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末千里漂流 > 第74章 江南

第74章 江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末千里漂流!

多尔衮对江南的事情上了心,就叫人把相关的塘报、禀帖、奏章都找了来,这一细看,就发现了不对劲。一是到江宁(满清把南京改成了江宁,一直叫到了民国才改回南京)的驿路之一居然在郯城给断了;二是有人胆大包天胆大妄为在运河上劫了船队;三是貌似洪承畴、孔有德被抓去了崇明岛,这问题有点大了,孔有德那可是封了王的,这把我大清的脸是打的啪啪啪的响了。

而这时候尼堪的死讯被压下没有上报,主要是他的脑袋被割走了,一众亲随没有把首级赎回来之前报上去按照满清的规矩都要被杀头,家人还要被贬为奴。等到赎回首级之后上报虽然还是要受罚,但是不会死,所以亲卫们选择了把脑袋赎回来,暂时上报的是重伤,等到脑袋回来再死。

要救洪承畴、孔有德的话兵力可能不够,多铎的镶白旗前一向就汇报说过病倒了一多半,现在已经在慢慢的往回撤了,勒克德浑就没有带几个人过去,八旗军兵看起来多,可是那么大的中原一撒,还真的就抽不出多少机动兵力来。

就让沂州的军兵去把郯城打通吧,于是要求打下郯城的旨意就发向了济南。

至于洪承畴、孔有德,多尔衮并没有太在意,这些家伙死了也就死了,虽然感觉有点可惜,但也没啥大不了,想当奴才的排着队呢。不过阿济格那边刚刚收降了左梦庚几十万兵力,就让他们向东打,左部还有几万条船正好用的上。反正这些尼堪死了完全不可惜,多死一些还省的管他们的饭。

不过洪承畴这个废物点心被人给逮走了就有点麻烦,本来是计划利用这货的影响力去招抚江南那些造反的文人士子的,南方出身又可以信任还要名气大,能满足这些条件的还就只有洪承畴,其他文人文名超过洪承畴的没有一个可以完全相信。就好比某些妓女希望所有的良家妇女都落水一样,只有洪承畴这种人渣才希望所有的文人都投降满清,这样就没人鄙视他了。

八月初一

连接东海所和海州的海东大桥建成,一期输水管以竹管铜管铺在桥侧每天输送58吨涟河水到东海所,现在东海所的工厂很多,仅仅靠花果山的山涧水完全不够用,海水也不能用,所以涟河水就成了必要的补充。22kV交流输电线路从东海所东的仙姑岭通到海州及锦屏山,桥头堡常驻辅兵24警卫6人,电话线路通到郯城,桥面是如同泸定桥那样的木板铺就,可以单向通行四轮马车。

海东大桥建成之后,来往于东海所和海州城之间就方便了太多,以前要么乘船冒着汹涌的波涛穿越海峡,要么多花半天时间乘船绕过云台山,现在直接坐车或者步行过桥,时间就节省了不少。

烤烟香烟在东海所制成,想想后世的中国烟草,就知道利润多么可观。

东海所开工制造铝合金抛物面和笙式集音器,它们可以让人听见远处的声音,等于长了个顺风耳。

渡口堡到阜宁堡运河及闸坝完工,这样小型漕船就可以从南通经过运盐河直达渡口堡,再过黄河从云梯堡运河去海州,一路不用入海,河口的人字形船闸可以防止黄河水倒灌,极大的增加了安全性,。

八月初二

左梦庚旧部清军数千人乘百余船在靖江登陆,小部分船被击沉,大部搁浅,生擒2336人,大部押送到南通审讯甄别整编。

南通马改乙型马船下水,武装蒸汽疏浚挖泥船下水,沿运盐河开始疏浚作业,图纸送到东海所开工武装蒸汽挖泥船。

武装蒸汽疏浚挖泥船: 单桅硬帆,桅高22.8米,长16.8米,宽6米,吃水1.8米, 排水量120吨。 最大起吊重量6吨 。90kw三涨式蒸汽机,煤舱18吨。航速8.2节,额定水手16人水兵6人,7管20mm火箭巢2具,19管30mm火箭巢1具, 蒸汽驱动液压弩炮2台蒸汽抛射器1台。

