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 > 第九十二章 反身思维,古法今用求月票,求追

第九十二章 反身思维,古法今用求月票,求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狱中推算国数,老朱崩溃了!

第93章 反身思维,古法今用(求推荐,求月票,求追订!!!)

张丰把两个影响价格的因数解释清楚。

又让朱棣用反身之道与之联系起来。

供求关系和商品价值,这些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这一点,朱棣基本已经理解。

朱樉通过自己的臆想,将花魁联系起来,也明白了其中很多道理。

张丰继续说道:“你们还要注意一点,反身之道可不是这么简单的强制植入。”

简单联系起来朱棣能够做到,要深入还需要张丰点明。

“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我们的自我主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或者不影响事实情况。”张丰喝了一口茶,把茶杯放到桌子边缘,继续说道:“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都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

张丰利用反身之道,在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中,加入了一个思考的参与者。

若是单独的去理解供求关系和价值因数,很多人都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这是高中老师都不会告诉学生的秘密,除非你上到大学。

不把人的思维加进去,用供求关系只会导致误认为上涨的价格会一直上涨,下跌的价格会一直下跌,也会死板的认为价值被击穿,以后还会回来。

“懂得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来做正确的决策。”

张丰说道:“现在你们在想想,曾经有人遇到粮食危机的时候,就运用过这样的知识解决过,这个人能想到吗?”

之前张丰就说过,处理这样的危机,大明不是首次,以前就有过,前人就有很好的范例。

朱樉果断的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就算张丰把那人的名字说出来,他都不一定知道。

朱棣最后也放弃了,面有难色道:“张天师,我们真想不出谁能有这本领。”

“其实距离我们现在不远,宋朝时候的范文正公就用过类似的办法!”

张丰口中的范文正便是范仲淹,范仲淹死后谥号“文正”,后来就被人称之为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居然是宋仁宗时候的范仲淹范文正公!”朱棣双眼闪过一丝光芒,说道:“张天师说的乃是范文正公在杭州救灾的那次,哎呀,我怎么之前没想到。”

朱棣一拍大腿,之前学过的,就是到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时没有想起来。

这就跟在做试卷写答案一样,考试时候一直写不出来,一出考场,经人提醒,立即想到了答案。

张丰颔首道:“没错,正是杭州救灾那次,范文正公共用了三招,第一招,就是利用了供求关系。”

只有朱樉还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范仲淹好像听过,似乎文章也有读过一两篇,但还是忘记了,更加不知道他去杭州做了什么。

朱樉迷茫问道:“张天师,伱们说的什么杭州救灾,还有什么三招是什么?”

“在宋朝,杭州大饥荒,那会杭州城粮食购买不到,百姓把草根树皮都吃了。”朱棣替代张丰解释了起来,说道:“范文正公就用了‘慌政三策’,与寻常官员开仓救济百姓不同,首先范文正公就随着商户哄抬粮价,让杭州的粮食价格一路飙升。”

有这样优等生来解释,张丰顿时轻松了不少。

朱樉眯着眼问道:“当时的皇帝不把他砍了?”

朱樉的眼中皇帝就跟朱元璋一样,砍人如切黄瓜。

“二殿下,之前你都明白商人有趋利避害的特别。”张丰说道:“现在粮价这么高,你说商人还回不回来?”

这一言,直接点醒了朱樉。

商人趋利避害的性质他也知道,之前还想过用悬赏让商户回来。

“原来是这样,张天师,我悟了!”

朱樉蹦跶起来,满脸红光,说道:“你们是说把这些粮食的价格抬高,商人看到这么高价格,而且贪腐救灾物资的案子又结了,他们自然就会回来,这招夺笋,老阴了啊……”

这次朱樉说对了,商人趋利避害,没有害处的时候就会唯利是图。

只要利用好这一点,就能轻松把商户吸引回京师。

徐牢头一直在旁边听着,直到听到他们居然要把粮价抬高起来,满脸担忧,几位殿下是没关系,他回家还是家里的顶梁柱,粮价太高,影响的是他这种普通人。

徐牢头忍不住道:“殿下,张天师,老徐冒昧问一句,要是这样的话,京师的粮价不是会高到离谱?”

要有足够的价格才能把商户吸引回来,那价格必然高到离谱。

“不会高到离谱,反而会低到可怕!”

