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四合院我的狂飙人生 > 第一百零二章 。劳动人民最光荣

第一百零二章 。劳动人民最光荣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四合院我的狂飙人生!

第102章 。劳动人民最光荣

第二天一早,棒梗吃了早饭背上书包就去上学去了。

秦淮茹纳闷的看着自己儿子,这孩子今儿上学咋这么积极了,平时吃完早饭都在家墨迹一会儿才走。

秦淮茹摇摇头也没有多想,赶紧收拾收拾自己也吃早饭,吃完饭也得上班去了。

棒梗到了学校门口,贾张氏已经在那儿等着他了,奶孙俩个进了学校,贾张氏找到棒梗班主任冉秋叶,随便说了个借口给他请了假!

随后两人离开学校,贾张氏让棒梗自己回大院儿把小当跟槐花带出来,她要是一起去肯定会被人看到。

两人分道扬镳,贾张氏回到自己租房的院子,鲁大妈站在屋里听着动静。

贾张氏的一举一动她自己盯着呢,早上她去学校给她孙子请假,鲁大妈偷偷跟上去全程都看见了,

确定买卖成了一半,心里踏实了,所以提前一步回来等着贾张氏自己找上门儿。

而且昨儿夜里鲁发也已经过来了,几人也都商量好了,一旦孩子送过去了,他们三个先走一步。

鲁大姐再待一天掩人耳目,随后再找个借口自己一个人离开,到时候在目的地汇合就行了。

砰砰砰,敲门声!

鲁大妈把门儿打开,明知胡问道:“哟,贾大姐,什么事儿啊?”

贾张氏:“鲁妹子,我孙子一会儿就把孙女带过来,到时候你陪我一块儿送到你兄弟家去呗。”

鲁大妈:“哟,这么快啊,行,没问题。”

——分割线——

画面一转,轧钢厂厂门口这边,三辆卡车装的满满当当的物资,

前头还有两辆吉普越野车领头,还有不少厂职工站在原地围观看着热闹。

周天赐坐在头车副驾驶位上。

李建华:“老弟,一路顺风啊,到了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时给我打电话。”

“反正有事情吩咐老赵他们办就行了,老赵也是科室老人了,去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到时候直接吩咐他办就行了。”

周天赐:“好勒,李哥,那我们就出发了哈。”

李建华:“小王啊,到了地方机灵点儿,不管啥事儿积极处理,听你们科长安排。”

说完冲着小王打了个眼色,小王心领神会点点头,李建华的意思他明白。

随即周天赐大手一挥道:“走吧,咱们出发。”

小王连忙发动汽车,发动机引擎轰鸣声响起,车辆缓缓行驶,后面车辆也纷纷跟上。

工厂门口的职工们看到车辆离开,都羡慕的看着。

有人道:“咱厂又去下乡发福利了,老乡们有口福了哦,啥时候厂里也给我们发点腊肉就好了。”

听到他的话,有人接话道:“你可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农民兄弟们不容易,咱们厂里吃着他们种的粮食。”

“他们一天到晚那么辛苦,累死累活的日子过的苦巴巴的,咱厂发点福利回馈他们也是应该的。”

听到这人的话,大多数都人都赞成的点点头,是啊,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

即便不是农村的,根也在农村,要不是农民兄弟们种粮食种口粮,他们这些人哪里会有饭吃呢!

而此时,棒梗这边也把小当跟槐花带出大院儿。

有邻居道:“棒梗,今儿咋没上学啊?”

棒梗也没搭理她,拉着小当跟槐花就跑。

路上,棒梗开口道:“哥说的你们都记住了吧?这次咱们得帮奶奶,要是咱妈跟傻柱结婚了。”

“以后咱们就有了后爹,变成野孩子了,没人疼没人爱的饭也吃不饱,逢年过节也吃不上肉,也不会有新衣服穿了。”

小当:“可是哥,要是被妈发现了她肯定会生气的,我害怕。”

棒梗:“怕啥,有哥哥在呢,反正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咱妈跟傻柱在一起,不然以后咱们就有苦日子过得。”

“只要咱们不跟傻柱在一起,咱们三个还能跟以前一样多好,傻柱压根不配当咱们爸。”

闻言,槐花跟小当都点点头!

