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五回 救泗州辛谠北行 归大唐千里东迁

第五回 救泗州辛谠北行 归大唐千里东迁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咸通九年,公元968年,十月十七日。

庞勋大军抵达徐州城下,叛军已经多达六、七千人。叛军对城外的百姓进行抚慰,丝毫没有骚扰,百姓纷纷归顺。

崔彦真下令捉拿在城内的叛军家属,擒获数百人,押上城头斩首示众。

叛军将士皆大怒。庞勋遂下令擂鼓攻城,不到一个时辰即攻克徐州外城。

崔彦真退往内城。外城百姓也纷纷归附叛军。大家争先恐后,将装满柴草的车子推到城门下,一起纵火。内城遂告陷没。城内丁壮一万多人参军。

庞勋先谒汉高祖庙,便入牙城。监军宦官张道谨出来相见,庞勋不发一言,至观察使府衙升帐问事。

部将赵可立等擒获观察使崔彦真、兵马使徐行俭、都押牙尹湛、教练使杜璋等来献。庞勋在观察使衙署升堂落座,众将领排列两旁,戒备森严。徐泗道文武官员纷纷拜见,个个瑟瑟发抖,人人不敢抬头。

庞勋下令斩徐行俭、尹湛、杜璋全族。又欲斩崔彦真。

黄巢劝道:“大帅,崔彦真杀不得!请放低姿态,向朝廷请求节钺,言辞务必恳切。”

庞勋乃将崔彦真暂时囚禁在大彭馆。

黄巢又道:“温庭皓是大才子温庭筠的弟弟,他的文笔也很不错。可请他代为撰写奏章。”

庞勋遂召见温庭皓,喝令他为自己效力,并撰写奏章,向朝廷替自己请求任命。

温庭皓道:“此乃大事,非立等可就。请让我回家,慢慢思考。”

庞勋同意。次日,温庭皓仍未回报。庞勋再次召见他。

温庭皓道:“我兄弟温庭筠,诗词、文章、小说名满天下,我虽不才,也万难归顺叛贼,令我家族、父兄蒙羞。昨天之所以没有当场拒绝,就是为了回家一趟,与家人告别。现在,你可以杀我了!”

庞勋一听,火冒三丈,却又大笑道:“你这个傻瓜!竟然真不怕死!俺庞勋能夺得徐州,也不怕没人替我效力!”竟然放他回去。

当地有文人周重,也是个不第的秀才,以文才、智谋自负,庞勋用为幕僚。周重为庞勋向朝廷上奏,请求感化节度使节钺,其言辞十分傲慢。

奏章中说,徐州乃是汉朝龙兴之地,前些年朝廷对银刀军、雕旗军等的处理,十分不公。我徐州壮士,遭受冤枉被杀、被流放的不计其数。现在徐州十万大军,拥戴庞勋为统帅。奏章中还有“伏乞圣裁,复赐旌节。不然,挥戈曳戟,诣阙非迟”等威胁言语。

唐懿宗李漼(李温)大怒,仅下诏责备崔彦真及监军宦官,没有加封庞勋等人。

庞勋遂自称徐州留后。任命许佶为都虞候,赵可立为都游弈使,其他同党姚周、张实、张玄稔、刘巨容等皆为大将。

庞勋欲以黄巢为副帅。刘巨容密对庞勋说:“黄巢乃是文武全才,必不肯久居人下!除非主公愿意让贤,否则不可重用他!”庞勋乃以黄巢为兵马使。

庞勋下令招兵买马,许诺士兵可以随意抢掠。

城内百姓大喜,妻子送夫,父亲送子,儿女送父,拿着锄头、扁担、木棒,争先恐后加入叛军。

连徐州附近的丁壮也纷纷前来投效,甚至光州、蔡州、兖州、郓州、沂州、密州一带的贫苦百姓都向徐州赶来。十几天叛军就扩军到数万人。徐州城内,一时间物价飞涨。十天内,米价涨到每斗二百文。

