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浮生之骁 > 第1章 镇北王世子

第1章 镇北王世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浮生之骁!

梁国,明睿帝23年,夏。

都城100里外的皇家避暑山庄,青山绿水、柳树成荫。

午时最热的时候,骄阳似火,梁国太子,二九年岁的梁嘉言,在炎炎夏日里,已经忙碌了一早上的他,此刻正泡在露天的泉水池里解暑热。

经过一个上午的太阳照晒,太子寝宫院内的池子里,从山间引来的泉水,已微微发热。

对梁嘉言来说,这样的温度刚刚好,他无比惬意的泡在池水里。

自从三年前被立为太子,他每天跟着父皇学习处理朝政,父皇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

经常会将一些事情,交给他和伴读一起做。

父皇希望,自己能尽快成长起来。

梁嘉言和四位伴读相处融洽,他们今后,要成长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这次来避暑山庄,他们并没有一起来。

因为很多大臣随行伴驾,六部那边,经常会有一些往来交接的事情需要处理,父皇让自己安排他们去做这些。

所以,虽然是来避暑的,少了四个帮手,倒是让自己比在都城,还要忙碌了许多。

不过,他马上会有一名新的伴读,其实说伴读并不合适,因为对方以后,会是这梁国除了他之外权力最大的人。

梁嘉言从很早开始,就一直期待与对方结识,现在,终于要见到那个人了吗。

想起父皇早上说的话,太子心里隐隐有点兴奋。

父皇明睿帝,几天前就吩咐他,在自己的寝宫让人收拾出来一处住所,因为镇北王梁臻的儿子、18岁的世子梁骁要来都城了。

父皇嘱咐自己要好好和他相处,对方将会以伴读的身份,与自己在一起待两年,共同学习如何处理政务。

太子自小就知道,父皇和镇北王梁臻的关系,从孩童时期就非常亲密。

梁臻的父亲,当年是先皇的伴读,文治武功都备受称赞。

而惠文帝能够顺利登基,梁臻的父亲可以说是立了不世之功。

尤其是在谋逆的那位皇子带兵将皇宫围住时,他不但派人送出了消息,还舍命护着当时还是太子的惠文帝,一直撑到了援军到来。

可是得胜之际,早已伤痕累累的他最终,死在了太子的怀里。

惠文帝因此追封他为安国王爷,赐国姓。

而当时梁臻还不到一岁,他的母亲对父亲情深意重,在得知夫君的噩耗后,就郁郁寡欢、一蹶不振。

因此皇帝将梁臻收为义子接到了皇宫,按皇子待遇教养了起来。

梁臻长大后,一身高强的武艺和爽朗豁达的性格,极得皇帝的喜爱,还同意了他在军队历练的请求。

在20岁那年,梁臻毅然提出要去为梁国镇守西北,抵御那里每年都会受到的蛮族部落侵扰。

梁国在这块大陆版图的四个国家中,面积和综合实力,都只能排第三,但抵御外族的压力,却是最大的。

这里位置偏东北,狭长的东西走向,让梁国成为和蛮夷接壤最多的国家。

所以西北边防事务,一直是梁国历代皇帝最为重视的事。

西北边境外,那里虽然荒凉广阔,但是再往北是连绵的山脉,每年由雪水汇聚的河流,让那里拥有不少茂密的草原、和珍贵的绿洲,因此聚集了很多的游牧部族。

而单一的植被和水源的稀缺,也让那里的生存环境相对艰苦。

在那里生活的人,一部分养出了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这种人居多的部落,比较平和,也向往文明程度的提升。

他们对梁国比较友好,可以通过贸易通商、结盟的方式进行交流,从而稳定当地的局势。

但是还有一部分好勇斗狠、懒惰贪婪性格占主导的部落,他们凶狠野蛮,文明程度低,也更加无视人伦道德。

他们不愿通过辛苦劳作、或友好贸易来积累物资和财富,只想通过强取豪夺不劳而获。

因此,他们对梁国境内、甚至其他一些温和的部落而言,就是如强盗一般的存在。

烧杀抢劫、奸淫掳掠,他们每闯到一个地方,就将这里所有能带走的都洗劫一空,不管是粮食、财物还是人。

广袤的荒凉之地,让他们像野兽一样肆无忌惮。

如果以举国之力去占领那里,会长期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梁国没有那样的实力不说,还无法彻底断根绝源。