这种挖泥船最大的缺点就是有点费铜,锅炉和气缸、活塞、轴承、螺旋桨大多都是铜部件,这么一条船下来大概要三吨多重的铜料,如果铸成铜钱就是一千来贯,可以兑换千两白银。

挖泥船具有三种工作方式: 一是船艏的倾斜式挖斗,可以挖到水面下3米,效率较低;二是吊机的垂直挖斗,挖掘深度受吊索长度限制,效率最低;三是高压蒸汽射流驱动的污泥泵,直接吸取水底泥浆,深度同样是水面下3米,效率相当高。

海州给山东说书人发放《说岳全传》,《大明英烈传》,《碧血扬州》,《东江群英谱》,《江南抗暴录》,《古今奸贼集》话本赴各地宣传,规定每月到就近县城报到汇报情况领取津贴。

江南难女挑选首批30人组建琼花剧团,前期首先进行心理辅导和军事、卫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

八月初三

方老哥乘春风号去胶州,随船运送六辆四轮马车的主要零部件及其它工业备件,初五到胶州。蒸汽吊船1条载30kw蒸汽机2台开往胶州,初七到达,胶莱运河开挖,同时坝上石子路开工。海州往胶东电话线路开工。培训班的原太监学员在海州发现可疑人物,调查处与内卫接手监视监听跟踪。

胶莱运河连接胶州和莱州,修通之后航船可以从胶州湾直达莱州湾,缩短了5\/6的路程,更是避开了风高浪急的成山头,安全许多。这条运河在元代就已经修通,可是到了明代却淤塞了,而因为有京杭大运河的存在,跨越山东半岛的船运要求并不迫切,这条运河也就一直荒废着。

修通胶莱运河还有军事上的好处,一是本身可以作为防御工事存在,二则方便军队调动,三是方便后勤运输和物资交流。

有蒸汽犁、蒸汽炉、高压水泵帮忙,还有足够的人力、畜力,工程进度挺快。这一次在胶莱运河上修了六道船闸,以免水流太快把潴泽(百墨湖)的水放光了,有这么一个湖的好处要大于坏处,现在胶东也不是太缺耕地。

八月初五

方老哥在胶州踏勘重晶石、萤石、天然卤水矿, 安排海润百货设矿石采购点,规划海水蒸发池开工。

蒙雁塔、岳书戟、于七、张广、武知节带熊蜂号浊溪号、马改甲2条、马改乙1条、武装挖泥船1条、蒸汽拖吊船1条入黄浦江。

勒克德浑赶到南京接替了确认感染天花发病的多铎。勒克德浑在扬州接到急报和摄政王多尔衮发给他的密函,立即下船快马赶往南京,正好躲过了蒙雁塔等人对船队的突袭。多铎这会已经满身痘疮内陷卧床不起,基本上没救了。

天花等恶性传染病对清军的杀伤力很大,历史上记载下江南的满蒙骑士受不了湿热的气候,抵抗力下降染病的很多,整体死亡率高达三分之一,明末后期前方打仗的都是原来的明军,满清八旗超过一半驻在京师,一半的一半在辽东。在战斗一线的满洲兵总人数不超过三千。

后来在四川重庆和云贵打仗的双方将领多半是陕甘乡党,真的是一种悲哀。

南方的老百姓习惯了这些疾病,很多人得过有了抵抗力,中医还针对天花研发出了“人痘”,效果不如牛痘但是也挺有效。

八月初六下午在吴淞江闵行(今上海闵行黄浦江)段的得胜港(也称闵港),熊蜂号浊溪号借着风势从吴胜兆、高进库部背后杀入,连射带撞,毁大船8条、小火攻船过百条。火攻船对铁甲舰完全没有威胁,何况铁甲舰上还有全套的消防设备,土豪哥他们家原先开的就是做消防设备的安防公司,对消防再熟悉不过。

