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族谱之始:老祖宗要过饭 > 第576章 别院小旖旎,抓周来亲戚

第576章 别院小旖旎,抓周来亲戚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族谱之始:老祖宗要过饭!

盼儿拳头用力,照着崔良澈心口去的。

崔良澈的手还握着呢,他不推拒也不躲,反而顺势把人往怀里一带。

那身后之人应该是喝了些酒,又催了一遍。

崔良澈目光炯炯看着盼儿,嘴上随便应了句等下就来。

“你还不放开?!”

“我不。

你还没回我呢。”

“人家催你两次了,快走吧~”

“哈,我们一家子都姓崔,他催他的。”

盼儿一个用力,把崔良澈拱了个趔趄。

那人又笑:

“崔良澈,做什么还不……

欸?

这是哪来的小姑娘?”

“七叔,这是我未过门的娘子。”

那人看着还没崔良澈大呢。

那人慌忙整理了下衣裳,强装长辈的样子轻咳了声道:

“是侄媳妇啊,那谁,小澈,带人进来啊。”

人家客客气气,盼儿便随着崔良澈叫了声“七叔”。

临湖的水榭里,四角挂了灯笼。

一群年轻男女十几个,有的在猜枚,也有做拇战的。

七叔领着俩人进来,一群年轻人嘻嘻哈哈停下游戏,全部好奇都在叶盼儿身上。

崔良澈与一个乡下姑娘定亲,他们早就知道的。

若不是当初柳承借着职务方便先下手,崔良澈作为“有点用”的后辈,婚事不见得能自己做主。

在场的都是明白人,且与崔良澈交好。

预料中的为难并未到来。

恰到好处的热情,盼儿很快跟几个姑娘玩到一起。

七叔是个小长辈,又是家族中比较会玩的。

他的纨绔与崔文浩大有不同,起码根子还算正。

崔良澈与他们喝了些酒,放松之时不谈正事,不知不觉间,小吃酒水添了好几遍。

再看忙生忙死的那个小姑娘,兴头上还有些忘我。

十几年来,第一次被人带着玩这些,盼儿确实是着迷的。

直到崔良澈过来叫她,盼儿才想起来,时辰不早了,还得回杜家去住呢。

“呀,怎么不早些叫我?”

盼儿语气有点嗔怪,还有点着急。

借住在杜家已经给人添了麻烦,她若是迟这么久,还不得耽误人家入睡嘛!

七叔带头,揶揄之声四起。

盼儿不好意思地躲到崔良澈背后。

“时辰不早,我们先告辞了。

诸位尽兴,来日再聚。”

崔良澈离开,伸手牵了她一根指头,安抚的同时,还不断摸着她手上的茧。

“你开心啊,我舍不得叫你。”

这话说的,反而是她不知好歹了呗?

还不等盼儿说啥,崔良澈又开口了:

“来之前,我跟你四哥请示过了啊。”

你家大人不同意,真当我崔良澈多大的脸面呢?还敢带你出来玩?

盼儿没话说了,开始往回抽手指头。

到了手的,还能放?

崔良澈用巧劲儿牵着,还揉捏两下。

街上的松灯明明灭灭,有些松油浸泡不够的,已经变成一块墨色印记。

匆匆回家的行人,也看不见盼儿通红的脸。

“你放开,我自己能走。”

崔良澈则道:

“路黑,我没提灯笼出来。

你别勾我牵你整只手。”

“谁、谁啊?啥时候啊?”

“就是你,刚刚!”

柳承那龟孙子,抱得美人归,指日可待。

他呢?

他比柳承还大呢!

看得见,不敢摸啊。

盼儿的手其实是糙的,干燥的,冰凉的。

她成日做粗活,怎么比得上杜筱和这样做秀活儿的呢?

但崔良澈还是喜欢捏她的手,踏实。

今天这样的日子要是还不大胆言行,下次还不一定啥时候有机会呢。

回杜家的一路上,盼儿脸上的热就没下去过。

这人,这人真是日头下做君子,星月下做禽兽!

杜家的大门未关,柳承与杜筱和还在等着。

虽说他信得过崔良澈为人,但毕竟那是亲妹妹,过命的!

真要是因为他疏忽大意出了什么事,大哥一定会动手让他生不如死。

好在他们回来的虽然不早,但也不是令人恼火的晚。

两个男人在门外说上几句话,杜筱和领着盼儿回房间睡觉。

舅哥和妹夫谁也不干净,俩人眼神交流,连风都不知道他们互相传递了个啥。

县城有小小惊喜,山村自然也有他们的热闹。

王金枝不能去县城,叶青竹安慰她:

“你男人陪着你呢,凑那个热闹干啥?

再说了,咱村里这么多人,又都是熟悉的,不比冷嗖嗖的县城好?”

不说这些外在的,就一个阿逃啊,也抱不去那么远。

俩人虽然初为父母,但有个好处,就是听劝。

村里的年长妇人教他们几时断奶,几时哄睡,王金枝就这么把孩子养到快一岁。

村里日子好过,叶青竹想着,大家伙儿也出来欢聚一下,就当是开春前的放松了,也算是送年。

汉子们凑在一处制作火把,女人们拿出家中的小吃零嘴儿,顺便看着偷食的小孩子。

天青色渐渐退去,空地上点了好大一堆火。

扫帚沟的,下川的,只要不怕冷,大人孩子来了不少。

如王金枝这样的,把孩子包裹严实,背着抱着也要出来看看。

就地取材,只要他们愿意,这火烧上三天三夜也有足够的柴。

男人们的畅想,有地有房,娘子热炕……

女人们眼界没那么大,说些家常,夸夸孩子。

欢笑一阵接着一阵,待篝火燃尽,铲上几锹带冰碴儿的土一盖。

剩下的火把给来人照归路,小村子再次趋于平静。

就这样一直到二十六,阿逃周岁时,周家一家子、杜家还有崔家全都来了村里。

更不要说住在近处的王小鹅和二秋三口人。

王铜铃不好出来这么远,只有刀头做个代表。

乡下人一般准备个常用物件,逗着孩子抓一抓图个吉利而已。

王金枝可没想过有这么大阵仗。

好在还算反应快,安排小叔子小姑子帮忙招待的,买菜的,借桌子碗筷的……

闲聊天的人又来话题了,叶家生了个啥啊?

俩胳膊俩腿儿,至于的嘛?来多少人啊?

可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拖家带口的亲戚这不就在院子里呢么?

不服不行,还得是叶青竹会拉拢亲戚啊。

日头高升,浊气下沉。

好几家人都不约而同带了些适合抓周的东西。

一块红布铺在炕上,那一刻还真应了个“琳琅满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