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逃离教坊司后,成为农家小媳妇儿 > 第41章 这么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何不写大一点

第41章 这么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何不写大一点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逃离教坊司后,成为农家小媳妇儿!

据说前三个月要低调一点,不然太多人知道,有的宝宝小气,就不来了。

沈幼卿听到沈谷雨的交代时,很想告诉她那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但随即想了想,心安就行了,又没有什么坏处,何必改变人家的想法呢。

所以目前也就刘大娘一家和沈幼卿知道这个好消息。

沈幼卿一连救了刘家两条人命,还诊出了沈谷雨的喜脉。

刘大娘高兴的一直往宋家送鸡蛋,说是要感谢沈幼卿,不过都被沈幼卿以“拿回去给谷雨嫂子补身体”为由退回去了。

村子里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似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不过自那天之后,村子里所有的孩子都对河边心有余悸,直到过去好久好久……

三日后夜晚,沈幼卿掐着时间进入空间。

“小青,我的丹药好了没有。”

刚一进入空间,她就飞奔到竹楼。

这可是她第一次炼丹,十分好奇成果如何。

一路呼喊着,她也没见到小青的身影。

“又躲到哪里偷偷修炼去了?”

她也没在意,灵蛇的生活方式可不是一个人类能懂的。

推开竹楼的小门,那日炼制丹药用的火焰鼎就立在正中央。

火焰鼎,这是她自己取的名字,根据鼎身刻满火焰纹路定下来的。

之前她一直叫炼丹炉,但是叫着叫着觉得有点老气,像是太上老君用的那种。

十分神奇的是,七十二个小时一到,鼎内火焰自动熄灭,温度也已经凉了下来。

不用等了!好激动!

沈幼卿眼睛亮晶晶的,一步一个脚印走到火焰鼎前,掀开盖子。

“咳咳~”

浓烟从鼎内蔓延出来,一点点的充满整个屋子。

“啥情况?”

沈幼卿被呛得连连咳嗽,只好先打开大门躲出去,等浓烟散了再进去。

这么大的烟一时也散不尽,沈幼卿只好来到医院,继续研制上次没做完的止血散。

重楼只有一小片,再加上她在空间种植的,也买不了多长时间了。

幽州地处北地,冬日里格外寒凉,整座大山都会被厚厚的大雪封住,没有什么药材能用。

卖不了药材,止血散就是她的下一个赚钱项目。

这是她看书的时候发现的,所用的原料都是普通的药材,但是工艺流程和加药顺序十分有讲究。

书上将药效吹得神乎其神,她就想赶紧研制出来。

一个时辰后,沈幼卿拿着一小瓶新制的止血散仔细端详。

光看外观,她没看出来和之前做出来的金疮药有什么区别,有机会还是要试一下才行。

她将止血散贴好标签,放在自己在医院里改造的储藏室。

上面已经摆了好几瓶她新研制出来的药,只是都没有机会用。

竹楼浓烟已散,沈幼卿将头探进半人高的药鼎,入目的只有一滩灰烬。

“没有?”

她不敢相信的将手伸进去翻弄,直到将药鼎内部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有找到。

“怎么会失败呢?”

她拿起丹方,一字一句地对照自己的操作以及药材的使用。

药材正确,加药顺序正确,火候……是小青控制的,应该不会出错,那问题在哪里呢?

沈幼卿抱着书逐字阅读,盘腿坐在地上冥思苦想。

她眉头紧皱,手指不自觉地摸着额前的刘海。

在她每一个字都去细细理解含义的时候,在那一页的角落里发现一行极小的字。

注:增智丹炼制时,请使用冬日刚霜打过的松树枝。

沈幼卿气急,为什么这么重要的注意事项要写那么小,是生怕我看见吗?

无奈,她只好先行放弃,等到冬日里再说。

八月初一,沈幼卿正带着孩子们在院儿里玩耍。

宋母和夏梅坐在一边绣沈幼卿给的新花样,宋季衡和宋怀泽背着书箱意外地出现在门外。

“呀!怎得这么早就回来了?”

宋母放下手里的手帕,高兴地上前想接过两人的书箱,被二人干脆地躲开了。

“娘,太重了,我自己来。”

“就是的,奶奶,我们自己来。”

宋季衡顺手接过自己外甥的书箱,一起带到屋子里。

他一进屋,就发现自己的床上多了好几床被子,心下了然。

“奶奶,我过几日就要去考童生了,夫子说给我们放几天假,开考前养精蓄锐。”

宋怀泽被宋母和夏梅拉着,坐在房檐下说话。

“哎呦,这么快就要考了,娘心里还怪紧张的。”

“大嫂,你不用紧张,看怀泽的样子就知道是充满信心的。”

沈幼卿望着头顶的大太阳,擦了擦头上的汗,心中唏嘘不已。

这群孩子可真是精力旺盛,这么热的天还能玩的这么高兴。

恰逢这会儿宋季衡送完书箱出来,见到沈幼卿十分恭敬地叫了声三嫂,便错开身体站远些。

“三婶,还得谢谢你的薄荷膏呢,效果可真好,白日里读书时我都不犯困了。

不过好些同窗见了,都来用我的,如今都没了。”

宋怀泽没有那些男女大防,可以很自如地同沈幼卿说话。

“等下来我再给你拿,我那儿还有好多。”

她一抬头,正对上宋季衡有些羡慕的眼神,笑着问了句:“小叔的也用完了?”

宋季衡点点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

“同窗们太过热情,用的快了些,麻烦三嫂了。”

想了想他又说道:“这几日,同窗们一直在问我是从哪里买的,我只好告诉他们是家里嫂子做的,他们就说让嫂子多做一些卖给他们,不知是否可行?

我想着,这生意做成了家里还能有个进项就没拒绝。

只不过数量庞大,做起来可能会十分辛苦,所以也没有明确答应,只说回家问问,不知嫂子意下如何?若是不行,我明日便回书院,回绝大家。”

宋季衡的话给了沈幼卿新的思路,她低头细细思索。

夏日里,学子们顶着酷暑读书,最是难熬,做的多了卖到别的书院去,可就不止这一笔进项。

薄利多销,积少成多,收入可观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