黄蜚、吴志葵部过半逃出,熊蜂号和武装蒸汽挖泥船上的蒸汽动力弹射器抛投草捆燃烧弹攻击清军炮兵阵地效果很好,完全压制其火力。战兵36人直接从马船上骑马杀出,突击射杀砍杀过二百,擒炮手27人收民夫92人,缴获大小炮37门,吊到挖泥船和蒸汽拖吊船上23门,让黄吴部运走14门。

高进库部200名骑兵未敢靠近射程范围,熊蜂与挖泥船拖吊船将黄吴两部搁浅船只大部分拖带挖出,出吴淞口去崇明岛。黄蜚、吴志葵收容残部,仅余军兵2160人,船320条,家属630人,少了一多半。

在历史上此役的主攻者是李成栋,在本书里,他的军队被主角们吞了。现在正逃往南方,等他东山再起,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现在替代李成栋的是高进库,不过不管换成谁都一样打的明军没脾气。

黄蜚和吴志葵两个水师提督莫名其妙的带着自己的船队从长江进了太湖,在太湖里吃喝倒是不愁,但是没有前途。他们准备经过吴松江移师崇明岛的时候,被手下的某些人把行踪透露给了清军。而就在两军交战的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把他们的大船全部拍在河岸边上的稀泥里搁浅了,然后大多数都被火攻烧毁,幸免的也在岸边预设的炮兵阵地威胁下投降,两人全军覆没,被俘虏后拉去江阴城下劝降,引出了阎应元那句:“有投降将军,无投降典史” 的名言。

镇南伯黄蜚是曾经的东江镇总兵黄龙外甥,任都督同知、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吴志葵,字圣嘉,淞江华亭人。崇祯六年武举,现任吴淞镇总兵。

这场大风是明末几场奇怪的大风之一,表面上看是清军上应天命,实际上有其他原因,书中以后会说到。

八月初七

老哥在莱西踏勘南墅石墨矿,海润百货设矿石采购点。采购莱阳梨200kg发运海州。

铝合金骨架滑翔翼在东海所制成试飞成功,少年队高翔陆飞带领操练,少年们很勤奋学习的很快,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独自飞上天空了。

八月初八

多铎病死于江宁(南京),清廷按照摄政王多尔衮的嘱咐秘而不宣运尸回京。

方老哥在黄县踏勘煤田和油页岩,根据张子豪手机里存的资料,挖探井19米深处见到三米厚的煤层,在黄水绛水之间征地动工建设工业区,砖窑、水泥窑、焦炉开工。

蒸汽机和蒸汽吊船到达胶州投入胶莱运河工地。

南通重机开工制造大型机械,水压机、冷热轧机。

八月初九

老哥在登州蓬莱县踏勘铝土矿,征地开挖。

八月初十

左梦庚旧部人,1200条船登陆靖江,江中堡了望塔发现敌踪发出警报,武知节和雷钢带人提前通知转移靖江城外村民,坚壁清野,但仍有2成不足3000人死心眼不听劝告。

熊蜂号浊溪号出击,击毁烧毁大船约一百,仍未能阻止敌军登陆,左部贼军城外抢掠杀村民老弱病残800,强拉约1600民夫干杂活,明天攻城他们就是炮灰。稍微好看点的女子成了营妓,左良玉的军队这么干了十几年,比满清还坏。

熊蜂号浊溪号夜袭敌泊船锚地,烧毁撞沉数百艘,但是仍无济于事,左军的船太多了。

靖江这时候还是长江里的一个很大的岛,东西长,南北窄,东西最长处约15公里,南北最宽5公里。比同时期的崇明岛还大1\/3,是当时的中国第四大岛,老三是海州(后世连云港)的云台山(也叫郁洲山)。

