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明末穿梭1982:争明天下 > 第147章 皇室秘闻

第147章 皇室秘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明末穿梭1982:争明天下!

朱弦越的嗅觉很敏锐。

果不其然,朱廷朴肃然地说道:“你可知道,我们的祖宗是什么传承吗?”

朱弦越摇头。

朱廷朴神色郑重,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们祖宗,追溯上去,是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而我们这一脉,也正是孝康皇帝朱标之子……建文皇帝朱允炆之后!”

朱弦越愣在当地,思绪万千。

朱廷朴将家族代代相传的皇室秘闻,娓娓道来。

当年朱棣攻克南京之后,建文皇帝自焚于南京。对此,永乐皇帝自然是有极大怀疑的。

后来朱棣多次派遣郑和下西洋,有人说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有人说是为了摄取丰厚的海外贸易利润。

但许多人心照不宣,觉得必不可少的一点理由就是:寻找建文皇帝朱允炆。

朱廷朴口中的故事,印证了这一点。

朱允炆假死脱身,携带着宫中珠宝流亡海外,等到朱棣北迁北平,立北平为京师后,才派出一部分族裔在闽、浙等地落户。

只不过,大部分建文皇帝的后人早已没了争雄天下的雄心。

朱允炆拿着四个两个王的天胡开局,都能亲腐儒,远贤臣,流落海外后,又拿什么争夺天下呢?

因此,朱氏后人只想着安心过个小日子,传承宗族,互帮互助,不使香火断绝。

朱弦越听得很认真,目光落在了中间桌子上的一个小盒子上。他意识到,接下来才会是戏肉。

同样,也将解开的他一个疑惑:既然朱家上下,早就没了争雄天下的心思,那又要保守什么秘密呢?

自夸祖宗是建文帝又不是什么天大的罪过。都二十世纪,大清都亡了七十年了,谁还管这些前朝旧账呢?

朱廷朴轻抚着这块小盒子,缓缓打开,沉声说道:“今天我要说的秘密……最主要的,就是这个盒子啦。因为……这,就是传承自秦始皇的传国玉玺!”

盒子缓缓打开,里面,赫然是一方美玉,晶莹剔透。

朱弦越感觉到体内的穿越空间隐隐发出骚动,再看过去,只觉得这玉玺内部蕴藏着巨量的神秘能量,比起当年几个青铜矛头还要夸张。

光是这个发现,朱弦越就认定这就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朱廷朴仔细介绍起了传国玉玺的来历,说:“传国玉玺的真假,各家史料纷争不停。我这些年赚了点钱,衣食无忧后,也潜心研读,考证古籍。发现了一些关键的时间点。”

“我中华的传国玉玺,说的自然是始皇帝手中,那个以和氏璧铸成,印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被誉为历代皇帝的信物。”

“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传于汉。”

“刘盆子兵败宜阳,传国玺奉于汉光武帝刘秀。”

“随后再传于汉献帝、曹丕、司马炎,再又历经南北朝。当时有人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依我看,不过是徒增笑料,并无其事。”

朱弦越过去一看,果然没有见到什么天命石氏。

“再后来,隋唐时天下一统。唐太宗讨伐突厥,传国玉玺得以回国。等到后唐年间,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有人说,传国玉玺从此流落于契丹。一直到元朝,再度出现在忽必烈手中。”

“而今,这方传国玉玺可以确切的流传,就是太祖皇帝北伐北元,从元朝手中得到的那一方。至于忽必烈这一方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那就……各有各的说法了。”

“永乐皇帝攻入南京,先祖建文皇帝自焚假死脱身,也将这方传国玉玺私藏下来,一直在宗族之中,代代秘传至今。因此,从那时起,就有人说大明从来都没有拿到过传国玉玺。依旧还在蒙古人手中。这些,在我看来只不过是烟雾弹。”

朱弦越感受着这方玉玺里海量藏而不露的神秘能量,早已相信这就是真正从秦始皇手中传下来的传国玉玺,一时间心潮澎湃,心中堆积了太多话,太多想法,情绪跌宕起伏,难以自制。

朱廷朴悠悠地说道:“清朝攻灭林丹汗,说是从林丹汗中拿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可后来呢,乾隆皇帝查验后自己也否认,说是伪造之物。可见,清人并无真正的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就是我朱氏代代相传的最大秘密。为了他,我们付出了想象不到的财力,人力,甚至是生命。”

“可惜,我们身处所龙城,并不是一个安静祥和,平安喜乐的地方。要不然,我们朱氏历代,也不得不让朱家后人,分散各处。”

“为的,就是有一天真正大祸临头的时候,能有个地方迁移躲避。”

“现在朱氏人口多了,心思也杂了。到现在,信息更加发达,保守秘密的难度和成本也越来越大。”

“总之,为了这个传国玉玺真正能够得到最妥善的保管,我思来想去,认为非你不可。”

朱弦越深呼吸一口气,想到了自己的穿越空间,忍不住心道:这莫非是天命吗?

不……运气很多时候的确是实力的一部分,但若没了我历经千辛万苦来所龙城,又出生入死,拿下八百万美元,人家会看得起我吗?

按捺住这个念头,朱弦越问道:“传国玉玺珍重万分,我只不过是一个毛头小子,族长为何如此信重于我呢?”

朱廷朴站起身,背着手,转了一圈,缓缓吐出一口浊气,说道:“你不必多想。此事,我早已苦思冥想十数年,前些时日听到你的事迹,我才重重放下心头一块巨石。认为你……是最佳的人选。”

“第一:自然是你为我朱氏嫡传。身份比起旁人,更加合适。”

“第二:则是因为……这所龙城,并非是一片净土啊!”

“我们这些华人,这些年苦苦支撑,日子也着实越来越难过了。南洋各地,都把华人当做一头家养的肥猪,一旦遇上了难过的年关,就要宰杀这头肥猪度日。”

“偏偏,不少不孝子以为,只需要卑躬屈膝,主动融入人家即可。”

“更有甚者,竟然当起了汉奸,以为这样就会被人放过,他们这是不知道,大祸临头了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