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 > 第62章 请戏班子

第62章 请戏班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家掌堂大教主是胡三太爷!

徐凯两口子听取了我的建议以后。

饭店的生意,果然在半个多月以后,有了明显的好转。

营业额也比去年的同时期,增长了将近百分之二十。

这样一来,一楼大厅几乎天天爆满。

相比之下,二楼和三楼的雅间就显得冷清了一些。

有的时候,一楼大厅的位置还会不够用。

这一天,赵姐两口子把我叫到二楼的一个雅间。

徐凯说道:

“旭东啊,再过几天,就是三月初一了,每年的三月初一,是咱们店庆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搞一些活动吗?”

这种事情,又不是马上就能想到好点子的。

毕竟我又不是什么商业鬼才。

以前给他们提的建议,大部分都是在原来的单位积攒的经验。

我就说道:

“姐夫,您给我一两天时间,我好好考虑考虑。”

赵姐也说道:

“旭东啊,你帮姐好好琢磨琢磨,我和你姐夫也想一想。”

一整天,我都在想着这件事。

可是,这一天也没想出什么好主意。

当天晚上,我开着那辆六七成新的伏尔加回家的时候。

在路过一个叫址舫头的地方时,经过一片平房区域。

一阵久违且熟悉的旋律,传进了我的耳朵。

我马上把车停在路边,侧耳细听。

“梁赛金未曾说话雨泪纷纷啊,

口尊声巡按大人贵耳听真呐,

想当年我们家住什么府?

然后搬家什么庄?

什么庄村修宅院?

修的是什么门楼什么墙?

哪楼修的高高遮日月?

哪楼修的矮晃太阳?

哪楼盖在蛇盘地?

哪楼盖在卧龙岗上?

这一宗这一件你要答得对,

我能认子玉大哥转回家乡啊……”

原来是路旁一个小院儿里的收音机传出来的声音。

这唱的是东北二人转里,很有名的一场传统正戏。

叫做《梁赛金擀面》。

我听到的这一段,在这出戏里就叫做《盘家乡》。

而且这出戏,还不是两个人唱的那种。

这出戏是需要三个人唱的。

严格来说,二人转有三种表演形式。

一个人唱的,叫做单出头。

两个人唱的才叫二人转。

三个人或者更多人唱的,叫做拉场戏。

我今天听到的这出戏,还是二人转名家董孝芳和孙晓丽两位老师的杰作。

这董孝芳老师,那在东北二人转界,可是泰斗级别的人物。

就连赵老师见到他,也要喊一声老师的。

同时,董孝芳老师也是我认为唱《请神调》唱的最好听的。

孙晓丽老师,就是第一季乡村爱情里,饰演小蒙娘的那位。

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二人转表演艺术家。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

我们村有个老李头。

他就特别喜欢唱二人转。

他不烦我,我经常跑到他那里去听他唱二人转。

就老李头那破锣嗓子,往地上一坐。

拿一根木棍敲打地面当做节拍。

都能把我唱的一会哭一会笑的。

我坐在车里,听得入迷。

能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听到如此原汁原味的家乡戏曲。

不知不觉我就忘了时间。

直到一场戏唱完,我才意识到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

伸手搓了几下脸,抻了个懒腰。

开着车继续往回走。

可是还没到家,我就想,店庆的时候,请一队二人转班子助助兴应该可以呀。

二人转表演形式诙谐幽默。

我觉得应该可以。

可是我也不认识二人转演员啊。

刚才院儿里听二人转的,应该也是东北人。

他会不会认识这方面的人呢?

