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北宋君临天下 > 第78章 大理朝贡

第78章 大理朝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北宋君临天下!

听她这么说,种师道有些诧异,自己的孙女自己了解,聪明伶俐,很有主见。

既然敢当着自己的面说有喜欢的人,恐怕是想嫁给对方,而且两人恐怕是两情相悦。

“是谁啊?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就那么几个,韩国公的孙子,泗水侯的小儿子,还有常平侯大儿子,其他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纨绔子弟。”种师道一个人在那里喃喃自语,看的种瑶都有些想笑。

“不行,要不把你二爷爷也叫回来吧,可是北方金人虎视眈眈,你二爷爷也回不来了啊!”

看着这样小心谨慎的爷爷,种瑶心里一阵发酸,在自己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战死沙场,母亲因为忍受不了父亲的突然离去,得了重病没有几年也便撒手人寰,将她与哥哥留在这世间。他记得自从六岁以后,就一直跟着祖父,祖父视他们如珍宝,小心翼翼的呵护着。

钟瑶不忍心他在这里瞎猜,便直接开口告诉他了,“祖父,我心仪之人是信王赵榛。”

“谁?”种师道一脸不可思议的问道,皇室中人还是亲王。

“那他喜欢你吗?”种师道知道这样不妥,但他还是要问清楚,总不能让自己的孙女稀里糊涂的就嫁人。

钟瑶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道:“他自然心仪孙女,还是他主动向孙女表明的心意。”

种师道听到后,并未说话。反而开始沉思起来。反倒是一旁的钟瑶继续说道:“祖父不知,今日宫里举行家宴,信王当场向官家请求为我和他赐婚。”

他的这一句话,终于将种师道给拉了回来。“那情况怎样?官家有没有给你们赐婚?”种师道急忙问道。

只见钟瑶轻轻地摇了摇头,轻声开口说道:“官家说婚姻大事,必须双方都同意,官家说找个时间让祖父和孙女一同入宫再详细商谈此事。”

“嗯,这才像个样子。”说着说着种师道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对着钟瑶问道:“你说今日信王在晚宴上,求官家为他赐婚,现在晚宴才刚过去没多久,你怎么就知道了?小丫头不老实,说有什么瞒着祖父。”

“哎呀,祖父也没有什么,就是信王的书信。好了,天色也很晚了,祖父快去休息吧,孙儿就不打扰祖父了。”种瑶边撒娇边说道,种师道本来就很宠这个孙女,现在见她服软也不再刨根问底。钟瑶一看没事了说完后便直接跑走了。

看着远去的背影,原本慈祥的脸瞬间恢复原样,种师道身居朝堂几十年,深知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信王赵榛他也见过,是个不错的孩子,可他为什么偏偏看中了瑶儿?若瑶儿嫁给他,钟家会不会受到官家猜疑?

这些他必须都考虑进去,恐怕明日朝会结束后,要和官家亲自谈谈了。

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早朝,这是赵桓回来后的第一次朝会,众臣都非常重视,随着王怀吉的一声“陛下驾到。”

群臣纷纷跪地叩拜“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赵桓穿着他的绯色官袍坐在龙椅之上。神态自若,这些天他早已熟悉了这当皇帝的流程,应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众卿可有事启奏……?”赵恒的话还没说完便被打断。

“官家,臣有事启奏。”出列的正是礼部尚书:张恭谦。此人是三朝元老,如今已经60多岁的高龄依旧掌管着礼部。在文臣之中威望极高,同时也是少数几个三品以上的中立派,既不主战,也不主和。所以不管是哪一派上位,他们都极易遭受打压。但张恭谦或许是老了,没人跟他较劲。加上对外战争一直取得不了多大的胜利,礼部也没有多少油水,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将张恭谦给忽视掉了。

“张卿家说吧!”

“回官家,如今年关将至,按礼制每年十二月,以大理为首的藩国将会入京朝贡,所以大理国王特地上奏请求官家允许大理使团入京。”

听到他的话,赵桓微微点头,如今才刚刚十月多,大理与汴京相隔4000多里,使团如果现在出发沿河顺流而下,一个月一定能抵达汴京。

其实大理和北宋的宗藩关系建立还不到十年,大理国王如此谨慎,恐怕也是因为宋朝成功抵御了金国的入侵。

如果不是宋徽宗赵佶好大喜功,大理恐怕永远都不会成为宋朝的藩属国。历史上大理前前后后共11次请求成为北宋的藩属国,其中前十次都被拒绝,直到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大理国王段正严第十一次请求宋徽宗赵佶才得到同意。如今宋朝换了皇帝,段正严必须要重新讨好。

说起这段正严也是个狠人,在位39年,享年93岁,是大理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但依旧无法改变被高氏架空的命运。这些都是后话,以后再说。

得到皇帝认可后,张恭谦便退下了。

赵桓四周看了看,见无人出列便开口问道:“京东路平叛一事处理的如何了?”

听见皇帝询问,兵部尚书孙傅连忙出列道:“回官家,种彦崇将军已经将战报递呈到了兵部。三日前,我大军便已击溃叛军主力,现在正在向密州、沂州等叛军老巢挺进。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此次叛乱。”

“嗯。”赵桓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并没有太过在意,他看着下面的孙傅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原本之前想给孙傅找个别的职位,将他从兵部尚书上调走。但后来发现孙傅虽然没有军事指挥上的才能,但是在协调调度这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很适合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同时由于他升迁的太快短时间之内无法再向上升迁,原本他只是一个中书舍人,太子亲信,还是赵桓在登基时为了权利顺利过渡才将他提拔为兵部尚书,如今时局已经稳定,如果再随意升迁,恐怕会引得其他官员不满。

最终,赵桓还是决定让他在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干上几年,好好历练历练。不要再做出历史上的那种傻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