张丰微微一笑,示意朱棣解释给他们听。

朱棣会意,说道:“这便是刚刚天师说的供求关系,当年范文正公在杭州利用高价粮食把商户吸引回来,各地的粮商闻讯都纷纷涌向杭州,不乏还有一些路途遥远的。”

顿了顿,朱棣继续说道:“这么多粮食都到了杭州,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范文正公又下令,朝廷不再高价收粮,并让朝廷开始低价卖粮,这么一来,那些远道而来的粮商要想把粮食运回去,单独运费都比他们粮食还贵,更加亏本,只能想办法不断抛售,一度导致当时杭州粮食不值一文。”

这本来是范仲淹用来赈灾的,若是现在京师出现灾荒,他们或许能够想到,可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但这办法只要稍微进行改动,一样会有成效。

徐牢头主要就关心价额,听到粮价并不会因此居高不下,也就放心了。

张丰颔首道:“没错,这便是运用供求关系,调动商户,这里面的逻辑也在反身之道里面,商户看到粮价不断上升,这是一个现实情况,给到他们反馈,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做出行动,便是会大量携带粮食奔赴而来,如此,众多粮食都聚集到一个地方,又会形成一个现实。”

反身性在各种情况下都是有所表现,特别是在市场之中更加是如此。

朱棣脑海中不断用反身之道推演着各种情况,再思考张丰说的话,发现只要抓握了反身之道,竟然能够轻易的操控市场,操控商品。

“反身之道导致参与者于现实的理解是不完美的。”张丰一字一顿说道:“同时参与者的行为也会产生他们无法预知的后果!”

那些商户就是参与者,按着张丰利用供求关系,利用他们趋利避害和唯利是图的特别,给他们不完美的一个现实,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彻底买单。

朱棣激动的面色潮红,连喝了几杯茶水,还在消化着张丰说的这些。

……

朱元璋连连吞咽唾沫。

他能够想到,要是真的粮商都被吸引过来京师,那些路途比较近的或许还能回去。

那些稍微远的,根本就跑不了,那会京师的粮食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粮价还会降很多。

“范仲淹当年在杭州真的这般做到了?”

朱元璋用询问的眼神看向朱标。

朱标刚刚一刹那也是觉得自己太蠢,张天师提醒了那么多次,怎么把范仲淹的“荒政三策”给忘记了。

朱标重重点头,说道:“父皇,没错,那会情况比现在还严重,杭州到处闹饥荒,甚至传闻都快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是范文正公用了这等办法,才解决了粮食问题。”

既然古人可行,那现在也一样可以用,而且现在京师的情况,比当时杭州城要好很多。

朱元璋又继续问道:“刚刚听他们说范仲淹用了三招,这才一招,还有两招是什么?”

“还有一招是让杭州城中的寺庙翻修,让朝廷工部招聘大量的工人维修宫殿城墙。”朱标继续回答道:“最后便是范文正公带着各路富商,到西湖泛舟,并大摆宴席,天天吃喝玩乐。”

朱元璋听到第二条的时候,默默点头,这是以工代赈,现在大明一些地方出现灾荒也会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可是听到最后一条,皱眉道:“这范仲淹怎么跟老二一样,这第三招也就只有老二那样的混不吝才做的出来。”

听到范仲淹不好好去治理,居然跑去西湖吃喝玩乐,顿时就把范仲淹想的跟朱樉一模一样。

“父皇,不是这样的。”朱标解释道:“初时,也有人觉得范文正公是为了贪图自己享受,后来百姓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方才知道范文正公用心良苦。”

朱元璋问道:“这也能得到好处?”

“因为富商大量的消费,西湖边一时间人烟鼎沸,百姓摆了各种摊贩,售卖各种东西,常有一掷千金之人,自然有些钱就流入到了普通百姓手中,百姓有了钱,日子就更加轻松了。”

范仲淹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看上去是拉着富商吃喝玩乐,实际上是在拉动消费。

而且让百姓在西湖边摆摊,形成一整条街的小商贩,一个个小商贩就是一个个家,他们也因此得到了很多的好处。

“原来如此,这些办法,似乎都有张天师说的反身之道在里面。”朱元璋双目炯炯有神,道:“张天师深不可测,此反身之道已把前人的智慧浓缩了出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