庞勋派兵四处剽掠,屡次击败围剿的官军。附近盗匪、流民,纷纷归附。前两年叛乱的银刀军漏网之人,以及各地的亡命之徒,皆来投靠。

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十月底。

庞勋命部将刘行及、王弘立率精兵一千五百人进攻濠州。沿途裹挟丁壮,军队人数增加一倍多。濠州州兵只有数百人,刺史卢望回开门迎降。

庞勋又派部将梁丕率军一千人进驻宿州;李圆率军二千人进攻泗州。

杜慆听说李圆率军来犯,亲自登城守御,并立即派人向邻近各藩镇求救。

辛谠回扬州,与家人告别后,再次赶往泗州。

十一月初三日。

此时,泗州百姓扶老携幼,纷纷南下,向扬州逃亡,只有辛谠一人,逆行北上。有人劝他道:“人人皆往南逃,你却孤身逆行北上,岂非找死?”

辛谠赶到泗州城下,恰好李圆率军抵达,开始攻城。辛谠拼力划船,冒着叛军的箭雨飞石,赶在水门即将关闭前进入城内。

杜慆大喜,任命他为团练判官,协助都押牙李雅筹划守城。李雅将部众分成数队,以鼓声为联络,互相接应,不时出击。

李圆叛军攻城,城上箭如雨下,叛军退至徐城。城中人心稍安。

庞勋又派黄巢等率军进攻邻近州县,一连攻占鱼台、沭阳、下蔡、乌江、巢县等地。又攻克滁州,斩刺史高锡望;攻克和州,刺史崔雍投降。

崔雍派人携带牛酒劳军,引导叛军将领登上城楼,饮酒作乐,下令官军全部脱下铠甲,放下武器,指着所爱的两个人,说:“此二人乃我子弟,请求保全,其他人任杀。”叛军大肆劫掠,屠杀已放下武器的官军八百余人。

崔雍,出身名门士族之一的博陵崔氏,是着名诗人李商隐的表兄弟,竟然毫无道德底线。

宋州砀山县有磨山,数万难民逃上山避祸,庞勋派张玄稔率兵包围,时大旱,山泉枯竭,数万难民全部渴死。望着漫山遍野的尸体,张玄稔不禁戚然。

不久,叛军占领徐泗道全境,以及邻近州县,只有泗州刺史杜慆,尚自据城固守。

十一月中旬。唐懿宗李漼(李温)终于下诏,分兵三路,讨伐庞勋。

命右金吾卫大将军康承训,为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兼义成节度使,自徐州西面进攻;杨玄阶为总监军宦官;

命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自徐州北面进攻;

命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自徐州南面进攻。

又配备各道军队十万多人,命他们分别跟随三位大帅,讨伐庞勋。

又派大将宋威、曹翔等助战。曹翔,就是曹全晸的次子,少年成名,官运亨通,考中武科举后担任禁军大将,短短几年即出任泰宁节度使,驻守兖州。

叛军方面,李圆进攻泗州失利,庞勋再派大将吴迥率军一万,南下接替李圆。

十一月十七日,叛军再次猛攻泗州。时钦差宦官郭厚本,与淮南都将袁公弁,率淮南道援军一千五百人,抵达泗州城外,畏惧叛军势大,畏缩不前,就城南都梁城下寨。

辛谠请求出城求援。杜慆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同意。

晚上,辛谠独自撑一条小船,暗中渡过淮河,来到郭厚本军营。不料,郭厚本已经被吓破了胆,坚决不肯进军,辛谠空手而回。

几天后,叛军攻城更猛,纵火焚烧城门,城门几乎失守。城内守军拼死抵抗,才将叛军击退。

辛谠请求再次出城求救。杜慆道:“太危险了!再说他们已经被叛军吓破了胆,恐怕还是白跑一趟!”

辛谠道:“这次死活都要搬来救兵!如果他们不肯,我也绝不活着回来!”杜慆流泪送别。

辛谠再次划小船出城。城外叛军箭如雨下,辛谠早有防备,两手各举起一块门板档箭,门板顿时变成刺猬一般。辛谠来到都梁城晋见郭厚本,向他分析利害,郭厚本沉默良久,纠结是否下令出兵。

淮南都将袁公弁反对道:“叛军势力太大,我们自保都困难,哪里有能力救援!”

