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影视新人生从小欢喜开始 > 第九章 成亲与上任

第九章 成亲与上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影视新人生从小欢喜开始!

第172章 成亲与上任

李玉作为状元,如果选择留在京城,那么必然会前途远大。

可是李玉依旧选择外任。

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大家对此都不是很理解,惜才之人也都纷纷劝解。

可是李玉还是选择了外放。

最终,所有人纷纷摇头。

很快,对于李玉的安排结果也出来了,李玉被任命为郓州寿张县正八品县令。

按照往常惯例,像李玉作为状元,那一般都是可以被授予京官,做个从八品的校书郎等较为清贵的小官。

品级虽不高,可是却可以接触中枢,本身也是作为以后的高级官员培养的。

然而李玉却觉得,自己并不愿意在赵恒底下做官,并且京城是非也多。

开封虽然繁华,可李玉更不愿意在这个权贵众多的地方虚度光阴。

毕竟,这官做也做了,那么想比在京城花费十几年熬日子,不如外任地方,这样才可以做些实事,从而有机会获取功德。

不然,除非做到宰相,不然留在京城就是无止境的党争,完全没必要。

李玉由于是新科状元,那么按照京官来说,就是从八品,可是又有规矩,京官外放那就得提个半品。

规矩是规矩,可李玉本以为自己会被记恨,从而做不到正八品。

却不想给了自己寿张县这个上县的正八品县令。

像京城或者一些重要的县城县令才会是七品官,其余一般的县城也只有正八品。

有的甚至是从八品。

所以对于自己的安排,李玉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只是参加了个科举,得了个状元,便可以主政一县,成为数万人的父母官,李玉没有理由不满意。

也只有真正主政一方,才有可能获得人望功德。

不然就会受制于人,什么事也做不了主。

由于李玉是新进进士,也是可以有个假期的,所以他也没有急着上任。

李玉请了假期,想着回去一趟,完成对赵盼儿的承诺。

不过还是要求李玉三个月内到任。

告别了顾千帆,李玉归心似箭,回到了钱塘。

路过杭州城,也见到了王知府。

对于李玉的选择,王知府痛心疾首。而李玉也明白了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正八品县令,且没有被安排到犄角旮旯,都是因为王知府帮自己使了钱财。

对此,李玉当然心存感谢,该花的钱财也从分红里匀了出来。

回到家里,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一起迎了出来。

她们也早就收到消息,李玉高中状元。

家里的下人们也是感到骄傲,他们身为奴仆,却没想到自家主人能够考中进士,成为官老爷。

要知道,奴仆也是有追求的,给一个乡间土财主和给一个士大夫做奴仆,那江湖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这些人出去买菜,看到别的同行,也会受到别人的巴结和羡慕。

哪怕是一些生意人,也会客客气气。

宰相门前七品官,可不是说说的。

当然,如果让他们去做皇帝的奴仆,除非逼不得已,不然没人愿意。

除了府里的人,还有孙三娘的娘家人也是扬眉吐气。

之前选择退婚,然后将孙三娘嫁给李玉做小妾,那也是被邻里之间给唾弃的。

准确的说,是嫉妒。

毕竟,都是普通人家,谁不想让自家闺女卖个好价钱。

可是随着李玉做了官,那么这些邻居便再也没了所谓的唾弃。

一个个乃是更加嫉妒了,态度也变成了祝贺。

有句话说得好,当你发达了,周围全是好人。

“夫君~”

晚上,赵盼儿看着眼前的李玉,心中激情澎湃。

“娘子,我看过了,半月后就是良辰吉日,我们成亲吧!”李玉道。

“好!”

