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寒门小郎君 > 第64章 圣手贺双卿

第64章 圣手贺双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寒门小郎君!

贺双卿在县学里找了一名过去还算关系不错的秀才,主动搭话,索要的官青纸帖子。

幸好亲自过来观看,否则就会露馅了,只有桃红虎皮宣纸所做的帖子是由姚公亲笔手书。

剩下所有的官青纸帖子是由他的门生代劳,想来也是,以姚公的名望怎会亲笔手书大量的官青纸帖子。

先不说会把这姚公给累坏了,突然出现大量的姚公行书,以后就卖不上价钱了。

姚公倒是不在意银钱,却会得罪曾经找他求个字的燕蓟府大姓。

贺双卿仔细看了好几遍,摸清楚了官青纸帖子上的字迹,面带笑意回去了。

这一幕却被有心人李永熙看见了,立即走了过去,询问那名秀才:“贺双卿与你说了些什么。”

秀才皱起了眉头,不想搭理李永熙,冒然询问别人私下里的交谈十分犯忌讳。

何况还涉及到了贺双卿,秀才更不愿意说出口了。

李永熙下意识就要掏出一锭银子,想到这里是县学,在漕水书院里读书的人非富即贵,停止了伸向荷包的手掌。

把手伸向了悬挂在腰间的香囊,精巧的湘绣香囊递了过去。

秀才起初还不怎么在意,闻到香囊的味道,立即满脸笑容的接了过来。

秀才小心翼翼打开湘绣香囊,果不其然,正是名贵的沉香。

虽然不是莺歌绿、兰花结那般的上等沉香,只是寻常的糖结沉香,已经殊为不易了。

秀才小心翼翼的把湘绣香囊挂在自己腰间,如实相告:“贺双卿与我没有说两句话,只是索要了我手里的官青纸帖子,好奇这一次小汴京诗会的帖子写了什么内容。”

李永熙大失所望,更是心疼,拿出名贵的沉香只换来了一句不痛不痒的话。

心里对于赵庆的恨意更浓了,如果不是他刻意靠近贺双卿,不至于让李永熙的名声在县学里变差。

为了挽回名声,时刻关心着贺双卿的动向,得知贺双卿找到了一名秀才,李永熙迫不及待的想要得知交谈的内容,拿出了沉香作为交换。

李永熙转身刚要离开。

听到那名秀才困惑不已的念叨了一声:“谁都知道贺双卿获得了姚公亲笔手书的桃红虎皮帖子,怎么会眼馋我手里的官青纸帖子,着实奇怪。”

秀才说完这句话,摇了摇头,迈步离开了县学的铜钟旁边。

李永熙停住脚步不动了,哈哈大笑了起来:“赵庆这次只要敢去参加小汴京诗会,注定要栽在本秀才的手里。”

只是一个人知道这件事还不稳妥,李永熙借着打击赵庆的名头,纠集了不少秀才。

谁敢染指贺双卿就是犯了众怒,何况还是一个乡下来的穷书生,这让非富即贵的秀才们更加愤愤不平了。

只是由于武举人宅子没被雷劈那件事,秀才们产生了忌惮,不想平白无故的得罪一个运道比较好的人。

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李永熙拉不来一个人,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没有一个蠢人,不想给他当个挡箭牌。

得知了赵庆有可能拿着冒充的帖子,进入了小汴京诗会,顿时引起了不少秀才的兴趣。

没过多久,李永熙已经拉来了十几名秀才。

准备在小汴京诗会入口的地方盯着,等着看赵庆的笑话,让他名声扫地。

贺双卿回到赵家宅子以后,找来了各种墨块,最终找来了姚公门生所用的那种墨块。

剪裁了十几张合适的官青纸,开始在上面临摹官青纸帖子的笔迹,给赵庆写了一封帖子。

接连临摹十来封,经过比较过后,贺双卿挑选了一封最能以假乱真的官青纸帖子。

赵庆拿在手里看了看,虽然没见过真正的官青纸帖子,还是不得不赞叹了一句:“足够瞒天过海了。”

贺双卿得益于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连姚公都被她骗了过去,得意的笑了。

突然想起来还能有利可图,贺双卿扭了扭手腕,装作乏力的样子:“临摹别人的笔迹耗费很大的精力,肯定要多吃几顿胭脂米滋补身子。”

黄婉儿没事的时候,背着小竹篓,在院子里种一些又好看又能吃的院植。

此时刚好在书斋的窗前,清理干净过去留下来的杂草,种植了茱萸。

茱萸的味道辛辣,不仅能够用来当做佐料,成熟以后还会长出的红彤彤小果子。

十分的喜庆好看,当做院子里的花草也是不错。

黄婉儿放下手里的小锄头,用力挥了挥稚嫩的小手,吸引了赵庆河贺双卿的注意。

等到两人看见了她,黄婉儿雀跃不已的说道:“只要庆哥哥能够进入小汴京诗会,给先生做一个月的胭脂米。”

贺双卿笑眯了眼,没有端着读书人的架子,高兴不已的说了一句:“小汴京再也没有比胭脂米更好吃的东西了,有了一个月的胭脂米,保证能够让赵庆进入小汴京诗会。”

贺双卿显然很懂人心,知道黄婉儿最在意什么。

黄婉儿听了这句话,咯咯笑了起来:“先生说了这话可不许骗人,如果庆哥哥进入不了小汴京诗会,以后不给先生做胭脂米吃了。”

贺双卿下意识想要拍胸膛,手掌拍到一半,赶紧停了下来。

波涛过于汹涌,只是用红肚兜绑着已经殊为不易,手掌拍在上面很容易就引起红肚兜的炸开。

贺双卿心有余悸的收起了手掌,笃定的说道:“什么时候欺骗过你,距离午饭没有多久了,本先生想在中午就吃上一口胭脂米。身上有了力气,下午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再写十封官青纸帖子。”

小汴京一般都是一日两餐,即便大户人家只是两顿正餐,分别是在早上和晚上吃。

中午倒是也有一堆,只不过以点心茶水为主,很少有吃正餐的习惯。

赵庆习惯了吃三顿正餐,黄婉儿依照他的口味,每天做了三顿。

家里都是穷苦人家,能够多吃一顿自然是好事。

只有贺双卿一个人不习惯,刚开始的时候依旧是在中午吃些点心茶水,后来架不住黄婉儿做的饭菜太香了,改成了一日三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