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关于一九七五年的爱情 > 第5章 两个老故事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

第5章 两个老故事告诉我们文化的力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关于一九七五年的爱情!

现在到处搞文化振兴,也想了很多点子。但真正的文化是什么呢?如何通过优秀的文化带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改革以来,大部分的农民扔下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全国各地满地打工。荒废了亲情,淡漠了故园,年复一年赚了些不值钱的碎银,大都还给了银行,送给了医院。乡村渐渐荒没在杂草和钢筋水泥地和老幼病残殷切的目光里。所以乡村振兴是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失去了农村,天下不宁。所以乡村振兴真的是很重要。

今天想说的是文化振兴。很多时候,一首诗,一个故事就可以改变一个村子或一个城市的命运。下面的两个故事,或许可以给我们的文化振兴一些启示。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非常羡慕,希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可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话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邀请信: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里一家酒店的名字,李白听完并没有生气,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非常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这里,李白每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这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 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他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着名的送别诗给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因为这首诗,让安徽省泾县——汪伦的老家和汪伦名满天下。

唐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进士张继也进入避乱的队伍。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寒山寺的钟声传过来,让他久久难以入眠,心怀愁绪,也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铺纸研墨,写下了一首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不仅千古流传,而且这座小城也名传千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