辛谠大怒,道:“盗贼百道攻城,早晚就要攻破泗州城皇上下诏,叫你们前来增援,你们却逗留十几天,不肯前进,真是上负皇恩,下负百姓!再说,一旦泗州城失陷。盗贼就要侵犯你淮南,荼毒扬州,你怎么可能独自幸免!我今天先杀死你,然后再自杀!”说完,拔剑要砍袁公弁。

郭厚本急忙抱住辛谠,袁公弁狼狈逃走。

辛谠向北望着泗州城的方向,痛哭流涕。士兵们深受感动,纷纷向郭厚本请战。

郭厚本这才下令拨付五百士兵,随辛谠增援泗州。辛谠向众人磕头致谢,遂带领他们渡过淮河北上,抵达泗州城下。

这时,叛军正在攻城。一位军校道:“看样子盗贼已经攻破了泗州,我们还是回去吧!”

辛谠大怒,一把抓住他的头发,举剑就要砍。那人拼命挣扎,然而辛谠身高体壮,抓住他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

众士兵慌忙求饶道:“他是带领一千五百人的判官,不能杀!”

辛谠道:“战场上妖言惑众,临敌退缩,必须当场处死!”

众人一再求饶。辛谠又道:“你们跟随我进攻,杀退叛军,我才饶他不死!”

于是辛谠擂鼓出击。众士兵向攻城叛军的背后发起猛攻。有士兵回头看的,辛谠拔剑就砍,大家遂义无反顾,直捣叛军身后。

城上,杜慆大声喊道:“援军到了!开城出击!”遂率军杀出城来。

叛军突然背后遭到袭击,一时不明援军虚实,吴迥遂下令解围而走。辛谠与杜慆合兵追杀,斩杀叛军一千多人,俘获两千多人。

庞勋闻讯,再派兵马使黄巢,率精兵五千,前来增援。

时叛军大将刘行及占据濠州,也派王弘立率军,与吴迥合兵一处,再围泗州。

淮南节度使令狐绹,接到朝廷诏令,派都押牙李湘,率军三千,增援泗州。李湘率军与郭厚本、袁公弁合兵一处,见叛军势大,遂在都梁城逗留观望,不敢前行。

镇海节度使杜审权,得知堂弟杜慆被围,立即派都头翟行约,率军四千,增援泗州。行至泗州城外,突然黄巢伏兵大起,顿时将四千镇海士兵,杀得一个不剩!

黄巢、王弘立趁胜追击,直捣都梁城下。

淮南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李湘慌忙绰枪上马,迎头遇见黄巢,被黄巢一枪刺落马下,叛军士兵立即蜂拥而上,七手八脚将李湘五花大绑,扔到黄巢脚下。郭厚本也无路可逃,被叛军生擒。

黄巢喝令将二人槛送徐州,交给庞勋发落,分兵占领都梁城,自引军进驻淮口,切断官军北上的水路通道。

袁公弁侥幸逃脱,率残兵败将,逃往扬州。

自此,泗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与扬州的联系完全断绝。

吴迥继续猛攻泗州。泗州被围已经两个多月,城内粮食快要吃完,士兵每天只能喝粥、吃野菜。城外已经没有援军。

闰十二月十日,辛谠第三次出城求援。当天夜晚,辛谠率敢死队十人,各持长斧,驾驶小船,暗中砍开叛军封锁水门的水上工事,悄悄出城。天亮后,叛军才发觉,急忙派五条大船追赶,又派步兵五千人,沿淮河两岸追击。敢死队奋勇抵抗,终于逃出罗网。

四天后,辛谠抵达扬州,晋见淮南节度使令狐绹。第二天,再渡过长江,抵达润州,拜见镇海节度使杜审权。之前,袁公弁逃回扬州,声称泗州已经陷落。大家见到辛谠,才知道泗州城内军民仍然在全力固守待援。

令狐绹备齐稻米六十万斤,食盐六万斤,增援泗州。杜审权立即派押牙赵翼,率军两千,武装护送。

辛谠率镇海援军,护送淮南援助物资,乘船沿运河北上,抵达楚州。楚州监军宦官张存诚也援助九船稻米。出了楚州,淮河两岸,已经全部被叛军占据。叛军还用铁索封锁淮河河面。镇海军士兵大恐,拒绝前行。

辛谠乃招募敢死队,许以升职加薪,得勇士数十人,先往泗州押送粮船三艘、盐船一艘。众人各持长斧、盾牌,冒着叛军的飞箭,斩断铁索,划船溯淮河西进,终于抵达泗州。泗州城内,军民为之振奋,欢呼声震动天地。

杜韬紧握辛谠手,流泪道:“没有你,饿也把我饿死了!”

