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这个朱棣太狠了 > 第297章 三封信

第297章 三封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这个朱棣太狠了!

第297章 三封信

暗卫尾随之后才知道,原来那名使者是从山西布政使团太原郡而来,如今正是征燕左军的驻地。

这个时候,暗卫也是急了,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三,他是北平的负责人。

李三太跟随燕王已久,对朱雄英的实力了如指掌。

朱柏现在已经是燕王的心腹大患了,自然是不能擅自做主的。

所以这个棘手的问题,就落在了诸良的头上。

“雄英的叔叔?”陆小凤道。

朱棣也感觉到这件事情似乎有些棘手,朱雄英的叔叔是什么人?这人就是常茂,征燕军左方阵的主帅,郑国公。

而常茂为什么要给朱雄英写这封信,朱棣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

朱雄英原本是淮西诸将心中的希望,但自从他的双腿被打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本来朱棣还想着,朱雄英既然是个废人,就可以脱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快快乐乐的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朱棣也是有些担心的。

他倒不是怕朱雄英害了自己,只是怕朱雄英的精神状态出了什么问题。

朱棣是亲身经历过那一幕的人,他知道朱雄英的心里有一股怒火,那是一股无法熄灭的怒火……

他最怕的就是常茂等人,借着朱雄英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至于亲情?

不管怎么说,朱棣都不相信,在朱雄英被废的时候,

一夜之间,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其中,就有前蓝玉大将军,还有现在的郑国公。

“呼……”

可是现在,常茂却是堂而皇之的跟朱雄英接触,要说这里面有什么关系,谁也不会相信。

朱棣并不关心常茂会怎么做,他只关心朱雄英的心情。

朱雄英在西山书院呆了这么久,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乐观和乐观。

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朱棣心中不免有些担忧。

或许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朱棣正对诸良说起朱雄英,朱棣就收到了朱雄英的一封信。

朱雄英的来信并不长,只有寥寥数语。

大概是说,他的叔叔常茂,忽然让人来找他,是为了问一问他叔叔的打算,所以才会给他回信……

如今他已经摸清了常茂的心思,便将自己与常茂的书信全部转交给了朱棣。

“这个孩子……”

朱棣将朱雄英的书信读了一遍,不禁摇头叹息。

很显然,朱雄英已经放弃了亲情,在他的心里,只有四叔一个人,那就是那个为了救他而跳井的人。

朱棣按着朱雄英给常茂写的三封信。

第一封信很普通,就是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是说明自己的身份。

一开始,朱元璋对他起了疑心,让他不敢与朱雄英接触。

这个借口,只能说是马马虎虎,朱元璋并没有太多的怀疑,所以,这和常茂和朱雄英有没有关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第二封,常茂应该是从送信的人口中,得知朱雄英很清闲,没有人盯着他,于是就直接说了出来。

他对朱雄英说,如今朱允炫已被封为皇太子,他这个做叔叔的很是愤怒,他要替朱雄英报仇。

这一次,常茂将自己的意思说的很清楚,也将自己的野心说的很明显。

他对朱雄英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所有淮西的将军,都可以投靠朱雄英,在朝廷和燕王交战的时候,出兵攻打京城……

甚至,常茂还想好了,该怎么攻下京城,攻下京城之后,该怎么做……

想要攻下京师,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开城门,然后突袭皇宫。

常茂看似很直白的对朱雄英说,由于他身体有疾,不能当皇帝,所以他们会扶持他的哥哥朱允樋,成为皇帝。

再由朱雄英执掌朝政,虽然名义上不是皇帝,但实际上,他就是一个真正的皇帝!

朱雄英要做的,就是给常茂等人当挡箭牌。

大义凛然……

“这个常茂,倒是有几分心机。”

朱棣看到这封信后,不由得讥讽道。

在他想来,常茂还是把朱雄英当成了当初那个单纯的皇子,他相信,自己的话,会让朱雄英动心。

然而,他却不知道,此时的朱雄英,已经不能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了。

常茂想要欺骗陈恒,结果却是被陈恒给坑了……

“好样的!”

很快,他就将这封信扫了一遍,对朱雄英也是赞不绝口。

“看来,在我父亲生死不明的情况下,已经有人开始算计我了。”

朱棣感概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大明建国也就十几年的时间,距离稳定还差得远呢!”

对于这一点,诸良还是很了解的。

一个稳定的皇朝,往往要经过两代君王的打拼,才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皇朝。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经过了王朝更迭,被统治的人都被杀光了,他们的统治才会稳定下来。

但现在的大明,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

就像现在,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大多都是经历过朝代更替的。

在这些人当中,难免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念头。

陆小凤道:“朱重八是个叫花子,都能坐上江山,既然有机会,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

如果是朱元璋还活着,他们绝对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可现在朱元璋的生死已经很久很久了,所以才会有人想要动手……

“王爷,郑国公到底是他的意思,还是……”

诸良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

他犹豫的原因是,根据他得到的消息,这位郑国公,为人极为低调。

更要命的是,他手下并无亲信,只有父亲常遇春的两千精锐亲卫。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常茂没有反抗的能力?”

朱棣看向诸良,常茂的消息是朱棣派人打探来的,所以他对常茂的情况也很了解。

“不错!他不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诸良点点头,对此深以为然。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只要给他们一个合适的理由,一个合适的木偶,常茂的两千人大军,就足够让他们发动一次政变了!”

朱棣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在前世的史书中,明英宗仅仅用了一千京营兵马,就完成了这场“夺门之变”。

“这是常茂早就计划好的?”

诸良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质疑。

“那可不一定,他可能是最近才有这个想法,否则他不可能到现在还没有和雄英联系。”

朱棣接着说了下去。

“另外,我还注意到,他不止一次的提到过淮西一脉的将军。”

“不过,要说影响淮西大部分的将领,蓝玉或许可以做到,但他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可以确定,他不是这件事的关键,一定是别人做的!”

朱棣话音刚落,诸梁就开始在自己的脑子里寻找其他人。

可是,他已经将整个京城的军中勋贵都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那个最有可能成为这件事的人。

“放眼整个朝堂,能够有这么大影响力的,也就只有泰山和汤和了……不过,这两个人显然不是……”

最终,他只能苦笑一声,承认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

“谁说他就是将军了?”

朱棣这番话,仿佛是对着一个什么重要的人说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