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70福娃六岁半 > 第100章 麦收麦收

第100章 麦收麦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70福娃六岁半!

申述的人太多,处理过程就比较长,赵莉打听过了,两三个月有结果都是快的,有的前前后后递了十几次申诉,等了将近两年了还没有结果。

但那种情况都是比较复杂的,一时无法确定的。相对的赵家的情况比较明确清晰,相信处理会快一些。

去了一趟海市,又给爸妈和哥哥寄了些钱票、吃的穿的,她也能安心等待了。

回到青山大队,赶上一个月的测验考试,赵莉忙着出考试题筹备考试,然后是批卷排名次……忙碌起来,就更没有时间胡思乱想了。

小可请了一周假,考试却仍旧双百分第一名。

赵莉去公社开会,都有老师向她取经,怎么教育的女儿那么优秀。赵莉跟人家说她没管过,都是孩子自己学的,人家一脸‘你看我信吗’的表情,搞的赵莉也有些哭笑不得。

保民回归,又恰逢麦收前相对清闲的日子,王家三位舅爷带着几个大表舅来到青山大队,给吴家加盖三间东厢、后院的棚屋也改建成三间大屋。

范明武也带了十几个青壮劳力过来帮忙,他还帮忙买了一批青砖瓦片,新改的房子就用青砖打地基,房顶覆瓦,连前院的正屋和西厢也加了瓦片。

人多力量大,只用了一周时间,几间新屋拔地而起,老屋也修缮了一遍。

范老太带着儿媳妇过来帮忙烧饭做菜,看着齐齐整整的屋舍院落,忍不住感叹:“不说之前的破仓库,就比你们去年刚搬进来时,是大变样儿了。”

这前后两套房子齐齐整整的,跟当年地主家的二进大宅子也差不多了。

保民的老丈人杜大队长得知了吴家盖屋,很热心地帮忙介绍了一个老木匠,这位已经六十出头年纪,手艺是正经拜过大师傅学出来的,之前在公社木工组里上班,如今退休,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徒弟干活儿。

这位接活儿,不仅手艺好,还能帮忙买木料。

王绣问过价钱,索性让他打完新屋的门窗后,再打一些家具。

赵莉和吴禀礼结婚时,家里不宽裕,就打了一套桌椅和两口箱子,连个正经大衣橱都没有。如今手里宽裕了,吴老太就老木匠一起打了。

不仅仅给赵莉的,还有给小可和几个侄子的,林林总总大小十几件呢。

吴家的新屋盖起来,地里的麦梢儿也黄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麦收农忙季。

这样的农忙季,全村老小皆上阵,包括王绣和赵莉婆媳。

倒是吴家婆媳是自愿,并非强制,她们心疼小可,不让她参加劳动也就没人说什么。

山里的王庙大队麦收要完几天,保民兄弟四个也准备先在青山大队帮着割几天麦子,再回家收麦。

放了两周麦收假,小可却仍旧起的很早。

她早起到后园子里看一圈瓜菜的长势,再顺便绕着院墙的几棵树找一遍——麦收时节,大的知了还没出,却有一种个头小的麦知了正当季,她早上绕着树根找一遭,每天都能收获三四只。

王绣给了她一个罐头瓶,她每天把捉到的嫩知了丢进瓶子里,攒上四五天,就能炸一盘解馋了。

这东西,是小可唯一能接受的虫子食物了。范大鹅和保众他们的食谱要广泛的多,夏天有瞎碰和知了,秋天有蚂蚱和豆虫。

那种翠绿色大豆虫,像小孩儿手指一样粗细,四五厘米长,保众他们一次能捉几瓶子。

其他孩子只能烧着吃,王绣纵着他们,西厢的锅灶由着他们折腾,保众他们负责捉,保军负责做,放一勺油炸,嘎嘣脆喷喷香。

不过这场景,小可纯属听说,她是不敢吃的,连看都不敢看。那画面,她想一想都头皮发麻的。

保民在院子一角倒腾他的蘑菇基质。

小可好奇地问:“民表舅,不是说封一段时间吗,咋又捣鼓上了?”

保民抬起手,眉头皱着:“天气热,湿度太大,我怕腐熟过了。”

基质堆制,主要是发酵产热,让营养更容易释放。但这个堆制对温度和时间是有要求的,持续高温时间过长,堆出来的就不是蘑菇基质,而成了肥料了。

小可笑呵呵地挥挥小拳头:“民表舅加油!”

她转身继续溜达,走了几步突然停住,回头问:“湿度高几天了?”

麦收季是初夏,虽然天气温度高,湿度却往往并不高。

保民正在发愁这事儿,立刻道:“三天了。”

小可的眉头也皱起来了。

连续湿度过高,很可能是下雨的征兆啊。

她抽空出了后门,上网搜索77年的天气记录,但却发现,网上能够查到的只有前新世纪的,没有70年代的资料。

没办法,她只能上网搜天气知识,又网购了天气预报的工具,开始尝试自己判断天气变化。

同时,按时收听广播电台的天气预报,哪怕这个年代的天气预报准确度有限,哪怕这个年代的天气预报范围比较宽泛。

她检测了两天,并且听到天气预报本地可能有短时间雷雨大风时,拉着王绣听了。

王绣一听要下雨,根本坐不住,这可是事关整个大队口粮的大事儿。

她顾不得做了半拉的饭菜,就往大队部跑。

小可有些忐忑地看着她的背影,生怕奶奶被人笑话而难堪。

却不想,王绣去了没多会儿,就笑呵呵地回来了。

“奶,咋样?”小可问。

“下午就开镰!”王绣爽快地给了答案,又补充道,“我去时,咱们村里两个老头子先到了,说是他们看天气不太对,宜早点儿下手割麦。”

“老头子?”小可有点儿懵。

王绣笑笑,坐到灶前继续烧火,一边道:“都是种了一辈子地的,看天吃饭,时日久了,总能看出些门道来。”

小可瞠目,半晌说不出话来。

她还是轻忽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现在70年代,大多数人都关心集体财产,或者说,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看到庄稼被糟蹋,因为,那些是他们的口粮,被老天爷糟蹋了,他们就要挨饿。

很残酷。但很现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