我马上掉头又回到了刚才的地方。

下车进院儿敲门。

不多时,院门打开,竟然是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级的小伙子。

由于相互间不认识,我属于陌生拜访。

我马上自我介绍说道:

“您好,我是一个东北人,吉林松原的,刚才在院子外边听您这有二人转的声音,感觉挺亲切的,就想过来跟您聊聊。”

那个小伙子上下看了我两眼,用浓重的东北口音说道:

“艾玛!就你还东北滴?就你说话这味儿,也不像俺们东北银哪。”

我这才意识到,在保定快一年了,已经习惯说 普通话了。

我急忙说道:

“这不是嘛,到这嘎哒以后,跟这边儿银说普通话整习惯了,一下子还有点别不过来内个劲儿。”

听我也说了一句纯正的东北话。

小伙子急忙把我请到了院子里进了屋。

小伙子跟我说他就是个唱二人转的,叫小红娃,辽宁海城的。

来保定是串亲戚的。

他亲戚去上夜班了。

就留他一个人在家里。

我一听这不是赶巧了吗。

我要找个二人转演员,天上就给我掉下来一个。

我一看,这都是东北老乡。

就马上张罗要请他吃饭。

于是我就开着车,把他带到了清真寺街。

去的就是上次我给玉华过生日的那家京味儿烧烤。

席间,我就把想要请二人转班子的想法跟他说了一下。

结果他说:

“那你也不能光唱单出头啊,我搭档还在东北呢,再说了,你们这嘎哒也没有乐队呀。”

我跟他说,现在只是初步的有这么个想法。

具体行不行,我还得明天请示老板。

最后,我俩都喝高了。

我也不能开车了。

只好打了个车,把他送回去以后,我自己才回家。

那辆伏尔加,就停在了烧烤店。

第二天我就跟赵姐说了这件事。

赵姐一听,马上把徐凯叫过来。

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下这个方案。

最后一致通过。

然后,赵姐暂时顶替了我的工作。

徐凯负责张贴海报,以及制定店庆期间的优惠政策。

我开车去找小红娃。

当然了,小红娃这个名字,还有他的家乡,都是我做的化名。

这个小红娃现在可是在全国都很火的。

本来赵姐跟我说,让我直接跟小红娃谈价格。

可是到了小红娃那里,我还是直接把他拉回了饭店。

让他直接跟赵姐两口子谈。

虽然赵姐两口子相信我。

可是我还是要避开拿回扣的嫌疑啊。

最后,以两对二人转演员,在东北二人转行话里,这叫两副架,加上乐队。

一共演出三天,全部加在一起两千块钱的价格,敲定了这件事。

小红娃马上往东北打电话找人。

一上午的时间,他在东北的搭档就把这件事全都办妥了。

到了阴历二月三十这一天,戏班子所有成员到位。

当天晚上,赵姐把戏班子里所有女的,都安排在了后院锅炉房隔壁的一间空宿舍里。

没有其他的房间,就把戏班子里所有男的,都安排在了三楼的一个雅间里。

雅间里,把桌子搬出去,用椅子拼成床铺。

再铺上被褥,也可以住人。

那时候的保定,已经很暖和了,也不会冻着他们。

到了最后,我要走的时候。

小红娃却拉住了我。

“老乡啊,你还得再给我们腾出来一个雅间啊。”

“小红娃,你们还要雅间干啥呀?”

小红娃说道:

“老乡啊,我们得有个地方供大师兄啊。”

这里简单说一下。

在我们早些年传下来的各行各业当中。

都有供奉祖师爷的习俗。

比如说屠户供张飞。

木匠供鲁班等等。

然而,二人转演员不供奉祖师爷。

他们供奉的叫大师兄。

这大师兄就是一个布娃娃或者瓷娃娃。

供奉仪式也不像别的行业那么复杂。

只是找个安静的地方,摆上一张桌子。

把大师兄摆上,然后供点儿水果。

在摆个香炉,上三根香就算完事。

而二人转艺人,那是走到哪,就把大师兄带到哪。

我听小红娃解释完。

就又在旁边给他们腾出一个雅间。

并且告诉所有服务员,我腾出来的那个雅间,这几天不要安排顾客。

第二天,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三十的晚上,我们很早的就打了烊。

我们现在用的公历二月没有三十日,农历的却有。

打了烊以后,我们就开始在大门口旁边搭建戏台。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就准备回家。

结果就在这时,我们搭建的很牢固的戏台,轰的一声就倒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