第二天开始,李玉便可以筹办起这次婚礼。

李府管家名叫李忠,是李玉给他起的名字,乃是当年一同买下的奴仆。

这李忠没什么大才,但是做一名管家,那是完全够格的。

在他的操持下,很快便将李府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

为了将这场婚礼办的盛大一些,李玉特意又去买了几十个忠厚的奴仆。

而且自己以后要去外地做官,那么钱塘这边自己暂时不会将赵盼儿等人带上吃苦,所以多买点人也能照顾家里。

至于这些男仆,李玉也都教了拳脚功夫,就是希望这些人能够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护着些家里。

很快,半个月一转而逝。

这一天,来了很多宾客,来参加李玉的婚礼。

王知府带着自己的儿子也来了。

王知府的儿子叫王曾,乃是咸平五年的状元,和李玉一样,都是三元及第之人,如今三十来岁,是一名京官。

而王知府能从县令一下子做到杭州知府,除了钱财,也有这么一个优秀儿子的原因。

王曾对于李玉也是神交已久,之前李玉进京赶考,他正在外地为官,如今刚刚调入京城,顺路来见一见父亲,这才能够参加这场婚礼。

“你们两个都是年轻人,又都是三元及第,可以多交流交流!”王知府乐呵呵道。

之前由于李玉一直没有参加科举,所以他也就没有将儿子与李玉互相介绍。

“孝先兄!”“子圭兄,恭喜!”

除了王家父子,还有很多当地的举子以及官员也都来此祝贺。

随着宾客到来,李玉和赵盼儿的婚礼正式开始。

由于两人都没有父母,而王知府私下又和李玉平辈相交,他的身份作为主婚人已然就够了。

所以两人以天地为高堂,正式结为夫妻。

对于李玉和赵盼儿的婚礼,孙三娘和宋引章是很羡慕的。

不过他们的身份只是妾室,没办法让李玉像娶赵盼儿那般,给她们一个婚礼,而她们也知道这个,故而也只有羡慕。

晚上,李玉来到婚房,看着眼前娇滴滴的赵盼儿,忍不住亲了她一下。

“夫君,现在盼儿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叫你夫君了,真的很开心,总感觉这一切都不真实!”

“娘子,有什么不真实的,这个世界,也只有你才能做我的妻子!”

“嗯,不过我只是一名犯官之女,以前还入过乐籍,你不会嫌弃我吧,毕竟我可是听说,京城很多权贵可都想招你为婿,像什么勇毅候的独女,像什么……唔~”

越是这个时候,赵盼儿显得越是患得患失,李玉干脆也不让她继续嘀咕下去,一下子吻了上去。

春宵一刻值千金。

这一场婚礼在整个钱塘都让人津津乐道,不是因为李玉乃是新科状元,也不是什么新娘子多么美丽。

只是因为李玉安排了半个月的流水席,让整个钱塘县的百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乞丐,又或者一些路过的人,都畅畅快快吃足了半个月了流水。

对于这些花费,李玉也不心疼。

钱财对于李玉来说,够用就行。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也是一场功德。

从赚了钱开始,李玉便一直在默默做着善事。

婚后,赵盼儿作为主母,也是秉承了李玉的意志,一直在钱塘县做着善事。

救济百姓,修桥铺路。

李玉在和赵盼儿度了一个月的蜜月后,这才选择将孙三娘收入房中。

当那晚李玉来到孙三娘的房间后,孙三娘喜极而泣。

至于宋引章,年纪还小,再等等。

等李玉三年任期结束,那便可以了。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就到了李玉不得不离开前去上任的日子。

“夫君,盼儿真的很舍不得你!”

赵盼儿抱着李玉,泪眼婆娑。

“老爷!”

而孙三娘和宋引章也是在一旁抹着眼泪。

看着梨花带雨的赵盼儿,李玉不由想起了当年两人初见的时候。

那时候的赵盼儿,也是这般,拽着自己,不让自己离开。

一眨眼,却是小姑娘变成了大姑娘,而他和赵盼儿,如今也成为了正式夫妻。

“娘子,此去路途遥远,放心吧,等我安定下来,到时候再把你接过来。”李玉也只能轻抚着赵盼儿的后背,轻声安慰道。

没办法,古代可不像现代,不说交通,单单一个路况,就可以让人深受折磨。

更何况到了寿张县,一切都没有安顿好,让赵盼儿几人现在就跟着自己去,完全就是受苦受累。

对此,李玉肯定舍不得。

赵盼儿当然也知晓这个,她只是舍不得李玉罢了。

最终,两人还是依依不舍做了告别。

“出发吧!”