“哥,那我们听你的。”

棒梗:“嗯,听哥的没错,到时候有奶奶给咱们撑腰呢!”

槐花跟小当懵懂的点点头,殊不知这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很快棒梗就带着两妹妹来到贾张氏住的院子,贾张氏也说话算话,直接给了棒梗十块钱零花钱。

棒梗高兴的接过钱就跑了,反正妹妹在奶奶这儿他也不担心,转身打了个招呼就出去耍去了。

贾张氏看着两丫头片子交待了几句,随后带着俩人找到鲁大妈,鲁大妈笑眯眯的陪着贾张氏把俩孩子带去了要饭村。

到了地方,鲁成等人看到孩子来了心里那个高兴,这买卖是成了,不过再怎么高兴自然不也会表现出来。

鲁成:“贾大姐,最多待几天你再把孩子领走啊?”

贾张氏:“大兄弟,你们放心,最多也就三五天的事儿。”

鲁成:“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打完招呼贾张氏跟鲁大姐就准备回城。

小当一把拉住贾张氏的衣袖,小脸上满是担忧道:“奶奶,你可要快点来接我们啊。”

贾张氏耐着性子道:“好,小当乖哈,带着妹妹听鲁叔叔的话,奶奶三天以后就来接你们了!”

随后又安抚了几句转头就走了,鲁成几人看着贾张氏走远,几人眼神一个交流。

今儿晚上连夜就走,以免夜长梦多,鲁大姐那边已经打过招呼了,这次买卖还真够顺利的。

——分割线——

而周天赐这边,出了城以后路况不是很好,有些地方路况堪忧,颠簸的人难受的很,

不过穿越过来快一年了,这还是第一次跑这么远,眼下这个年代还不像后世都是高楼林立。

这个年代还没有发展起来,离开城区到处都是一片空旷,也别有一番风景的韵味,可惜即将入冬,路边的树叶也开始枯黄。

周天赐:“小王,大概需要多久能到目的地?”

小王:“科长,以我们的前进速度,预计到下午一点左右能到地方,您要是累了就眯一会儿。”

周天赐笑着摆摆手,自己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哪里需要休息不是,眼睛看着窗外,看着这个平行世界别样的风景。

时间缓缓流逝,不知不觉就就到了中午十二半点,距离目的地也已经很近了。

这一路上看到很多在田野里劳动的农民兄弟,看着他们劳作,周天赐心里满是感慨。

如果要问这个世界上什么职业最苦,最伟大,周天赐是认为,最辛苦最伟大的莫过于农民兄弟。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不是谁都能干下来的,想想后世像自己这个年纪的,还有几个人会种地?

农村的孩子或许还好些,小时候也割过稻子,喂过猪,放过牛,玩耍在田野间,

但是大多数时间丢失自由自在的玩耍,除非农忙的时候偶尔才会帮大人干点活儿,

但是大部分家长都不会舍得让孩子下地干活,就算是干活儿,也只是怕孩子跑远了,放在身边看着而已!

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是自己那个年代的人能吃饱穿暖,比起现在要好太多了。

而后世城里的孩子们,从小没有经历过劳动,有些甚至连农作物都分不清楚是什么,水稻和小麦怕是都不认识。

这个年代大人们,但凡成年的社员们,每天都会一起出工,收工,

收工后在自己的自留地里挖土,上肥,种点蔬菜供一家人吃,选出来的菜叶子用来喂猪,

谷糠用来喂鸡鸭喂猪。这时大都烧柴火煮饭菜和猪潲,每天都会有忙不完的事情干。

这个年代生产力落后,劳动是人类必须具备的生存的技能,人人都从童年时代起,就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一方面是生活生存方式所需,另一方面,也是积累劳动技术和基因,磨炼体能和意志,为将来的人生发展储备充足的能量。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整个童年是与劳动相伴,并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