因为游牧的习性,让他们经常居无定所,在那片都是沙漠、草原、高山的北边地域,一直是只能防范、无法根除。

稍有忽视,就会让这些蛮族们像恶狼一样,深入梁国作恶多端,野蛮的思想,让他们多次干出过屠村、甚至屠城的罪恶行径。

当年有几个好战部落结盟后,发动了多次进入梁国边境烧杀、抢夺的恶性事件。

所以,骁勇善战、屡有战功的梁臻毅然去了西北。

梁臻最敬佩的人,是当年的二皇子梁哲,对方学识渊博、性格温和,他们二人虽然一文一武,却脾性相投、志同道合,从未起过争执。

对方还是皇帝属意的太子人选。

所以梁臻对皇帝说,自古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自己去西北,对梁国最是有利的。

而二皇子定然会全力以赴的支持自己,那样,西北越稳定,梁国就越能尽快强盛起来。

老皇帝和内阁商议了三天,同意了义子的这个请求。

老皇帝本也非常喜爱这个爽朗果敢的养子,除了封他为臻王爷、兼任镇北大将军,还让他统领西北所有的军、政事务。

自此,梁国有了镇北王府。

自古兵权多猜忌,老皇帝为这个异常喜爱的养子,还留了一道护身符,就是凡臻王爷嫡出一脉,不管何事、罪不至死的遗诏。

臻王爷到西北后,娶了王郁琼为王妃,对方是当年镇北将军王崇民最喜爱的女儿。

成亲时,不管出于保护子嗣也好、还是不想让后世皇帝猜忌也罢,也或许是他对王妃情根深种。

总之,他身先士卒的立下了、自他起的这一脉子孙,不许纳妾的规矩。

在皇帝信任的和岳父的支持下,镇北臻王爷很快就将西北军、政事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对蛮族的几次侵扰,都狠狠的反击了回去,让一直以来对蛮族深恶痛绝的西北百姓,一片欢欣鼓舞。

后来,新皇明睿帝登基,梁哲和义弟梁臻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所以,在臻王爷将西北的情况稳定下来后,隔两年就会带家眷来都城一趟。

而皇帝,也从未按镇边将领须有家属留都的祖制,留下其屡次带来的子女。

然而,对方虽然经常带家眷来都城,但是梁嘉言却从没见过小他半岁的梁骁,因为之前来都城的,都是对方的二妹妹或者小弟弟。

之前父皇提过,让臻王爷带梁骁来都城让他见见。

可对方愁眉苦脸的说,那个皮猴经常惹祸,不敢带出来献丑。

而且儿子太过胆大包天,皇宫规矩多,皇子们都是文雅之人,他那个无法无天的儿子惯会捉弄人,如果惹出什么祸事,怕不好收拾。

还是让他再教几年规矩,到时候,一定带来给皇帝瞧瞧。

末了还说了一句,那个猴儿虽然皮,可是皮囊和资质,却是顶顶好的,惹的皇帝对他好一通奚落。

而上次又提到梁骁为什么没来,臻王爷立刻一副吹胡子瞪眼的表情,说道:

“那个小兔崽子说,不耐烦都城这边繁琐的规矩,来之前偷偷拿了令牌,跟着巡防队伍去了边境,真是气死人,等回去了,定是要打他板子的”。

皇帝听完哈哈大笑,而中规中矩长大的梁嘉言暗暗感叹,镇北王世子居然连军规都敢破坏,还真是胆大妄为、与众不同。

不过,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镇北王只是说说,他才舍不得打那个像命根子一样的儿子呢,现在这样说出儿子偷拿令牌的事,就是给皇帝打伏笔呢。

果不其然,皇帝立刻表示,此事无需追究,毕竟对方是世子,而且已经在军中领了将职,也是有一部分统帅部队的权利。

因为镇北王对儿子的宠溺,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事,所以皇帝对梁骁,也是极其喜爱的,但凡给皇子们的赏赐,也都有对方一份。

就是过年的红包,也是随着新年的第一封给臻王爷的信,一并送到西北的。

而皇帝更是早在梁骁10岁时,就将其册封为世子,享受的居然还是亲王俸禄,不可不谓是龙恩浩荡。

如此殊荣的得来,是在一次都城的酒宴上,皇帝因为之前梁臻受伤的事后怕不已。

他嘱咐对方,一定要谨慎小心,万不可有任何冒进之举,臻王爷连忙安慰皇帝,说自己一定会注意的,他还要为梁国好好的守住西北。

而且,他的骁儿才10岁,为了这个除了过于调皮捣蛋,其他方面完全就是长在自己心上的儿子,他也不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的。