李玉吩咐一声,带着两个机灵的小厮,做上马车,前去上任。

这两个小厮乃是李玉之前所买,他本来想要轻装简从。

只是赵盼儿坚持,这才带了两个,照顾李玉的起居,也有个跑腿的人。

李玉给这两人取名李大和李二。

经过差不多十天的路程,李玉一行总算来到了郓州。

郓州是个好地方,乃是王知府使了钱财之后,特意为李玉选择的。

咸平三年,河绝受淹,就连州城也换了地方。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泰山封禅,三次路过此地,对于此地也是记在心里,并承诺会将郓州升为东平府,郓州所有官员都会得到晋升。

所以李玉只要在这个地方出了政绩,那么升官就容易很多。

李玉先是去了郓州城,见了知州。

这知州也没有为难李玉,两人相谈甚欢。

“李知县,你是第一次做官,也是第一次主政一方,可对寿张县有所了解?”

自从这郓州得了宋真宗的承诺后,每一任知州都以发展郓州作为己任,也都想着有一番作为。

所以这知州见李玉只是个毫无经验的小白,这才询问。

他也不是故意为难李玉,而是想着提点一番,让其能够在任上做得好一些。

“请知州大人指点!”

李玉也没有自顾自的说一通,毕竟也要让领导有点成就感。

果然,知州捋了捋胡须,说道:“这郓州在咸平三年遭了水灾,这个你应该知晓吧?”

“嗯。”李玉点了点头。

知州继续说道:“虽然郓州遭了灾,也一直到这几年才恢复过来,可是也正因为这水灾,使得郓州地貌发生了改变,形成了一大片的湖泊,当地人称之为梁山水泊,而寿张县正是在这水泊的北部。

这郓州由于身处交通要道,所以来往商旅众多,当地民风彪悍,前些年又遭了灾,故而有很多人落草。

虽说现在日子也好过了些,但依旧有不少强人,尤其是那梁山水泊,更是有一群强人占据,袭扰周边百姓和商旅,特别是你即将上任的寿张县,更是重灾区。

所以你上任以后,第一件事便是要将当地的盗匪解决,如此才可以发展民生。”

闻言,李玉点了点头,拱手道:“多谢知州大人指点,如此下官对于接下来的事情也有了头绪!”

李玉当然知道这些,从知道自己被任命为寿张县令开始,他就已经做了功课,也知晓了这里的匪类,不然也不会不带上赵盼儿。

这几百里梁山水泊,由于其天然的位置,所以一直都会有强人占据,根本禁不了。

李玉还知道,百年后,这里的梁山好汉们还会发动一场规模甚大的起义。

不过如今这些匪类,却也只是小打小闹,对李玉来说,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这时候,知州继续说道:“由于只是一些匪类,加上地形复杂,所以本官也不可能掉厢军去剿匪,不过除了调兵剿匪,其他的如果你需要什么帮助,也都可以找我!”

闻言,李玉再次拱手道谢。

对于知州的话,李玉也是若有所思。

这知州不愿意调兵,一方面的确是这盗匪规模不大,另一方面,只怕也是因为调兵不易。

虽然知州可以上奏朝廷,请求调来厢军,可这意义就不一样了。

一旦动了军队,就说明有叛乱发生,这对知州来说,乃是污点。

而知州和李玉说这么多,只怕也是希望李玉能够心里有些准备,省的一不小心,被匪类所杀,连累了他。

不过一般盗匪也不可能这么做,如果真到这一步,那就是妥妥的造反了,连招安都没办法的那种。

毕竟现在大宋还没到晚期,如今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和这知州继续聊了一会儿后,李玉便离开郓州城,来到了自己的辖区寿张县。

而上任第一天,李玉便遇到了一个难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