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 第473章 侵掠如火,动如雷霆

第473章 侵掠如火,动如雷霆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国浪荡子,却成了千古一帝!

陶应点了点头,又与阎柔一起,仔细地观察着城内的布防情况。

有了这望远镜,城内的情况都能看得很清楚。

包括:军营的位置、箭楼的多少和位置、城内交通路线、每面城墙的守卫人数、敌军的纪律情况等等。

阎柔还拿出一张布,用半截黑木炭在布匹上面写写画画,没多久就画出了一张城内布防图。

对于阎柔的这种认真态度,陶应很是欣赏。

尤其是,前面阎柔已经说过有很多方法攻破这座城池了,现在却还这么认真,这才是真正的“狮子搏兔,当用全力”。

也说明一个将领对麾下将士的性命的重视。

虽然,关键时候应该“慈不掌兵”,但是,能够将事情做得更细致一点,就能少死一些人。

哪怕是少死一个人,总比多死一个人好。

“很好!”

陶应赞许地点了点头。

又拍了拍阎柔的肩膀道:“子软(阎柔字子软)勇武而严谨,有名将之姿,假以时日,必成一方统帅。”

(备注:查不到阎柔的字,暂以“子软”呼之。)

阎柔闻言,顿时浑身酥软。

拜倒在雪地上,泪流满面地说道:“属下自幼失去父母,无人教导。在草原上以豺狼禽兽为伍,不知大体,枉顾大义。

主公用心良苦,不仅不治属下之罪,还送属下去最好的书院读书。此后又将属下带在身边,使属下耳濡目染,又时时谆谆教导。

属下深感主公恩德,虽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若蒙不弃,愿拜主公为…………”

“等等!”

陶应及时地阻止了阎柔接着往下说,上前扶起阎柔道:“你我虽为主从,但年岁相当,名为主从,实为兄弟即可。”

顿了一下,又赶紧转移话题:“攻打白狼城之事,就全权交给子柔去指挥好了。本将也不下山,就在这山上看着,可别让本将失望!”

“喏!”

阎柔双手抱拳,语气异常坚定地应道。

这是送功劳给阎柔。

也体现出陶应对阎柔的信任和器重。

……

看着阎柔离开时那毅然决然的背影,陶应很是满意。

一点小手段而已。

不过,陶应这样做,却大有深意。

陶应手下不缺良将。

比如说,将这次攻城的指挥权交给张辽,结果也不会差。甚至陶应完全可以不用亲征草原,交给张辽任主帅就可以了。

但是,那只是一种只顾眼前、鼠目寸光的想法。

首先是……消灭鲜卑胡人的最关键的第一场战役,必须自己亲自来打。这关系到自己在全天下的声望!

原本的历史上,曹操灭乌桓而声望大涨,并因乌桓之战而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果他当时不是亲征而是以张辽为统帅,结果可能一样但效果却天差地别。

其二,陶应是在有意……培养阎柔。

就如同陶应一直在有意培养那些黄巾旧将一样,这是为天下统一之后,给世家士族准备的一把利刀!

阎柔没有家世背景,又是自幼在草原长大,与世家大族没有任何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待天下统一后让他镇守地方,比那些有深厚家世背景的将领,会让陶应放心很多。

而且,在那些黄巾旧将中,真正的帅才其实不多,陶应现在重点培养的是管亥的儿子管寅。

现在再培养阎柔,也是为了弥补黄巾旧将中帅才的不足,并同时也可以对黄巾旧将的势力起到一种平衡作用。

鸟尽弓藏。

兔死狗烹。

陶应……现在还不确定自己会不会像朱元璋一样,在夺得天下之后大杀功臣,也许会大杀,也许不会大杀。但是,如果不出意外,到了那时,管寅和阎柔必将是自己在军方的左右臂膀。

永远不要低估了政治的残酷性。

开国皇帝杀功臣自有其道理。

你若不服气,想想古时候的官二代和太子党的所做所为就明白了。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这就是一个很难改变的历史怪圈。

纵然是穿越者……也是一样!

现在早做准备,到了将来,万一为形势所迫,需要动刀子杀开国功臣时,才会游刃有余。

用歪果仁的说法就是……planing ahead.

……

阎柔走了之后,陶应又让亲兵为张辽等将领传令,让他们在这一战中,所有人服从阎柔的调遣指挥。

然后,就找了个背风地方的山洞,与典韦、许褚及二十几名亲兵钻进去,吃了些干粮和水,在里面休息打盹。

大约过了两个多时辰。

天色将近黄昏。

有亲兵进来禀报:“阎柔将军已经开始行动了。”

“很好,那咱们就去好好瞧瞧。”

陶应一边说,一边走出山洞,架起望远镜向山下看去。

却见一队身穿鲜卑人衣服的骑兵,直朝西面城墙冲去……没错……是城墙而不是城门。此时,那城墙上的守军不多。

那些守军可能是看到过来的自己人,并没有弯弓搭箭,而是在指手划脚地吆喝。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在叫那些“自己人”走城门进城。

但是,他们可能想不到这群“自己人”没有令符信物,城门不会放行。

正当他们还在吆喝的时候,那些“自己人”举起了弩箭。

一阵箭雨,射死了数十人。

城上的守军顿时乱成一团,而此时,那些假扮成鲜卑人的汉军骑兵已经纵马贴近城墙掠过,并且每人从马上丢下两个鼓囊囊的布袋子。

布袋子叠堆在墙下,马上就形成了一个斜坡。

六米多高的城墙一下子就变成只剩下三米。

而与此同时,又有一队骑兵跳下战马,直奔城墙之下,前排屈身蹲下,后排踩到前排的肩上,然后前排一挺身站起来,后排纵身一跃!

便上了城墙。

“叠罗汉!”

白狼山上的“吃瓜群众”陶应,看得忍不住大声叫好。

没错,就是叠罗汉。

在后世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了特种兵这样上高墙的。而这一方法被阎柔用起来,也显得非常有用。

当然,前提是墙头的守军不多,并且趁守军不备先给予一次沉重的打击。

……

接下来,那些跳上城墙的汉军,有的手持连弩对守军进行近距离射杀,也有的一手持盾一手持刀扑向守军。

等到远处的鲜卑守军增援过来时,汉军已经抢占了一大段城墙,大量的汉军用“叠罗汉”的方式、源源不断地登上了城墙。

论短兵相接,没什么甲胄的鲜卑人又怎么会是装备精良的汉军的对手。很快,城头的守军便死伤惨重四处逃命。

而汉军则趁机杀下城去打开城门。

然后,阎柔带着早就准备好的骑兵,大声呐喊着冲进了城内,杀得鲜卑人哭爹喊娘,抱头鼠窜。

漂亮!

太快了。

打了鲜卑人一个措手不及,守将弥加还没有还得及调动城内的兵马,城门就已经落到了汉军的手上。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