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七十年代我不是炮灰 > 第48章 希望

第48章 希望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七十年代我不是炮灰!

汪春兰还想着让哥哥路上注意着点,嘱咐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到哥哥急急忙忙要回去。望着他远去的身影,她心里祈祷着,希望哥哥平平安安回家。

自行车后座上的袋子还是太显眼了。数量太大,很容易引起有心人的注意。

汪春树也不是粗枝大叶的人,没彻底迷惑在金钱的力量中。

在回去的小路上被第一个老大爷好奇地问驮得是什么东西时,他就警惕了起来。他害怕往前走再被人盘问,干脆找了一个路边小山坡上的树林子进去,把自行车放倒,他装着太累的模样靠在树杈上休息。

汪春树惴惴不安地等到天快黑了,才急慌忙速地往回骑。

路上连摔了好几次,把手都戗破了,他像是没有意识到一样,爬起来就赶紧骑。好不容易摸着黑到了家,牛迎花的大嗓门迎接他:“你这是去哪逛了?这么晚了才回来。”她以为儿子有了钱,出去胡混了。

看到汪春树后面的大布袋,她猛然住了嘴,四下看了看赶紧把大门关上。

“怎么那么多东西?”汪春水过来拍了拍布袋,帮着把布袋卸下来。

“纪哥又让做三十套。”汪春树凑在他哥面前小声地道,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狂喜的心情,不等回屋就跟他哥吐露了这个好消息。

“真的?”汪春水一脸不可置信的道,意识到自己声音太大,他压低嗓音问,“他是干什么的?”

“干什么!进屋说!快点!”牛迎花使劲拍了一下汪春树的后背,催促他快点进屋。

一家人凑到一块,狗蛋踮着脚着使劲扒拉大布袋,好奇地往里看,看不到急得又是跺脚又是哇哇大叫。李秀芬赶紧把他抱起来,和他一块看往里面。哇,好多的布!她只在供销社里才看到过那么多布!这得多少钱啊?

一套衣服挣两块钱,三十套就是六十块钱!这次纪刚没有付定金,这些布的价值就比定金还多的多。

“怎么那么多?”汪大铁拿着烟斗也不吸烟了,他忍不住地问道。

“纪哥是干买卖的,他想让我先做一批试试,看看卖的情况,如果卖的好就再继续做!”汪春水凑着头低声兴奋地道。

“怎么就找咱们?会做衣服的那么多?”汪春水不敢相信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落到自家头上,他更相信这是个陷阱,一个弄不好他们一家都得进去。

“还因为啥,因为咱的衣服好看呗。你看老二穿着多精神,商店里卖的那些有几样那么精神合体的?穿上松垮垮没点型。”牛迎花让巨大的利益冲撞地晕乎乎的,仅有一点疑问也都被冲走了,抓都抓不到。

她坚信是自己东西太好,她闺女聪明伶俐,做的东西太受欢迎。

她又想起闺女做的那件毛料大衣,多么好看帅气啊!下次让老二问问纪刚做不做大衣。

李秀芬踩了踩丈夫的脚,汪春水疼的脸立马皱起来了。

“怎么了?老大。”牛迎花看着大儿子挤眉弄眼的样子问道

“衣服那么多,老二一个人能干的完吗?几天交货?”汪春水忍着疼正色道。

“纪哥说越快越好,天冷了,都要穿棉裤了,单衣服不好卖了。”

“不好卖?”牛迎花一听就急眼了,这不是到手的鸭子要飞走了吗?

“咱全家一块干!春水你和你媳妇裁剪,我和老二两个人轮流缝纫。正好这段时间自留地里没活了,其它的让你爹去,别耽误上工就行。”牛迎花咬着牙,“明天秀芬你去买半斤肉,咱快点把活做完。”

“这次做的不一样,只做三个型号的就行,我跑了一趟学校,让春兰给我写了几个尺寸。咱就按这个做就行,简单。”汪春树掏出妹妹写的数据。

“还是你妹妹厉害!”牛迎花接过来看了看,她参加过扫盲班,简单的字和数字都会看。

“爹,要不再买台缝纫机吧,早晚的事。”汪春树看着他爹,一脸希翼的表情。

汪大铁慢慢吸了一口烟,缓缓地道:“行,那就买一台,反正早晚的事。让你娘把票给你,再拿上钱,明天你和你哥一块去,有人问注意千万别说漏了嘴。”这时候缝纫机票不好弄,是找人帮忙兑换的,花了不少钱。

“哎,明天我们就去买来。”汪春树看他爹答应了,兴高采烈地道。

“行了,快别说话了,把煤油灯再拿来一盏,赶紧做衣服吧。”牛迎花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钱。

“咦?你的手怎么了?”终于,汪春树的手被重视到了,刚才光兴奋和激动了,他都忘了自己手受伤的事。

“快点,用温水洗洗,这么多血呢。”李秀芬给小叔子端了水过来。也是屋里的光线暗,伤口上的血呈暗红色,不仔细看真看不出来。

汪春树把手放到盆里才又感受到火急火燎地疼,温水把伤口上的小石子和泥土都冲了去,他嘴发出嘶嘶的声音。

“算了,今晚上你休息休息吧,我来做。”牛迎花也不多关注儿子的手,抱着两匹布就要去忙。

汪春树手上缠着布条戴了副薄手套,和他哥从供销社带回一台缝纫机来。

“春树,这是好事要近了啊!”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订婚的事,这么快买来三大件之一,看来离结婚不久了。

“嘿嘿。”汪春树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几声,不理会别人的打趣。汪春水倒是爽朗地哈哈笑着回道:“是啊,是啊。”

确实是好事近了。

两个人满怀希望地赶回家里。

期末考试快要近了,学习的压力陡然沉重起来,互助小组学习的热情比以前更甚。下课时间,汪春兰的课桌前还能围着一两个请教的同学。

陈明明看着她出去上个厕所都那么费劲,早就不耐烦了,她对来请教的同学道:“还让不让人休息了?就不能上自习时问吗?非得下课问,你们不上厕所,难道别人不需要吗?”

娇生惯养的陈明明一开始对农村出来的人是怀着很大的偏见的,但随着汪春兰的表现,慢慢转变了她对农村人的看法。农村人也不都是不讲卫生,粗俗喜欢打秋风的。当然也是汪春兰的出类拔萃让她有时感到不自信和压力,她的态度才变了很多。

来的同学一听这话也不好意思了,说一句我们自习再来吧,就匆匆回去了。

其实汪春兰也没觉得有多麻烦,她还是诚挚地对陈明明说了一声谢谢。

陈明明拨弄着两根麻花辫,上面又换了新发绳,她冷哼一声道:“也就你好脾气,一般人早骂上了。这人脾气不能太好,容易让别人得寸进尺。”

还有想来请教问题的同学听到这句话尴尬地装作路过回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