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天道征途:假面骑士的修仙之旅 > 第29章 舌战群儒

第29章 舌战群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天道征途:假面骑士的修仙之旅!

听闻皇帝欲和谈,丞相司马厉大喜,当即上前进言道:“陛下圣明,若是如此则百姓幸甚,国家幸甚”

与此相反的是,当听到楚祁镇说要议和罢战时,江南各国使者反而面色凝重。

吴使再次向前道:“陛下,您虽有仁德之心,但西蜀不一定会同意议和,况且贵国如今完全有一战之力,现在就谈议和为时尚早吧。”

司马厉眉头一皱正欲反驳,这时楚天骄站了出来:“请陛下三思,如今我军兵强马壮,尚有一战之力,况且百姓对西蜀入侵一事尽皆愤慨,若未战先和恐寒了军民之心啊,再说了,我江楚国与江南诸国向来是荣辱与共,想必这次江南各国也不会坐视不理吧。”

这时各国使节也纷纷附和,添油加醋地说道:“没错,我们各国皆与江楚比邻多年,若江楚有难我等江南诸国绝不会袖手旁观,必当尽绵薄之力。”

话音未落,楚天骄立马上奏道:“陛下,儿臣斗胆进言,想与各使臣一同前往诸国,邀沪、越,吴三国联盟共同拒蜀。”

“这......”此时各国使者方觉大事不妙正欲推辞,楚天骄立马追击道:“各位刚才也说了会鼎力相助,想必不是夸夸其谈吧。”

众使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一个个在心里抽自己嘴巴子,半晌之后吴使才无奈说道:“此事事关重大,还需禀告吾皇定夺。”

“好,既然如此朕便委派二皇子楚天骄为使,过江与各国君主商议结盟一事。”

这突如其来的计划让主和派的众臣不知所措,不过司马厉心中对皇帝的想法也已经明了,所以并没有谏言,退朝之后百官散去,楚天骄出使各国的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

常江上,天将暮,雪乱舞,宽阔的江面上仅一叶扁舟摇曳前行。

“冬末春至,然天气却越发寒冷了,今年的雪下得比往年要更持久啊!”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想必今年必定会大收啊。”

“可惜开春之时便将刀兵四起,可叹老百姓无缘这场天赐瑞雪了。”

“殿下莫急,此次出使江南,若可与沪、越,吴三国结盟,那么国家就不必强征农夫了,百姓也自然可安心在家耕种。”

船舱内,两名男子一边烤火饮酒一边欣赏江上雪景,此二人正是刘星河与楚天骄,他们奉江楚皇帝之命,前往江南游说各国结盟以共同对抗西蜀大军。

“先生,你说可游说江南诸国与我国结盟抗敌,究竟有几分把握。”楚天骄虽认同了刘星河联盟抗敌的方案,可自己心中也没有底:“江南三国国主皆非易与之辈,要与他们结盟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而且就算他们愿意同盟只怕.......”

“殿下不必担心,山人自有妙计,我不但能让江南三国与我们结盟,还能让他们日后在战场上出工又出力。”

窗外雪越下越大,这大概是冬末最后的一场雪了吧,两人相视一笑不再言语,客船在寂静的黑夜中驶向港口。

......

“使者到!”

随着管事太监的召唤,楚天骄在披甲卫士的带领下进入吴国皇宫大殿,而刘星河则手持红绳节杖紧随其后。

此时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站立两旁,御林羽士全幅武装,整个金銮殿内充斥着一股肃杀之气。在大殿中央百官朝拜之地,有一块用黄金白玉砌成的高台,高台之上有三个人坐在那里。

正中央黄金龙椅上坐着的是一个赤服男子,此人头戴旒冕,腰缠玉带,大概四十五六,剑眉星目不怒自威,正是吴国皇帝。而在吴皇右边则坐着一名紫袍男子,三十左右,同样头戴旒冕,但与吴皇的十二旒冕不同,他戴的是九旒冕,此人手持一把金丝蒲扇贵气逼人乃是沪国君主。而坐在吴皇左边的是一个身穿黄色丝绸长袍的老者,他自然就是越国君主,越君年纪最大,约八十上下,白发长髯眼神微眯好似快要睡着了。

吴、越,沪三国乃江南三大老牌势力,三国结盟对敌,雄踞江南五百余年,三国之中吴国最强,沪、越两国皆仰其鼻息,对外虽说三国是联盟相互独立,但事实上只有吴皇才有帝号,而沪,越两国国君只能称王,这也是为什么两国君坐在吴皇下侧并只能带九旒冕的原因。

