一双剑眉轻皱。

忽然,他的眼睛突然睁开,一道精光激射而出。

当即提笔沾墨一挥而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