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 > 第425章 新的体系

第425章 新的体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开局被李二模拟发现了!

不多时。

李世民便来到了试验田,而袁天罡和一众大小官员早早的在一旁等候着。

“臣参见圣上!”

“臣参见圣上!”

“免礼!”李世民摆了摆手。

众官员起身,袁天罡走出列来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不等袁天罡说话,李世民就有些迫不及待。

“如今已是八月初,到了小麦收割之时,这试验田的小麦如何了?”

他目光朝着试验田内看,迫切的想知道实验田的小麦能不能收割,产量有没有增加五十斤,这一次能不能赢过那孙思邈。

此事事关他的颜面!

若是能赢的话,那更是可以让儒家做点文章,写成祥瑞,告知给天下。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东西,但灾年能传出这样的好消息,能够让百姓安稳不少。

袁天罡赶忙回答道:“试验田的小麦已经到了收割的时节,臣正在犹豫是不是要告知给圣上和文武百官。”

李世民很着急,事实上他也很急,他也很想知道这小麦的增产情况是多少。

但他更想将将小麦增产的这个消息告知给文武百官,告知给天下百姓,他想将一部分的功劳归在道家身上。

若是做到了,那道家将会一飞冲天,甚至是延绵千年。

为什么他这样做?

这还要从道家在社会和朝堂上尴尬的地位上来说。

在朝堂上,道家一直是竭尽全力的想要展示自己,不遗余力的帮助帝王。

但结果哪怕掏心窝子,到最终也顶多做个国师,主持祭祀,占卜,看天。

因为绝大多数的道士的技能就是这些,简单来说就是多而杂。

这些技能难以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也难以影响朝政。

除了道家本身的技能问题,还有就是皇帝的防备。

秦始皇那么强的人都被道家方士给忽悠瘸了,做皇帝的这要是不防着点,那将来自己不也是有人生污点??

再加上清静无为的理念,让道家一直发展不起来。

所以道家其实在朝堂上一直是不怎么重要的尴尬的地位。

要是这一次,自己让小麦增产,善于耕种的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能够获得百姓的认同。

那道家哪怕不会祭祀,哪怕不会占卜,这些杂七杂八的技能,也同样会受到帝王的重视。

即便帝王是昏君,凭借着这个善于耕种,也同样能够在社会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身为帝王对于他这点小心思一眼就看了出来。

不过,他并不排斥,因为道家人的技能是真的多。

打仗的时候,祭天,占卜,看星,根本不用担心迷失方向。

还懂得水温地理,能根据地势地形,或埋伏或攻击,能进能退。

士兵受伤,还能就地取草药,救治伤员,就算出现了伤亡,也能来安抚一下士兵。

这道家人,那是相当的好用,谁用谁知道。

而今更是懂得杂交培育技术,农药化肥等的制作,这更不能拒绝了。

对此,李世民微微点头道:“可有信心超过那孙思邈的产量??”

袁天罡闻言,面露惊喜之色,显然李世民这是同意了。

他当即大声回答道:“有。”

“好!“李世民闻言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既然爱卿胸有成竹,那朕便让百官前来观看试验田的收割,以告知天下,这般祥瑞之事!”

“臣谢圣上!!”孙思邈脸上的笑容止不住。

对于产量超过孙思邈,他可是太有信心了,甚至可以说是百分之百的超过孙思邈。

幽州的气候,水文,以及湿度,可以说是寒苦之地,这怎么能够比得过长安?

在化肥,有机肥相同的情况下,同一种植物就算是有品种的差异,但绝大多数的又怎么能比得过长安?

“好!”李世民转头对着宦官说道:“传文武百官来试验田,随朕一同见识这试验田的产量!!”

“是!”宦官应道,还不退后,转身便去通知文武百官。

而孙思邈则来到李世民的面前,领着李世民走进了试验田中,神情自豪的介绍了起来。

“根据这次上千亩地的实验,臣得出了最好的施肥用量,施肥时间,以及产量最高的麦种···”

“臣觉得可以全国推广有机肥,化肥这两种肥料和农药···。”

李世民点了点头:“朕也在想此事。”

说着他看向了远方,只见麦浪黄如金,波涛翻涌,长势喜人,嘴角不由的露出了一丝笑意。

“此事事关重大,全国各地有三百六十州,上千郡县,涉及很广!!”

“还有那农药的推广,化肥厂的建立,有机肥的沤制等技术,也需要专门的人才配合当地官府,才能造福百姓。”

“······这一次改变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试验田有了准确的配比,那剩下的就是开采生产化肥,推广农药技术,沤制等技术的全国普及了。

但是,这全国的三百六十州都要推广,这涉及的地方广,耗费的钱粮也必将是天文数字,还有耗费的时间也必然是长的。

除了钱粮以外,还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这些农药,化肥,有机肥的生产需要一些技术,杂交水稻的种植那技术就更高了。

事实上,其实李世民还想把水车曲辕犁等也一同纳入这些人才的技能中。

这么一看,大量人才,技术多,这么一看好像除了道士以外没人能够胜任了。

事实上,李世民也很想启用。

至于为什么,还是因为好用省钱。

技能多好用,还有就是,道士身份低下,学这些比较简单,也不会在乎什么身份地位。

要是儒家的人来学,那得成本就高的去了不说,搞不好成天勾心斗角,学的一塌糊涂,到了地方只能做一个酒囊饭袋。

至于省钱···

道士的道馆可以直接作为道士的办公的府邸,实在不行再把佛教的寺庙也一同挪出来给他们,这要省下一大笔钱。

而且平时的时候他们还能兼职大夫,祭祀等获取收入,这就不需要给他们太多的相关福利,这又省下了一大笔钱。

除了优势以外,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就是以什么名义指挥道士,道士又怎么让地方官府配合生产有机肥这些呢?

是让道士做官?还是别的什么?

本质上,李世民是不想给他们做官的。

这官的都是高人一等的地位,这都高人一等了,哪还会愿意心甘情愿的推广研究?

因为大多数做官的人都是为了钱和权,这不可避免的会陷入勾心斗角的竞争之中。

这每天都在勾心斗角,哪还有心思做研究?

但不给人,不给人升迁,人家哪还有动力给你干活?

但而大多时候道士是不能随意调动的,比如研究杂交水稻,这个地方的气候和水文这几年道士刚刚被熟知,这就调走,那杂交水稻岂不是得重新适应新环境?

这三五年就调换,那杂交水稻光适应地区去了,这还研究什么?

所以他们不能纳入现在的官员制度的体系之中。

想要启用道士,那就得有新的制度,包括考核规则,升迁的规则,以及福利的规则,得想出一个新的制度,新的管理方法方式,新的收入和盈利方式。

除此外还得考虑当下国情,比如文武百官能不能接受,百姓会不会接受,以及所带来的弊端和好处。

这需要考虑很多很多,更需要时间去检验这一套新体系。

“朕也没有头绪!”想到这么多的东西,此刻李世民也不由的感到头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