其余船只继进,叛军出动数十艘火船拦截,镇海士兵不敢前行。楚州监军宦官张存诚急得要跳河自杀。

辛谠再率敢死队出城迎接,冲破叛军围堵,冒着矢石,将装满物资的所有船只接入城内。

却说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戴可师,率三万大军,计划先夺取淮口,再救援泗州。

闰十二月下旬,大军进抵叛军占据的都梁城。

黄巢见唐军势大,心生一计,乃派人晋见戴可师求降。戴可师传令退军五里。黄巢却率都梁城内叛军连夜弃城逃走。

第二天,戴可师发现都梁城已经是一座空城,遂与众将摆酒庆功,准备明日进军淮口。

午后,突起大雾,黄巢传令突袭唐营。唐军毫无防备,大败,几乎全军覆灭,三万大军大部分被杀或淹死,只有数百人仓皇逃脱,丢弃大量武器、铠甲及粮草辎重。黄巢当然笑纳。戴可师及监军宦官、众将领全被叛军斩首,黄巢令将首级传送徐州。

大运河汴河段全境落入庞勋之手。江淮、江南漕运,只能绕道寿州。黄巢乘胜包围寿州,缴获大量漕运物资。一时间朝廷用度也紧张起来。

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王晏权,也不断失败,朝廷命泰宁节度使曹翔接替之。

庞勋见唐军屡战屡败,越发不可一世,下令抢夺徐州富户财产,以作军用,自己每日学那懿宗皇帝,游宴无度,看戏听曲,政事皆委于下属。

黄巢见庞勋荒淫无道,料他难成大事,乃借口丁忧辞去。

转眼就是咸通十年,公元869年。

右金吾大将军、徐州行营都招讨使,兼义成节度使康承训,眼见徐州叛军士兵骁勇善战,官军难以抵敌,于是上奏懿宗皇帝,征调阴山府都督、沙陀酋长朱邪赤心,率三千精锐的沙陀骑兵为先锋。

朱邪赤心的儿子,朱邪克用时年十四岁,也随父出征。

有看官问,沙陀是什么民族?怎么没听说过?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只听说过匈奴、鲜卑、突厥什么的。

其实,沙陀就是突厥的一支。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时,蒙古土尔扈特部因不堪沙俄的压迫,自伏尔加河流域举族东归中国,受到清朝政府的优待和安置保护,双方共同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和谐共处的壮丽篇章。

无独有偶,大约一千年前,发生了一件类似的事件。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朝国力鼎盛,先后攻灭东突厥、西突厥、薛延陀等游牧政权,在西域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直抵巴尔喀什湖、咸海。后来,女皇武则天又设北庭都护府。安西、北庭两都护府以天山为界。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平定叛乱,朝廷将西北边疆的安西军等边防军调入关内作战。吐蕃趁机侵占了安西、北庭两都护府辖地。

公元九世纪初期,唐朝的西域地区已经被吐蕃蚕食殆尽。吐蕃统治者对这里生活的各族人民横征暴敛。沙陀部落日子很不好过,部落首领正密谋东归大唐。

沙陀,属于西突厥的一支,原来叫处月部落,一直在西域东部草原生活。今天新疆北部,北塔山南侧,奇台、木垒二县北部一带,附近有个大沙漠,当时称为沙陀碛,或沙碛。说是沙漠,但是冬天过后,春、夏天,山上的雪水融化,就像小河一样流下来,这里也就形成了草原、绿洲。

西突厥灭亡后,处月部落归顺唐朝,曾经追随唐军征讨高丽、薛延陀立功,唐太宗遂在沙陀碛设置沙陀府,任命其酋长为都督。从此这支部落就自号沙陀。而原部落名称----处月,发音转变为朱邪,其首领遂以朱邪为姓。