当时,臻王爷喝了不少酒,第一次眼眶红着请求皇帝,都说将士百战死,如果他真的日后有马革裹尸的那一天,请皇帝一定要帮他照顾好儿子,那是他最舍不得的心头肉。

皇帝当时也是红了眼眶,立刻下令册封了梁骁为镇北王世子,而梁国对此的惯例做法是16岁。

而太子本人,也非常喜欢性格开朗的臻王爷,自己小的时候,对方经常会打趣自己漂亮的像是女娃娃。

就是上次,梁臻提到顽皮的儿子,还说,就太子殿下这样玉树临风的气势,以后,肯定能将自己家里那个皮猴管教的服服帖帖。

而镇北王世子梁骁,在梁国名气可不小,太子对他早有耳闻。

都说年纪轻轻的他,样貌出众、武艺高强,极得臻王爷的喜爱,因此,梁骁自小就是被臻王爷带在身边亲自教养的。

他以胆识过人、聪慧大气,博得了很多人的夸赞,尤其他还凭着赫赫战功,成为了梁国年纪最小的将军。

但是,太子也经常听到臻王爷抱怨,说自己太惯着这个儿子,让他做事独行其是、固执己见。

在西北虽然做出了很多喜闻乐见的事迹,可也惹出了不少任性妄为的乱子。

可太子知道,对方虽然惹过不少麻烦,但小小年纪的镇北王世子,已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了,那些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就是父皇说起的时候,都是满脸骄傲。

说对方不愧是梁臻的宝贝儿子,不光胆略过人、敏锐豁达,尤其那种傲视不羁、雷霆果敢的气魄,简直天生,就是做一军统帅的好苗子。

因此,梁嘉言对梁骁也是佩服不已,对方比自己还小几个月呢,却已经在上阵杀敌、指挥战斗了。

太子的伴读之一潘彬,因为一直向往去军队历练,所以对梁骁的关注更要多一些,知道不少对方的事情。

在发现太子喜欢听后,两人经常一起聊镇北王世子最新的八卦消息,也不止一次的感慨,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人。

因为梁骁是出了名的桀骜不驯,这几年,臻王爷虽然还是一直以他为傲,可是经常被气的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也是众所周知的事。

眼看着这个不服管教、却又寄予厚望的儿子,随着年纪的增长,愈加难以约束。

梁臻万般无奈下,干脆提出了请皇帝和太子帮忙调教一、二的请求。

皇帝当然毫无疑问就同意了,还立刻下旨,督促他们直接来避暑山庄。

对这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梁骁,皇帝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对方。

梁嘉言有两个哥哥,都是文质彬彬的类型,大皇兄梁文信因为体虚柔弱,时常卧病在床。

而二皇兄梁乐成,则每每被父皇提起来就叹气,说他读书读傻了,就是个呆子,还傲慢自大。

太子还有一个弟弟,四皇弟梁博容,他是个活泼爽朗的人,可是却不爱读书。

上三天课,几个老师弄得满头大汗,他还背不出、别人一个时辰就能流畅记住的文章。

但是,梁博容却从来不做惹人生气的事,对父皇还尤其亲昵。

疼爱子女的皇帝,也没有因为对方资质愚钝,就嫌弃这个小儿子,反倒是经常怜惜的喊他“小傻瓜”。

因为梁嘉言的太子身份,加上自小就是温文尔雅的性格,他的四个伴读,都是名门望族的世家公子,所以他们之间,一直都是恪守不渝、老成持重的相处方式。

所以,那个敢不带任何侍卫,一个人跑去深山里猎熊、打虎;

敢将强抢民女的知府家公子一顿胖揍、然后扒光了吊在城门上;

敢喝了酒胡言乱语,拉着他的王爷父亲,称兄道弟;

还敢兵行险招,只带了几十个侍卫就突袭了蛮族千人守卫的军械库,以调虎离山之计解救了被困在沙漠的部队;

甚至大过年突发奇想、差点炸了镇北王府的镇北王世子梁骁。

让太子梁嘉言根本想不出来,自己和对方相处,到底会是什么感觉。

从小到大,他的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像对方那样跳脱不羁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