靖江县城在岛的东南,距离长江边1.5公里,距离江南的江阴城10公里,这时候的江面宽度就有3.2公里,却已经是长江下游最窄的地方了,这时候的南通江面有14.3公里,跟东海混在了一起。大海涨潮的时候,潮头可以肉眼可见的拍到靖江。

整个靖江岛的生态环境极好,一半以上是湿地和沼泽,生活着水鸟、鳄鱼、麋鹿甚至还有犀牛。是的,这时候犀牛在中国还没有被灭绝,大明没有亡的时候靖江县有一项贡品就是犀牛皮。鳄鱼也不是单纯的只有扬子鳄,还有一种鳄鱼的个头是扬子鳄的一倍,当时叫鼍龙,不过已经比较罕见,主要是它们的皮太珍贵,导致了杀身之祸。

靖江县城的城墙前几天才修整完成,高一丈八尺(6米),厚八尺五寸(2.83米),周长3华里(1500米)。护城河宽度为三丈(10米),深一丈二(4米),直接通的是长江水。小船可以从长江通过西水关划进靖江县城里面,交通相当的便利。

在修复城墙的时候把四个城门楼都抹了一层混凝土,这会还没有完全干透。城墙上安装了一层粗大的木栅栏高1.6米,上面还有木头做的悬户,悬户上是涂了稀泥的苇席以防火箭。

突出的城楼上各摆了两门改2型佛朗机炮(20mm)和两门改3型佛朗机(30mm口径),每门炮配备6个子铳。黑火药准备了5吨,应该差不多够用。不起眼的大杀器是六台蒸汽炉和配套的十二台高压水泵,这一次会喷开水。

城墙下的藏兵洞里存了2000枚手雷,1000枚燃烧弹,500枚大号的震天雷,1000枚定向雷,由40名战兵,120名辅兵看守着。

城头上动员了500个靖江青壮,200名军工,城墙下是300名青壮和120名军工。

城楼上有80个炮兵和80个军工,40个辅兵。分散在四个城楼上,也就不显得有多少人。老洪和雷钢各带着12个战兵和40个辅兵准备补位。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敌军在西边离城5里的地方扎了营,做饭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晚上也没消停,点着火把在赶工制造攻城器械,云梯、巢车、冲车、高车、盾车、壕桥、投石机不一而足。

从大船上搬下来的几十台床弩被组装了起来,抬到离城墙100米的距离开始试射,酒杯粗两米多长的弩箭发出“嗡嗡” 声飞过来击碎城砖插入城墙,据说高手可以踏着弩箭攀上城墙。

临时赶制的投石机被安放在150米的距离上,靖江城的四周全是泥巴地没有石头,投石机的石弹也只能用船上搬下来的压舱石,还有拆民房的砖块,不过靖江城外就没有几座瓦房,所以砖块很少。

老哥方老大在奇山所(烟台)踏勘铁矿、铝土矿,为工业区征地,开工海边潮差水库和 义井河引流水库。

氟利昂制冷蒸汽冰箱试制成功安装于东海所生物实验室, 压缩空分深冷机组试制。

崇明岛荆本彻部骚扰海门被击退,海门通海运河河口的炮台没跟他们客气,一顿炮把他们的船干沉了两条。

…………

明末时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达,苏锡常平原和杭嘉湖平原大多数耕地被种上了经济价值高的桑树和棉麻,过去的苏杭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粮食的主产地移到了湖广(后世的湖北和湖南)。

而左良玉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惜“养寇自重” ,和农民军在湖广来回拉锯,后期更是大肆杀良冒功,大量的青壮被当成乱匪给砍了头成了“平贼将军” 左良玉的战功。本来是天下粮仓的湖广成了人间地狱,饿死的人比战乱直接杀死的人还要多很多倍,直接或间接死于左良玉之手的人可能比死于清军的还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