其首领拔野,曾随唐太宗李世民征高丽、薛延陀有功,封金方道副都护。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拔野为沙陀府都督,其后子孙五世相承。

唐玄宗天宝初年,回纥内附,骨咄支以沙陀府都督兼回纥副都护,后从唐肃宗李亨平定安禄山,授特进、骁卫上将军。

唐德宗贞元年间,骨咄支子朱邪尽忠继任沙陀府都督。不久,该地被吐蕃攻陷,沙陀府被废,其地并入金满州。后来吐蕃把沙陀部落迁到甘州(张掖)为奴。

再后来,回鹘兴起,与吐蕃发生战争。吐蕃经常调沙陀部落参战,沙陀人马经常担任先锋,死伤甚多。

六十年前,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

朱邪尽忠对其长子朱邪执宜说:“我们世为唐臣,不幸陷没吐蕃,今天征收牛羊,明天调发人马,还要受尽欺凌!”

朱邪执宜道:“吐蕃欺人太甚。留在这里,早晚被吐蕃人玩死!怎么办呢?父亲您早拿主意!”

朱邪尽忠道:“不如从萧关归唐,好过绝种。”

朱邪尽忠父子乃举其族七千帐,大约三万多人,收拾行李,赶上牛羊,浩浩荡荡向东迁移。吐蕃大军闻风追至,沙陀民众浴血奋战,历经百战,重创吐蕃军,但是自身也伤亡惨重。好不容易到了石门关,再次与吐蕃军遭遇,首领朱邪尽忠战死。

朱邪执宜率领余众,继续东归,最后艰难抵达灵州(今宁夏灵武)。唐朔方节度使范希朝亲自率军迎接,并上奏朝廷。

唐宪宗李纯下旨表彰,厚加奖赏,还在盐州(今陕西定边)腾出一大块地方安置他们,专门设立了阴山都督府,任命朱邪执宜为阴山府都督。不久,沙陀部落发展壮大,有精锐骑兵万余,号沙陀军。

后来,范希朝调任河东节度使(驻地太原),沙陀部落也跟随着迁徙到定襄神武川(今山西山阴)。

朱邪执宜多次为朝廷征战立功。

唐宪宗时,朱邪执宜入朝觐见,被授特进、官拜金吾卫将军。后来从攻镇州王承宗,迁蔚州刺史、代北行营招抚使。破淮西吴元济,授检校刑部尚书。

唐穆宗李恒时,成德王廷凑叛乱,他救援深州,击退成德叛军,入朝宿卫,拜金吾卫将军。

唐文宗李昂时,授阴山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隶属于河东节度使。

却说朱邪执宜死后,其子朱邪赤心继位为阴山府都督、朔州刺史。朱邪赤心娶妻秦氏,生有二子。

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九月二十二日,在神武川之新城,秦氏生下第三子。

秦氏怀胎十三个月,生产的时候难产,她痛苦难耐,整夜惨叫。朱邪赤心又惊又怕,到雁门求医,遇一神叟告诉他说:“此子乃天神转世,非巫医所及,你可赶快回去,率你全体族人,身披铠甲,手拿兵器,擂起战鼓,一边纵马奔腾,一边大声呐喊,围绕孕妇产房跑三周乃止,必可无恙而生。”

赤心依计而行,果然胎儿无恙而生,取名克用。是时,红光满室,白气充庭,井水暴溢。

克用一生下来就能开口说话,却喜军中之语。髫龄即喜骑射。他生来一眼大,一眼小,十分擅长射箭,只要他弯弓搭箭,必定百发百中。与发小们驰骋嬉戏,总是胜过他人。

克用十三岁那年,见两只野鸭在空中翱翔,射之连中,众皆惊叹。有一天,克用远远望见一群野鸭在空中飞翔,于是张弓搭箭,一箭射去,天上竟然同时掉下来两只野鸭,串在一支箭上,在场的人都被折服。

新城北有毗沙天王祠,祠前有一口井,一天,井水沸腾溢出,众人大惊。克用持酒祈祷道:“我有尊主济民之志,今日井水无故沸腾溢出,不知其主何吉凶祸福,天王若有神奇,不妨现身,与我把酒言欢、指点迷津。”