因为经济物质基础较差,大家生活都还很贫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也没有可自傲和娇惯的资本。

这个时候的口号就是,能以爱劳动会劳动为荣,你可以不爱学习、不会学习,但你不可以不爱劳动、不会劳动。

这个年代的孩子们,需要干的事儿也不少,一是家务劳动,就是洗衣煮饭之类的,

因为他们的父母们都忙于生产队集体生产劳动,洗衣煮饭这些家务活儿大都由孩子们来承担。

这时的洗衣煮饭等家务活不能与现在的家务活划等号,后世洗衣服有洗衣机,煮饭有电饭煲,

很多地方和家庭自来水也到了户,家务活相对简单轻松,而那时哪有这些,都是手工完成。

就单单说煮饭,首先得有水,每个村庄都有共用的水井,大部分每家每户在厨房都备一个大水缸和水桶,

小孩子只要一有空闲,就得去水井挑水,不管春夏秋冬,也不论刮风下雨。

学会挑水只是洗衣煮饭的第一步。那时煮饭也不容易,这时候的农村都是土灶和大铁锅,灶台高,

孩子人矮小够不着灶台,就在下面垫个小凳子,人踩在凳子上淘米汤、起锅等,而且还要不间歇地往灶膛填柴火,就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

还有家里其他的家务活也要帮父母分担,

这时候讲究粮猪安天下,猪肉在我国在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这个时期曾经有一种说法是,人民公社大集体时代,禁止农民家庭喂养家禽家畜,养猪都是集体饲养的。

所以这个年代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干过扯猪草喂猪的活。

这时候喂猪,哪有猪饲料这些东西,更没有多余的杂粮,杂粮都是人吃的,哪里舍得喂猪吃。

猪食除了米糠、菜叶外,主要就靠野外的野草,所以扯猪草就成了小孩子的必备劳动。

扯猪草本身劳动强度不大,但是呢,人不可一日无粮,同样,猪也得天天吃,

所以猪草得天天弄,小孩子从五六岁起,就开始扯猪草,到上小学后,早上扯完一筐猪草再去上学,

放学后,书包一放,到野外扯完一筐猪草再回家吃饭,成了一种生活的公式。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由于大人们需要集体劳动忙碌的原因,

搞柴火也成了孩子们的劳动必备功课。柴火来源,一是庄稼秸秆,什么油菜秆、玉米秆、棉花秆等,

生产队集体收割完后,小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当柴烧,捡的过程中,互相争抢,动作慢了捡不到。

还有就是落叶树枝枯草等,到梨园、草地等,用专门的竹笆子扫捡落叶和枯草。另外还得砍柴,砍柴也算是童年劳动中强度最大、最辛苦的苦逼活。

等年岁再大一点了,那就要参与生产劳动了,就是直接跟着生产队干活儿,为家里挣工分。

挣工分这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呢,通过劳动,为生产队集体作贡献,为家庭挣工分,

例如捡粪,这时候化肥还没有普及,庄稼肥料来源主要是动物粪便和草木灰等,

生产队和乡公社集体鼓励大家积肥,毕竟粮食的产量关乎所有人的口粮,沤肥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工作之一。

生产队的孩子们从小起,就要学会去野外捡拾牛羊狗等动物粪便,捡回来后,交给生产队,

按照捡拾粪便的重量多少计算工分,动物粪便虽然臭烘烘的,可却是农民及农家孩子的香钵钵。

捡到一筐粪便,不但为集体作了贡献,更是为自己家挣了工分,变相赚取了一份收益。

还有一种就是直接参加集体的农业生产劳动了,集体生产队时代,只有成年社员才能评工分,

参加集体劳动以记工分的方式计量,年底参与分红,作为小孩子是不存在评工分的资格。

一般情况下不会要求去参加集体劳动,只有一种情况是例外的,那就是重大繁忙的农业生产劳动时,也会吸收小孩子们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典型的就是集体劳动时农村抢收季,对水稻种植双季稻产区来说,是一场大战役,这时候干啥都是手工劳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