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深宫谋:儿子坐龙椅我来当太后 > 第27章 宁采女禁足

第27章 宁采女禁足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深宫谋:儿子坐龙椅我来当太后!

宁充媛看着李福海手里的粉末,都快吓傻了,怎么会这样?

胤德帝缓缓起身,走到宁充媛面前,抬起手毫不留情的给了她一巴掌,“贱妇!”

鲜血从宁充媛的嘴角滑落,可见这一巴掌,胤德帝是用了内力的。

宁充媛被打的跌落在地上,一手捂着自己的脸颊,仰望着胤德帝,这就是自己这些年一直心心念念的人,“不是我。”

“不是你?那会是谁?”胤德帝指着宁充媛怒骂。

“宁慕柔,你今日都做了什么?先是把父皇留在的玉佩砸碎了藏起来,然后污蔑刘御女、苏才人、纪修容、大公主,搜宫、强闯没有一件是你不敢做的,若不是朕拦着,恐怕你就闹到了太后那里,你是不是以为,朕和太后会一直纵着你?你还有没有一点儿规矩了?”胤德帝实在是气不过,直接拿着那些粉末,甩到了宁充媛的脸上。

李福海和众人一起跪在地上,作为从小伺候陛下的太监,也许别人不知道这玉佩什么来历,他可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皇后娘娘十二岁生辰的时候,先帝爷赐给皇后娘娘的生辰贺礼,这两枚玉佩一模一样,珍贵无比,连陛下都吃味,先帝爷就是没有给陛下,都给了皇后娘娘。

陛下十多年前没有得到的东西,就这样被宁充媛砸碎了,陛下怎的会不动怒?

“真的不是我,是她们。”宁充媛指着苏清瑶几人喊道,“就是苏清瑶,是苏清瑶要污蔑我,表哥您一定要相信柔儿啊,柔儿怎么敢。”

宁充媛现在被两个小太监押着,瞪着苏清瑶。

苏清瑶一脸义正严辞的说道,“充媛娘娘若是不敢,嫔妾就更不敢了,毁坏御赐之物是死罪,嫔妾还想着多活几年,好好侍奉陛下呢。”

“你一个下贱的庶女,你有什么资格伺候表哥?”

“够了!”胤德帝把自己手边的茶盏砸到了宁充媛的额头上,“苏才人是朕自己选的人,你这么说,是对朕有意见吗?”

胤德帝背对着宁充媛,对着李福海吩咐,“李福海,传朕旨意,充媛宁氏,故意毁坏御赐之物,对先帝、朕和皇后大不敬,污蔑嫔妃和公主,罪无可恕,但朕念及太后,特将宁氏贬为采女,禁足于凝香殿,非召永不得出。”

宁充媛被小太监们拉了下去,嘴里依旧是不干不净的,咒骂着苏清瑶等人。

胤德帝坐在上首,看着那些粉末,沉默良久。

“李福海,你带着这些粉末,代朕去给太后请安。”胤德帝这话是什么意思,在场的人都能听得明白。

毕竟宁采女是太后的人,之所以这样嚣张跋扈也是因为太后。

如今闹到了这个地步,只怕是太后也不好替她说话。

“启禀陛下,大皇子殿下醒了。”佩华从偏殿进来禀报。

胤德帝站起身,就往偏殿走去。

走到苏清瑶身边,才看清她脸颊上的巴掌印,心疼的紧。

苏清瑶微微垂眸,不敢与他对视。

“朕晚上去看你。”胤德帝留下一句话,带着人去了偏殿。

苏清瑶几人深吸了几口气,才离开凤仪宫。

这边,李福海到慈安宫的时候,太后正在软榻上享用着血燕。

李德海陪着笑恭敬的给太后问安,“奴才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太后抬手,伺候太后用血燕的孙嬷嬷立刻停止了动作,退到一边。

“起来吧,你这会儿不在皇帝身边伺候,来哀家这里做什么?”

李福海依旧弓着身子回话,“太后娘娘,宁采女毁坏御赐之物,栽赃嫁祸给其他的主子,陛下动了大怒,将宁小主贬为了采女,禁足在凝香殿了。”

“什么?”太后一听,怎么会不动怒,孙嬷嬷一看主子这个样子,连忙上前搀扶着。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李福海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说了个清楚。

太后一听说这个侄女行事这么的猖狂,这么的不长脑子,气得脸色都青了。

“你手里是什么东西?”太后问道。

“回禀太后娘娘,这是物证,是奴才在永宁宫搜出来的,这就是被砸碎的玉佩,您仔细瞧瞧。”李德海说着,往前走了两步。

太后这个时候还能说什么呢?

“柔儿犯错,肯定是该罚,哀家也不会说什么,只是皇帝要连带着哀家这个母后也生分了?”太后看着李福海,质问道。

李福海身子又低了些,“太后娘娘言重了,陛下养心殿还有些政务要处理,特意吩咐奴才先来太后娘娘请安。”

李福海早就活成了人精,要是让太后娘娘知道了陛下这时候在陪着大皇子殿下,那这事儿还有的闹呢。

“那就好,此事哀家知道了,你就先退下吧。”太后摆了摆手,让李福海赶紧走。

孙嬷嬷连忙给太后递了一盏安神茶过来,“太后娘娘,您消消气。”

太后闭着眼睛,胸口不停的起伏着,“你说哀家的这个侄女,做事儿怎的就不长脑子?自己做的这都是些什么事儿?要不是皇帝还顾及着哀家,这次她连命都保不住。”

“自己口口声声说等了这么多年,可是这才几日啊,就这么沉不住气,把自己的前程都给作没了吗?”

孙嬷嬷帮着太后揉着太阳穴,“太后娘娘,这事儿,您真的不打算管吗?那太保大人那里……”

太后打断了她的话,“这本就是皇后布的一个局,柔儿自己没有意识到,叫她自己涨涨教训也好。”

“不是不管,是现在还不能管,皇帝若是真的不怪着哀家,那刚刚来的,就不可能是李福海,皇帝这是给哀家提醒呢。”

太后看向窗外,荷花开的正好,这是胤德三年的盛夏。

她的儿子已经登基三年了,怎么可能还事事听她的?

凡事顾及着她一点儿,已经是孝顺。

毕竟自己又不是他的亲娘。

“哀家可以在中秋节的时候和皇帝说上几句她的好话,至于其他的事儿,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