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浮生之骁 > 第117章 最坏的打算

第117章 最坏的打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浮生之骁!

汴国皇帝中毒的源头,经过司刑监、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调查,最终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太子岳泽轩。

而此次更有人指出其自从娶了和亲公主梁唯凝后,就一直与梁国方面关系过于密切。

岳泽轩做了六年的太子,手底下自然也是有人的,但这次其他三名势力较大的皇子摆出了同仇敌忾的姿态,带着自己的人纷纷将暗害皇帝和勾结外族的矛头指向了他,朝廷之上已然是乱成了一锅粥。

中立的王公大臣虽然还在观望和等待更多的线索,但太子的威信和做的决断,此时已经明显压不住朝廷上的乱局。

梁嘉言给梁骁的信中除了对与汴国盟友关系的担忧,更加担心女儿现在的处境,尤其梁唯凝还有四个月的身孕。

所幸这个时候太后出来主持大局,虽然她和皇室宗亲商议后,委派了内阁四位老臣共同辅理朝政,却并没有采纳很多大臣联名上的折子中要求收押太子的奏请。

不过现在没有证据能说明太子就一定是清白无辜的,所以太后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最终还是下了懿旨将太子府一干人等都禁足在了东宫。

而处理了朝朝堂的事,太后和内阁又立刻督促对兵部、北方军和镇北王府肃查的推进,由司刑监和大理寺、刑部调派的三队人马已经开始进行了有关的调查和审讯。

这个消息对梁骁来说,虽然不算意外,但却是他最不希望发生、也是最棘手的事态。

汴国镇北王府无疑是此次阴谋的首要目标,但不管其目的在于夺取兵权、还是削弱皇帝的心腹力量,梁骁并不会这样担心。

因为汴国如果仅仅是单纯的出现类似政变的情况,对梁国势必还会有所顾忌,毕竟有吴国的前车之鉴。

但有了勾结外族的因素,幕后之人到底在图谋什么?对梁国又有怎样的企图?如果汴、梁两国真的发生战争,那吴国是否还会甘心履行战败协议,会不会趁火打劫?还有月国,虽然相对各方面都较弱,但在可能出现的乱世中,是否会因此生出了非分之想?

这些都是梁骁现在需要推演和思虑的事情,而不管结果如何,都需要做最坏的打算。

一个月后,汴国军队突然向蛮族进行了多次的围剿战争,对梁国军队虽然保持了距离,但却相安无事,梁骁随即下令,也向蛮族进行了大举进攻。

不管汴国现在事态如何,先将外族势力狠狠打垮,成了梁、汴两国之间的默契。

又过了两个月,汴国皇帝已经慢慢开始好转,但却一直不能上朝主政,而太子因为还未洗清嫌疑,虽然被皇帝解除了禁足,却未被允许参与政事。

现在汴国朝堂的事,都交由了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燕王和内阁共同辅政。

而镇北王府经过一系列清查后,因为李茂一直还未恢复,镇北王世子李泽源也在养伤,所以朝廷下了旨意,王府和北方军都由大将军李文渊统领一切事务。

此时已到夏季,蛮族很多部落都迁徙到了更加靠北的草原游牧,李文渊下令让所有北方军都退回了边境地区。

目前梁唯凝在东宫一切都还好,自从皇帝清醒后,就下令不许妄议汴、梁盟友关系,所以对梁国敌视的情绪现在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

而梁骁和梁嘉言经过商议,也决定暂时不接梁唯凝回梁国,现在这样敏感的时期,汴国皇帝又让人送来一封信,表示绝不会因为之前的事而对两国结盟有所动摇,给幕后之人以可乘之机。

现在的局势似乎日趋缓和,但梁骁知道,幕后之人定然还在筹划更大的阴谋。

而梁嘉言安排稽查司查探的消息显示,梁国虽然也有少量的异动,但都是对朝局影响不大、也都是一些梁骁预料到的事。

梁国此次有人通过贿赂官员,试图在朝堂掀起与汴国对立的情绪,但因为两个国家结盟后才在对吴国的战争取得胜利,而且汴国此次的协助,确实是支援了梁国腹背受敌的困局,大部分王公大臣还是分得清利弊的,所以这样的呼声并没有在朝堂上引起什么风浪。

而稽查司通过这件事,将受贿的官员和意图不轨的三名商人查了出来,但根据这些线索只查到暗中联络他们之人来自汴国。

现在知道的是,三名商人六年前都是默默无名的小商贩,后来被人扶持起来做了明面上的傀儡。

稽查司据此顺藤摸瓜一路查下去,但幕后之人极其狡猾,线索到了牵扯之人为汴国皇室成员后就彻底断了,不过这件事幕后的怀疑范围本来就在梁骁的预期内。

六年前汴国发生最大的事,就是皇帝立了四皇子岳泽轩为太子,很明显,至少在那个时候,想要有所图谋的布局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这三名商人中有一户姓张的,梁骁对他们家印象颇深。

五年前,这家出了个进士,梁骁和梁嘉言看过对方的卷子后一致认为,这名叫张钰的人博学多闻,是个可用之才。

当时的主考官闻庆对此人也是颇为推崇,说对方虽然出身商贾之家,气质却清新脱俗,不但才华横溢,而且长相俊秀,点个探花极其合适。

可是殿试那天,张钰却没来,因为闻庆对他的印象极好,就安排人去他家看看发生了何事。

然而闻庆手下一名小吏去了后,却看到了张家才布置好的灵堂,难道是因为家人突然过世所以耽误了今日的殿试?

可是经过询问才知道灵堂就是给张钰摆的,至于年仅19岁的人为何就过世了,他却从表情支支吾吾的下人嘴里问不出来原因。

还是张家大公子见小吏是官府的人,急忙过来亲自招呼,期间对方悲悲戚戚的说,自己的二弟是突然染了急病没救治过来,父亲也因此事备受打击,已经卧床不起了。

小吏回去给闻庆一说,这事明显透着古怪,所以闻庆将此事报给了皇帝,让知府衙门派人去调查此事是否别有内情。

三天后,朝会上,景和帝听完调查结果,又看完张钰留给好友的一封绝笔信后,罕见的愤怒到了情绪失控,还是摄政王将对方扶离了朝堂。

随后,皇帝让人发出了两道圣旨,其中一道的内容,是令刑部对律法中涉及此案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