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北宋君临天下 > 第31章 茂德帝姬赵福金

第31章 茂德帝姬赵福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北宋君临天下!

慈元殿内,朱琏看着眼前的女子也是一阵无语,这个女子便是太上皇赵佶的第五女,赵桓同父异母的妹妹:茂德帝姬赵福金,早年嫁给了蔡京的第五子宣和殿待制蔡鞗,还为蔡家生了两个孩子。

如今蔡家被查抄,赵福金便不胜其烦的找到了朱琏,多次求她希望能让赵桓赦免蔡家,但赵福金也不是傻子,她知道蔡家罪大恶极,她也不可能救得了所有人, 她只是希望自己的丈夫蔡鞗能够得到赦免,不用被流放到边疆充军。

这个请求对于朱琏来说轻而易举,只要她开口赵桓一定会答应,而且蔡鞗是没有过错的,还对宋王朝忠心耿耿。只是因其父蔡京误国,蔡鞗不可避免的受连累,所以才被流放充军。

但朱琏深知不能恃宠而骄,而且后宫不得干政是自古以来的古制,所以她不想让赵桓为难,因此一直拖着这件事。

见赵福金还在请求,朱琏准备将话说开:“福金,不是皇嫂不帮你,后宫不得干政你是知道的,你现在这样不是为难皇嫂吗?若你真的想救蔡鞗不如去求你皇兄。”

赵福金呆愣愣的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气氛陷入尴尬的时候,赵桓的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贞儿,夫君今日在朝堂上一举干掉了李邦彦。”

他本来是想让朱琏夸夸自己,只不过,当他进入主殿后,率先看见的不是朱琏,而是站在一旁的茂德帝姬赵福金。

赵福金不愧是北宋第一美人,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再加上已经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又是23岁的芳龄。难怪会被金国二太子指名道姓的索要。

但赵桓可没有任何非分之想。

赵福金在看到赵恒后先是一愣,然后便连忙行礼,对于赵福金来说赵桓这个哥哥在他们小的时候关系还是很好,直到她16岁出嫁后,双方就很少往来。

如今,赵桓又变得杀伐果断,这让赵福金有些紧张,虽然她是父亲最宠爱的女儿,可是她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已经将父皇囚禁起来了。虽然她也认为父皇过于懦弱,在这样的形势下皇兄做的没有错。如果皇兄还政于父皇,她还有些看不起自己这位皇兄。

“福金怎么来慈元殿了?”赵桓的话将她从思绪中拉回。

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只能保持沉默。

见她不说话,赵桓便看向了朱琏,被皇帝盯着朱琏也没有办法,只好实话实说:“福金是为了蔡家的事,想让官家放了前宣和殿待制蔡鞗。”

听到朱琏的话,赵恒的脸色明显的沉了下来,赵福金见他这样便知道此事恐怕没戏。但是他接下来的一句话,却直接给赵福金说懵了。

“放了他也不是不可以,毕竟蔡鞗也没有做什么错事,只不过受他爹连累罢了。但是他家的其他兄弟一个都跑不了,还有朕看在福金你的面子上,一直没有查抄蔡家,但如果要让我放了蔡鞗,那蔡家就要被必须被抄家。”

赵福金见赵桓要放了自己的丈夫,也不管什么条件,连忙点头。

就这样蔡鞗在赵福金的帮助下,避免了流放充军的下场。但是蔡家也从往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跌落到谷底。如果没有茂德帝姬赵福金在恐怕蔡京得罪的那些仇家,早就让蔡家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赵福金见事情已经办完,也就识趣的走了。

见赵福金这个电灯泡走了以后,赵桓便和朱琏两人你侬我侬,又是一阵恩爱。

但是没过多久,赵柔嘉那个小豆丁,便跟着梅儿回来了,在主殿内没看见母亲,就想向内殿跑,幸亏被眼疾手快的宫女给拦下了,不然非得要看到些什么少儿不宜的画面。

赵柔嘉有些不解的看着面前拦着自己的宫女:“为什么不让我进去啊?”

小宫女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只能撒谎道:“官家和娘娘在内殿有要事商议不让旁人去打扰,一会儿就会出来请小公主等一会儿。”

见此,赵柔嘉便听话地坐在主殿的椅子上百无聊赖的玩着一个小扇子。就在她要等的不耐烦的时候。

赵桓和朱琏终于从内殿中走了出来,只见朱琏脸色有些羞红,但反观赵桓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赵柔嘉看见他们两个出来也颇为识趣的没有问他们干了什么,只是对着朱琏喊道:“母后,儿臣饿了要吃饭。”

“好好好马上就吃饭。”说完,便吩咐宫女将餐食端上来。就这样,三个人在慈元殿内开开心心的吃了一顿午饭。

吃完饭后,赵桓便去了垂拱殿。今日上午光开朝会,便花了大把的时间,还有大量的奏折没有看,所以下午他必须要加班加点的工作。

就在赵桓加紧批阅奏折、处理公务的同时。汴京内城天波门外,工部侍郎王林正在指挥工匠搭建义学的场地,有些好事的百姓便在此东张西望,想要知道朝廷要在这里修建什么。

王林见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想起了尚书对他的嘱咐,这次修建义学不光是为了提高将士们的待遇,还要配合兵部的征兵,所以王林便带着工部的一众官员随便找到一个高台,便对着围观的百姓解释道:“诸位乡亲父老大家都好奇朝廷在这里建的是什么吧?那么本官乃是工部侍郎王林特地在此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这是官家为了犒劳征战有功的将士和为国捐躯的将士所建的义学,它的作用是只要是为我大宋建功的士卒,便可以免费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一切吃穿用度由朝廷负责。”

听他这么说,有人明显是不信,因为宋朝自建立以来,便重文轻武,武人什么时候得到过好脸色,民间更是有谚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见众人面面相觑,王林便知道这些人不太相信,但是为了配合兵部的征兵工作,他只能再次拉下脸喊道:“诸位乡亲父老可千万别不信,等咱这义学已建好!在大名和汴京为国捐躯的将士的孩子便能在这里上学。”

听到这儿,人们才终于有些相信了,紧接着人群内便有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开口喊道:“这是真的,官家亲口答应开办的易学,为的便是解除征战将士的后顾之忧。”

“我还听说这易学不光要在汴京开办,以后也会在其他地方开办。”

“而且这义学内不光教读书识字还教授武艺,从义学内出来那便是文武双全。日后前途定是不可限量。”

众人你一嘴,我一嘴,终于是让人们信了义学。人群中的年轻人也暗暗的下定决心要当兵,为自己的孩子搏一个前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