吴国实力强劲,野心也不输任何人,早在当年江楚王刚来南部时,吴国便与其多次开战,奈何当时江楚王有中州王朝支援,吴国久攻无果,只得班师停战。

后江楚国自立,再无中州支援,同时西蜀入侵,江楚疲于应敌,这本是天赐良机,不料正当吴国准备起兵之时,天元大陆南部有国家入侵江南,无奈,吴国只得率兵回援,等到击退来敌时黄花菜都凉了。如今历史重演,吴国本欲趁江楚与西蜀打个两败俱伤之时再挥师北伐从中取利,可没想到听派去探消息的使者说江楚国欲求和,这直接打乱了他的计划,不过好在江楚国还有主战派并想与江南三国结盟,吴皇便想将计就计引江楚出兵,于是邀沪,越两国国君来此商议结盟一事,这才有了今日之事。

见楚天骄等人已至殿外,吴皇与另两位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一太监呼唤道:“宣江楚国使节觐见。”与此同时,数十位武士怒吼附和,声音雄浑威严。

面对这下马威,楚天骄带着刘星河气定神闲地走到中央,对着三位国君以及众大臣轻施一礼道:“我乃江楚国二皇子楚天骄,今西蜀大军犯境意图染指江南,本王奉父皇之命与使臣刘星河来此与吴,沪、越三国结盟,一同抵抗蜀军入侵。”

待楚天骄说罢,刘星河便拿出一封国书,一太监接过国书递了上去。吴皇接过国书粗略的看了一眼后将其放至一旁,然后似笑非笑地对着台下的两人说道:“贵国新败又遭内乱,楚君还不幸身负重伤,对此朕与沪,越两国国君深感同情,楚君欲与我江南三国联盟永结同好朕等本当同意,然现在西蜀率五十万大军正欲与江楚开战,我江南诸国与西蜀素来无冤无仇,若此时同贵国结盟则必将惹恼蜀国,所以还望回复楚君,结盟一事暂且搁置,待贵国与西蜀了结了私怨再提也不迟。当然,我等与江楚国比邻多年,若贵国有什么困难要我等帮忙,朕与沪君,越君绝不推辞。”

“陛下圣明。”吴皇话音刚落,一位大臣便站了出来:“如今我江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此次西蜀与江楚之战与我江南各国毫无瓜葛,自是应敬而远之。”

这位大臣的话语引得殿内众人喝彩,高台上的三位君主也对此心满意足,一脸玩味地看着楚天骄。

“先生此言差矣。”只见一人手持节杖站了出来,瞬间引得众人侧目。

“大胆,你是何人?”

“小生乃江楚国使节刘星河,不知先生名讳。”

“本官乃中书令张绍。”

“张中书刚才所言不妥,西蜀进攻江楚意在剑指江南,若是西蜀攻下我江楚则必然会南下,到时候这繁华的江南将会生灵涂炭,这美好的一切也终成泡影,所以又怎会与各位毫无瓜葛呢!”

“胡说八道。”一位金甲武将出列怒斥道:“世人皆知西蜀集结大军乃是为了报当初江楚入侵之仇,贵国不自量力兵败政乱,完全是咎由自取,还想拉别人垫背不成。”

“不知这位将军是.....”

“左将军董承。”

“呵,为将者不但要精通排兵布阵行军打仗,更要会审时度势未雨绸缪,世人皆知西蜀早有南下之野心,而我江楚乃江南之门户,西蜀扬言报仇只不过是借口耳,此等小计汝身为左将军却看不破,以汝为将实乃祸国殃民,国之不幸也。”

“你......”董承心中大怒正欲发作却被一老者拦住,这老者摸了摸山羊胡笑眯眯的说道:“先生年纪轻轻却有一副伶牙俐齿,不过老朽有一疑惑还请先生解答。”

“不敢当,还请老先生赐教,只是不知老先生如何称呼。”

“本官乃当朝司徒姓王,你叫我王司徒就行了。”王司徒说着摸了摸胡子,一脸不怀好意:“我听说先生曾向二皇子写过一篇自荐书,名为《三胜三败论》,其中提到战争胜利三法天时、地利,人和。所谓人和即指要使天下人信服,也就是要师出有名,如今西蜀扬言要报之前江楚国入侵之仇而出征完全师出有名,这也是他们为何能迅速集结五十万大军的原因,而且纵使西蜀有剑指江南之心现在也未曾表露过,我江南诸国若与江楚结盟起兵

岂不是师出无名,以无名打有名怎能让百姓信服,又哪来的人和呢,先生所做与先生所言完全是背道而驰,由此可见先生并无大才,只会逞口舌之利。”

好一招‘以彼之道还治彼身’,此言一出立马引得百官附和,讥讽之词充满大殿,一个个的都想看刘星河如何出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