话音刚落,即有神人披金甲持金戈,从祠中飘然而出,望克用便拜。众人大惊,落荒而逃,只有克用从容举酒,与神人共饮、叙谈甚欢。

从此小克用名闻朔方。

咸通十年,公元869年,正月。

康承训率七万大军进驻永城西南的鹿塘,扎下大寨,连营三十里。

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曹翔,率两万大军进驻滕、沛二县间。

魏博节度使何全皞,派大将薛尤率军一万三千人,进驻丰、萧二县之间。

官军自去年底,南面战场失利后,西线主力及北面战场,对庞勋叛军形成全面碾压态势。

前来投靠庞勋的人越来越少,而四面八方请求增援的文书却雪片似飞来。庞勋分别派兵,四处增援。

徐州城内,留守的士兵只有几千人。徐州百姓,纷纷逃亡。庞勋派士兵抓壮丁,四处搜捕,每天只能抓到二、三十人。而叛军总数已达十多万人,粮饷也难以筹措。

庞勋下令征收辖区内富户和商户财货,比例高达七、八成,凡是隐瞒财货的一律灭族,先后被全家处死的有几百家。百姓开始暴动。庞勋自此深感恐惧。

叛军大将王弘立一向以勇猛自负,自从去年随刘行及夺取濠州,又随黄巢取得都梁城,越发骄傲。乃上书庞勋,自告奋勇要去对付康承训主力大军。

庞勋大喜,乃命其率三万精兵,西行逼近鹿塘接战。

二月中旬,王弘立渡过睢水,遥见唐军阵容散乱,数千名士兵,一个个病病歪歪,仿佛连刀枪都拿不稳。中间,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位老将,身材早已发福,挺着圆滚滚的将军肚,身后大纛旗上,绣着一个斗大的字,康。正是招讨使康承训。

王弘立笑对左右道:“康承训这个老汉,哪里懂得什么兵法?难怪之前败于南诏之手,虚报战功,欺骗皇帝老儿!吾今日必破之!”

乃挥军袭击,大军霎时便将康成训等团团包围,那一帮老弱残兵,根本不值得一扫,纷纷溃退。王弘立急忙下令杀向康成训的中军。

突然,一声号炮,一队骑兵突然杀出,一个个身穿黑色铠甲,骑黑马,来去如黑旋风,忽左忽右,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为首一员大将,正是沙陀名将朱邪赤心。

朱邪赤心使一口开山大斧,招式狠辣。身边的沙陀骑兵,也是人人凶悍,奋力砍杀。康成训也突然率军反击,直杀得王弘立三万大军鬼哭狼嚎,死伤惨重。

不好!有埋伏!王弘立连忙挥军撤退。

刚刚逃出十几里地,后面追兵渐远,众人长出一口气。

突然,又是一声号炮,迎面又有一队骑兵杀出,为首一员小将,黄头发,鹰钩鼻,一眼大,一眼小,正是朱邪赤心之子、沙陀小将朱邪克用。克用使一口长刀,左劈右砍,叛军纷纷倒地。

“一个小屁孩!狂什么狂!”王弘立亲自绰枪上马,来战克用。

克用照王弘立头上就是一刀,王弘立挺枪来挡,这才暗自吃惊:“这小子力气这么大!”只战了十个回合,王弘立拨马便走。

叛军早已吓破了胆,哪里还有还手的勇气,纷纷夺路而逃,很多人被杀死,或者跌落睢水淹死。

原来,康承训率少量老弱残兵,拿自己作为诱饵,故意向王弘立叛军示弱,却是朱邪克用之计。

之前,克用对父亲道:“我们骑兵人数太少,只有出其不意,才能一战破敌!”

朱邪赤心与康成训商量,康成训同意。朱邪赤心遂与克用设下两路埋伏。

叛军果然中计,死伤惨重,损失两万余人。自鹿塘到襄城,叛军尸体堆积五十余里。

叛军大多数是被裹挟的贫民,侥幸不死的,都四散逃往山林水泽。王弘立单身匹马逃回徐州。

庞勋、许佶大怒,囚之欲斩。

欲知王弘立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