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70福娃六岁半 > 第83章 元宵夜打灯盏

第83章 元宵夜打灯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70福娃六岁半!

吴老大家的破烂事儿,吴家人没有人想多理会,不过是,都惋惜吴小豹那孩子罢了。

范大鹅是初六来吴家上课,初七,保群保众也正式回归,吴家小课堂恢复正常作息,上午赵莉给孩子们讲课、做题,下午干活、自由活动,晚上再讲课、做题,日子过得非常充实。

过完春节,仿佛春天一下子就近了,山中的积雪开始融化,连吹在脸上的风都没了腊月的冷硬,变得柔和起来。

王绣和小可照旧隔三差五去后门,打的是挖冬荠菜的旗号,至于带回来些什么,只有她们娘俩知道,一般进了后门就直接放进后院放农具的仓房。

那个小小的屋子,都快成了娘儿俩的专用仓房,农具反而大多被挪到了种植蘑菇的棚屋里去了。

元宵节前,赵莉又跑了一趟县城,直接带回来三块手表和两张自行车票。

这是范老太替人要的,一个是她哥哥家娶孙媳妇儿,两个是范明武的战友要的,都是先把钱送了过来。

其实,小可网购了十块手表,留了一块给赵莉,剩下的六块给了黑市,作价一百,另外要了自行车票和工业券。

忙完这一单,小可和王绣也就暂时歇下了,过完元宵就要开学,另一边的秦乐也提前回了城,不仅仅因为开学,那小子一个寒假倒卖山货又挣了一笔,烧包的定了日韩五日游,急不可耐地要去北海道泡温泉了。

赵莉这一次从县城里带回来的,还有十来个灯笼皮。

所谓的灯笼皮,就是竹篾子编圆筒状,糊了一层薄薄的毛边纸,纸一般是红色的,或者粉红色,有的还绘有花鸟图案。

保民和保军看到这个,笑嘻嘻地去后院寻了块薄木板来,用锯子分割成十多公分的小木板,再用铁钩子在木板上烫两个孔,穿入铁丝,就形成了一个灯笼底,罩上灯笼皮,才是完整的灯笼。

想要点亮时,在木板上插一截蜡烛,就可以了。

小可第一次见这种灯笼,也很喜欢,还跑去拿了她偶尔买的香薰小蜡烛,又矮又胖,固定在灯笼底上特别牢固。

元宵节前一天,天刚擦黑,范大鹅就兴冲冲提着灯笼来找小可了。

“咱们去玩儿啊,要打着灯笼过桥,过了桥不生病。”

小可不知道还有这种讲究,但很高兴去玩新鲜的,于是飞快地吃了些饭,也拎着灯笼招呼上保群保众两个小表舅出发了。

小可家住在村西,与老村子隔着一条河,河上有一道砖桥。因为时间早,其他孩子还没有来。

几个人兴匆匆从桥上跑过去,没过瘾,又嘻嘻哈哈跑回来,连着跑了好几趟,范大鹅突然道:“要是吴小豹也在就好了。”

小可的笑容也是一滞,随即道:“他是个机灵的,会好好的。”

关键是,她们几个孩子,对这种事根本没办法。

保众不想看小可伤感,突然提议:“水库那边有一道木桥,咱们去走那个啊!”

小可连忙答应着:“好。”

范大鹅也兴奋起来,连连催促:“快走快走!”

所谓的木桥,其实就是两三根檩条,上边放了些杂草树枝,然后又铺了些土。

白天还好,略微有些晃也不太吓人,毕竟不是什么大河,冬天的河水结了冰,掉下去也不会有危险。

但晚上,四周黑咕隆咚的,踩在颤颤巍巍晃晃悠悠的简易木桥上,两边连根绳子都没有,更没有护栏……还真是有些让人胆寒。

好在,保群保众两个小表舅还是靠谱的,他们一前一后护着小可,一步一步走过了简易木桥。

这座桥,是对于砖桥的补充,一边是村落民居,一边是村里蓄水的一个水塘,连着大片的芦苇地。

入冬时,大多数芦苇被收割了,却仍旧余下一些边边角角不成材的,在不太寒冷的夜风里簌簌作响。

过了桥,小可就后悔了。

这边儿晚上连个人影儿都没有,黑咕隆咚的,半点儿热闹也没有。

而且,遥遥的,已经能够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出现在砖桥方向,看得她想快点儿回去,参与到小伙伴们的热闹中去。

“咱们回去吧。”几乎刚过了桥,小可就立刻宣布。大概是周围太安静,她说话不自觉地压低了声音。

“……好吧。”保众有些意犹未尽,却不得不答应。

范大鹅和保群都没有意见,于是,四个人转身往回走。

却在这时,参差寥落的芦苇丛里突然传出一声尖叫:“啊,你吓死我……呜呜……”

小可吓了一跳,差点儿把手中的灯笼给丢出去。

其他三人也差不多,都吓得僵在原地,动弹不得。

过了一会儿,那边再没有动静传来,范大鹅才小小声道:“是不是……有坏人啊?”

小可摇摇头,她也不知道。

但她隐约听着,刚才尖叫的女人声音有点儿耳熟,却一时又想不起来是哪个。

“咱去看看?”保众总是好奇心最旺盛的那个,很是跃跃欲试。

小可伸手拽了他一把,打个手势,四人快速通过木桥,一路往砖桥那边走。

离开木桥一段距离,小可才安排起来:“大鹅,你去找你爹,让他过来看看,就说听到有人呼救。”

呼救了吗?范大鹅有些迷糊,但对小可的话还是本能地相信,毫不迟疑地答应着,就往自家跑。

保众不甘落后,道:“咱们呢?也去喊人?”

小可摇摇头:“民兵有巡察的任务,其他人……没用。”

其他人大概是不相信小孩子话的,更何况,在不知道什么情况的前提下,叫一些乱七八糟的人来,万一真的是青年男女谈恋爱,民兵查到传播面毕竟小,被一群社员当场看到就麻烦了。

这个年代虽然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但却绝对不代表晚上青年男女在芦苇荡里约会被人允许。

若是被捉个现场,男方损失不大,女方的名声可就臭了。若是两人婚事不成,女方想要嫁人也找不到好人家了。

这可是70年代,八零初还有‘流氓罪’的,小可就曾经看过一个案例,说是某城市女青年在自家组织舞会,并与男青年发生了关系,然后就以‘流氓罪’判了死刑!!!

小可没有犹豫,和两个小表舅留在原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